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24 10:00

在新政策和消费降级的影响下,线下演出的后劲严重不足,各项数据逐步跌落回起点。然而,就在正规军的路子越走越窄的情况下,一个“地下音乐演出”的市场正在悄然崛起。

他们的一场演出的门票售价最高不仅能卖到3000元,还几乎场场爆满供不应求。

光看演出海报的话,可能会觉得这个价格物超所值。一张票可以看到周杰伦、周华健、谢霆锋、李荣浩等众多一线歌手,怎会不值?仔细一看下方小字才反应过来,原来是雍杰伦、孟华健和易峰(谢霆锋模仿者)。

明星模仿者接商演并不新鲜,但如今的模仿者已经不满足于商演,从直播到巡演,模仿者市场出现了规模化的趋势。

演出规模从 Live House 一路扩张,票价更是水涨船高,这不免让人感叹,“平替风”终究还是吹到了音乐演出行业?

3000元的模仿秀更有性价比?

社交媒体上有一位叫黑伦的用户因模仿周杰伦在平台爆火,已获百万粉丝关注,该模仿者也被网友们戏称为“先天周董圣体”。

最近,黑伦的一则演出票务信息更是让他直接火出了圈。演出票价的设定完全反常识地采用了座位越后面越贵的形式。演出票务售价在300-2580元不等,先前黑伦在佛山巡演的票价最高可达3000。

有网友调侃这是“大智慧”,表示既然是模仿秀演出,那肯定是越往后越像,票价这么设定很合理。更有甚者,拿周杰伦演唱会门票售价来对比,发出了“本尊不如模仿者”的感叹。

从去过黑伦现场的观众反馈来看,现场氛围非常好,黑伦不仅唱功了得,也很积极地和现场观众互动。虽然有前排的观众表示离太近容易出戏,但一点不影响满足周末看场Live House的需求。事后,再到社交媒体上玩一玩梗,随手就有10w+的点赞,引得一批网友高呼“不是杰伦看不起,而是黑伦更有性价比。”

可如果如评论所说,1500的门票也得靠“抢”了,那这所谓的“性价比”又体现在哪儿呢?

从纸面上来看,最能体现性价比的当然是资金成本,虽然1500元看场Live House绝对算不上便宜,但这类演出现在还不足以支撑起大量黄牛的介入,报价即成交价;其次,就是时间和几率成本,相对于周杰伦一场演唱会动则几十万、一百万的抢票人潮,黑伦演唱会的“想看”人数根本不足一提。

而且,早前有网友对黑伦进行商业活动的版权问题提出质疑时,负责巡演售票的工作人员表示:价格是综合评定的,不算是门票,但要求当桌消费达到这个价格。这种巡演模式在商演市场上是有细分名称的,俗叫走穴。

再加上现在很多酒吧都好加上“Live House”这一口,所谓的反常识阶梯型定价大概率是演出场子里卡座和包间的低消。换句话说,那一场演出卖1500元也好,3000元也好,是酒水消费,而不是看黑伦演出的成本。

平替经济学,越像越赚钱

在流量时代之前,明星模仿者们早早地就在线下完成了集结,形成了早期的山寨明星江湖。当时还有一个著名的“明星帮”,“葛优”是帮主,“汪涵”是主管,而“李宗盛”、“梅艳芳”、“谢霆锋”等40多名山寨明星均是其成员。

“明星帮”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资源共享,帮助成员们获得更多的电视综艺、公益演出、模仿秀巡演等演出机会,把明星模仿者们的线下演出跑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据《广州日报》早年的一则报道显示,虽然张强(汪涵的模仿者)没有具体统计过2014年到底赚了多少钱,但应该是在80万到100万之间。当时的他已经签下100场主持约和两个代言。按他2013年伊始的身价来算,主持费在五位数到六位数之间浮动,即使一场只有1万块,光主持这一项,他都有百万元进账。

包括前段时间闹上热搜的“周口杰伦代言高仿冰红茶”事件,都算是这一行里的常规操作了。孟华建也为一个不知名的洗护用品代言过,为此专门举报了一个代言仪式。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圈子里,人们比所模仿的明星要少很多利益纠葛和顾虑,从而很容易抱团。时不时地,就能组出一个明星本人都组不出来的演出。最出圈的,还要数之前孟华建和雍杰伦那场拼盘演出,门票售价为220元,演出场地也是不设卡座的Live House。

十年前,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山寨明星,商演量就可以随意秒杀不少二三线小明星,轻轻松松就能年入百万。十年后,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这个数值实现了翻倍。鹿晗的模仿者凌达乐在直播间就曾自爆,收入已经达到了月入500万的水平。

随着这种“平替经济”的越发繁盛,也出现了不少越界者。2019年的时候,林俊杰的经纪人便在采访中透露,当初靠模仿林俊杰起家的模仿秀艺人范一贤,最近几年居然直接照搬林俊杰的简历开酒吧、做商演,甚至开演唱会,一步步将自己打造成为了当代版的“小林俊杰”。

但不管是层出不穷的风险代言事件、告不完的版权问题,还是行业大环境的变更,都没能让这一经济体有半点衰落的迹象,反而有越战越勇之势。

网红逻辑打底,买单人群扩大

就受众群体这一点来看,无论是明星帮时代,还是黑伦时代,都从未真正地发生过变化;但实际为此经济体买单的人群扩大了。

哪怕是明星帮的元老级成员们,他们早期主要覆盖的也是二、三线城市以及更下游的商演市场;其中大部分都是主办方或者邀请方出资,不以售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到黑伦、孟华建和雍杰伦之后推出的售票类演出,算是将平替演出经济提升到了另一个维度。

只不过,无论“平替经济”再怎么繁盛,模仿者永远替不了歌手本人的演出市场。说到底,这一经济体发展到此,依附的还是网红逻辑。好比黑伦,从万千周杰伦作品的翻唱者,到直播间起量,再到偶然催化出“科莫多巨伦”的网络热梗后才成功出圈。

由此出圈后,在黑伦抖音账号的评论区里,无论视频的内容是什么,玩梗的每回都会占去一大半。剩下的一部分在秀看周杰伦演唱会,还有一部分就是类似于“你真的做到了!”“你什么时候来 xxx”的粉丝言论;包括黑伦的这次巡演,评论区也都称之为“粉丝见面会”。

不仅如此,随着黑伦的名气暴涨,模仿周杰伦的他也有了模仿者,逐渐套娃化。到这一步,黑伦元宇宙已然成型。除了黑伦以外,已在社交平台上崭露头角的还有粥饼伦、周口杰伦、雍杰伦等十几位模仿者。

周杰伦本人还曾在社交媒体上对此做出过回应,表示“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区的多重宇宙伦都是真的,都是认真生活的伦。”明星帮里和明星本人一起拍过戏的也大有人在。

虽然有部分明星本人不反对,和明星的几分相似又让模仿者比常人多了一块流量敲门砖,但如果仅凭长得像,没有一技之长的话,在那个圈子里也是待不长久的。

作品和名气都首屈一指的周杰伦了成为模仿界“重点关照对象”,但这也是他怎么都不可能被“替”的关键。更为关键的是,在大多数模仿者现有的演出形式中,歌曲版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正视,现在最多算是个悬而未告的状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音乐产业观察”(ID:takoff),作者:九鱼,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