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 ) • 2024-06-24 00:32

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最近探测到了高能tau中微子,这标志着我们在了解天体物理中微子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来自十年数据的发现支持了中微子跨越遥远距离和能量振荡的观点,有可能揭示来自黑洞等宇宙源的中微子的起源。

每秒钟大约有一万亿个叫做中微子的微小粒子穿过你的身体。这些在宇宙大爆炸期间产生的"遗迹"中微子遍布整个宇宙,但它们不会伤害你。事实上,在你的一生中,只有一个中微子有可能轻触你体内的一个原子。

由黑洞等天体产生的大多数中微子比漂浮在太空中的遗迹中微子能量大得多。虽然这些高能中微子更为罕见,但它们更有可能撞上什么东西,并产生像我这样的物理学家可以探测到的信号。但为了探测到它们,中微子物理学家不得不建造非常大型的实验。

冰立方就是这样一个实验,它在2024年4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记录了一种特别罕见的高能天体物理中微子。这些高能中微子经常伪装成其他更常见类型的中微子。但是,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次成功地探测到了它们,从近 10 年的数据中提取出了一些。

它们的出现让像我这样的研究人员离揭开天体中微子等高能粒子如何产生之谜更近了一步。

IceCube-Neutrino-Observatory-South-Pole-1-scaled.jpg

冰立方位于数以吨计的透明冰层上,让科学家们能够看到中微子的相互作用。资料来源:克里斯托弗-米歇尔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

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是大型中微子实验中重达 800 磅的庞然大物。它拥有约 5000 个传感器,十多年来一直在仔细观察南极地下的千兆吨冰层。当中微子与冰层中的原子碰撞时,会产生一个光球,传感器会将其记录下来。

当中微子穿过冰立方时,其中的一小部分会与冰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并产生光,传感器会记录下这些光。在视频中,球体代表各个传感器,每个球体的大小与其探测到的光的多少成正比。颜色表示光的相对到达时间,根据彩虹的颜色,红色到达时间最早,紫色最晚。

冰立方已经探测到在多个地方产生的中微子,如地球大气层、银河系中心以及许多光年外其他星系的黑洞。

但是,中微子中的一种高能中微子--tau 中微子,却一直躲避着冰立方--直到现在。

中微子有三种不同类型,物理学家称之为"味道"。每种味道都会在冰立方这样的探测器上留下独特的印记。当中微子撞击另一种粒子时,通常会产生与其味道相对应的带电粒子。μ介子中微子产生μ介子,电子中微子产生电子,头中微子产生头。

具有μ介子味道的中微子具有最明显的特征,因此我和冰立方合作小组的同事们自然首先寻找这些中微子。μ介子中微子碰撞释放出的μ介子在衰变前会穿过数百米的冰层,形成一条长长的可探测光轨。通过这条轨迹,研究人员可以追踪中微子的来源。

研究小组接下来研究了电子中微子,其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大致球形的光球。电子中微子碰撞产生的电子永远不会衰变,它会撞向它靠近的冰层中的每一个粒子。在电子最终静止之前,这种相互作用会留下一个不断膨胀的光球。

由于电子中微子的方向很难用肉眼辨别,冰立方的物理学家们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回溯电子中微子可能产生的位置。这些技术利用复杂的计算资源,调整数百万个参数,将中微子信号从所有已知背景中分离出来。

第三种中微子--tau中微子--是三重奏中的变色龙。一个tau中微子可以显示为一条光轨,而下一个tau中微子则可以显示为一个球。在碰撞中产生的头中微子在衰变前只飞行了几分之一秒,当它衰变时,通常会产生一个光球。

这些tau中微子会产生两个光球,一个是它们最初撞击到某个物体并产生tau粒子,另一个则是tau粒子本身发生衰变。大多数情况下,中微子只飞行了很短的距离就衰变了,这使得两个光球重叠得非常厉害,以至于无法与一个光球区分开来。

但在能量较高的情况下,发射出的tau粒子可以飞行数十米,导致两个光球彼此分离。掌握了这些机器学习技术的物理学家可以看穿这一点,从而大海捞针。 高能tau中微子

利用这些计算工具,研究小组成功地从大约10年的数据中提取出7个强候选tau中微子。这些tau中微子的能量甚至比地球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还要高,这意味着它们一定来自天体物理源,比如黑洞。

这些数据证实了冰立方先前发现的天体物理中微子,也证实了冰立方先前发现的天体物理tau中微子的蛛丝马迹。这些结果还表明,即使在最高能量和最远距离上,中微子的行为方式也与它们在较低能量下的行为方式基本相同。

特别是,对天体物理tau中微子的探测证实,来自遥远来源的高能中微子会改变味道或振荡。能量更低的中微子在更短的距离内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振荡。

Black-Hole-Tears-Down-Star-scaled_jpg_92.jpg

黑洞,如图中的黑洞,可以发射高能中微子。图片来源:NASA / CXC / M. Weiss

随着"冰立方"和其他中微子实验收集到更多数据,科学家们也更善于区分三种中微子,研究人员最终将能够猜测来自黑洞的中微子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还想弄清楚,地球与这些遥远的天体物理中微子加速器之间的空间是否会根据粒子的质量对粒子进行不同的处理。

与来自宇宙大爆炸的更常见的中微子相比,高能量的头中微子及其μ介子和电子表亲总是要少一些。但它们的数量足以帮助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寻找宇宙中最强大的中微子发射器,并研究两者之间的无限空间。

作者:道格-考恩(Doug Cowen),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教授、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