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24 16:50

6月24日上午,“潮涌江海,无界未来”数字江海一期开园暨二期开工仪式在上海奉贤新城数字江海一期园区隆重举行。

数字江海一期开园暨二期开工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一由临港集团和上海市奉贤区合作开发的“未来之城”,在设计中汇集数字孪生、产城融合等多重概念,构建无人巴士、智慧停车、垂直工厂等多个未来场景,由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号工程”开园,数字化赋能园区

作为上海“五个新城”转型示范引领项目、奉贤新城 “一号工程”,数字江海总规划面积2060亩,计划分7期、用10年完成建设,旨在以数字化技术建构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打造上海首个城市力全渗透的数字化国际产业城区。

此次开园的一期项目占地178亩,总建筑25万平方米,复合了办公、研发、生产、商业等多个功能。其中,作为上海首批规划试点项目,备受瞩目的“垂直工厂”也将会在年底亮相园区。

数字江海一期园区 陈嘉安 摄

悟通感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力学与触感技术研发的企业。在“数字江海”,它也是第一家签约入驻“垂直工厂”的企业,占据8层空间。依托新型的产业载体空间,以及配套的绿色储能设计等,悟通感控将打造全自动化的机器人产线,力争在明年将产能提升到单产线千万片传感器。

开园仪式上,数字江海正式发布了数字孪生城市系统。该系统以数字底座为核心基础,对各类设备设施、业务系统等数据进行集成与控制,主动感知场景变化和业务动向,结合数字底板虚实互动的数字孪生能力,实现对园区的全域感知、实时分析、智慧运营、辅助决策。数字江海将通过数字孪生城市系统,让一座数据可视的“云端之城”与园区地面的楼宇、地下的复合空间所组成的“实体城市”一同诞生。

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率先启动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的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数字江海未来将以多点部署的边缘计算节点为核心,构建起产业赋能型高性能公共算力网络,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

从数字化赋能、数字化治理到数字化场景,上海江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银锤表示,园区就是要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高配置的产业载体空间,把企业服务好,做好相关的配套,支持它们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产城融合”引企落户,安家乐业不出奉贤

产业发展方向上,数字江海已明确将智能终端作为主导产业,将精准医疗作为优势产业,将量子计算作为重点研究产业。活动现场,数字江海向致新生物、中博瑞康、辉电科技、悟通感控等首批入驻企业交付钥匙,并与多位客户代表进行签约。

 

数字江海一期园区  陈嘉安 摄

企业为何愿意选择“数字江海”,为何将这里作为未来发展的根据地呢?数字化赋能和产业集聚尤为重要,而多位创始人也都提到,产城融合的园区规划,职住平衡的生活空间,对于企业高管和员工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正式入驻前,悟通感控的创始人陈立洋和团队一起考察过周边情况,人才公寓、学校、医院等配套共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活空间。陈立洋表示,奉贤的自然环境很好,工业产业链也比较发达,能更好地联动整个长三角。更重要的是,在“数字江海”能够实现职住平衡,他说:“在很多城市是没有生活幸福感的,这个地方大家会觉得比较好。”

中硼医疗的创始人之一夏伟同样提到,产城融合是最能打动团队的。“企业的研发中心、产业基地和团队的居住环境融在一起,不用出奉贤,就可以安居、乐业。”此外,考虑到周边的医院和高校资源,“数字江海”在未来产业的投资注入、政策引导、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潜力也非常重要。夏伟告诉记者,中硼医疗所研究的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产业一直被认为是精准医疗的未来产业,这与“未来之城”的理念非常契合。

开园仪式上,数字江海分别与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上海数字建造工程技术中心、复旦临港产业化创新平台等功能平台,以及工银资本、中金资本、国泰君安、东方富海、申万宏源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数字江海将携手各类产业平台、金融机构,共建开放创新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

数字江海二期园区已经开工建设,在职住平衡方面特点更为鲜明,将打造同一地块中包含住宅、研发和办公的典型案例。未来,数字江海将引进企业1000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0个,打造成为南上海人才发展、产业集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