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23 16:31
图为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参观人潮。联合报系资料照片/记者曾吉松摄影图为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参观人潮。联合报系资料照片/记者曾吉松摄影

摘要

1.全球科技巨头的市值排名,近期正在重新洗牌。辉达、微软与苹果3强的地位,持续更迭,显示出没有人是永远的王者。

2.台湾的龙头企业是台积电,但政府不应过度偏重单一产业、将资源都投注在第一名上,忽视其他产业的重要性。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全球巨头正在重新洗牌,第一名不断换人做!

5日美股收盘辉达市值曾短暂超越苹果,冲上全球第二名、仅次于微软。没想到在几天内,苹果进行反扑,推出AI武器Apple Intelligence,这个AI策略极为狂妄,英文翻译成中文就是「苹果智慧」,就像是苹果等于「人工智慧」一样。

苹果股价因导入AI产品连日大涨,与WWDC(苹果公司全球开发者大会)前的股价相比,已经涨了逾10%。

近日,苹果、辉达、微软3大王者,持续将彼此逼下冠军宝座,证明自己才是世界第一。我们应怎么看待「第一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点:

1.第一名没有侥幸、是长期耕耘的结果

黄仁勋经历了30年才达到今天的地位,15年前还被人轻视、面临财务危机,但现在情势扭转、一统江湖;台积电也是经营了近20年,才爬到晶圆代工世界第一。

我们绝对不要觉得第一名很容易,也不要以为可以持续,没有企业是永远的冠军。张忠谋2023年出席台积电运动会时就曾表示担忧,20年后随情势演变,台湾半导体制造环境恐不会像现在有利。

2.要避免对第一名有错误幻想、有过大期待

台湾人因为黄仁勋充满了骄傲之情,但辉达第一并不等于台湾第一,台积电第一也不等于台湾都是第一。这些龙头企业的外溢效果有限,虽然有不少相关公司受益,如半导体AI概念股,但是大部分的台湾企业并不属于这个族群。

3.除了第一名产业,其他对象也需要关注

今天政府看辉达或台积电,想打造「护国群山」,但瞄准对象大多属于半导体产业,这会让资源变得更集中。

站在政府立场,当然希望尽快培更多养赢家、让台湾更强大。但我个人对于AI的解读是Average Individual(平凡的个人),未来AI将会普及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人人皆能使用,即「AI平民化」。

因此,长远来看,不是只有资工系或在半导体产业的人才值得重视,我们应关注其他产业。协助一个成绩80分的往90分迈进,和帮助一个人只有50分的人提升到80分,何者比较有意义?我认为是后者。

根据最新数据台湾半导体雇用人员约32.7万人,占总就业人口2.8%,但占经济总产值13.1%;其他制造业、服务业行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34.7%、58.5%,但贡献GDP仅有32.3%、60.8%。这说明半导体产业并未创造很多工作,却创造极高产值,难怪政府会偏心!

荷兰过去因出口天然气而富裕,造成工人失业、财富不均,这个现象称作「荷兰病」。虽然台湾和荷兰情形不同,台积电会成功是因为后天努力,不是因为先天资源,但现在台湾财富差距急速扩大,或可称为「台湾病」。

将过多资源集中于半导体及AI产业、忽略其他产业,是台湾的长期危机。我们逐渐变成「一个台湾、两个世界」。类似问题在美国已发生,值得台湾借镜!

※本文由商周.com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