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24 16:59

时间逼近 7 月,下一代旗舰手机还会远吗?在高通官宣将于 10 月 21 日举办 2024 骁龙峰会之后,对于下一代旗舰机的各种期待和爆料也很快甚嚣尘上。

就目前来看,除了下一代旗舰芯片骁龙 8 Gen 4、屏幕超声波指纹的普及和影像的继续升级,电池也是今年各大厂商在旗舰机型上关注的重点之一。

知名爆料博主@数码闲聊站的最新爆料指出,骁龙 8 Gen 4 新机成本都不低,大部分机型除了会配置超声波指纹、新潜望镜和高规格的防水防尘,同时还会用上「新硅电池」。

什么是「新硅电池」?其实就是新一代的硅碳负极电池。事实上,目前各家都有部分机型已经用上硅碳负极电池,甚至是最新一代的硅碳负极电池,在相对轻薄的机身里塞入高达 6000mAh 甚至更大的电池。

图/一加

但都说了是部分机型,实际上不少旗舰机型还没用上硅碳负极电池,更遑论是最新一代的硅碳负极电池。

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对于今年旗舰机要普及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肯定是喜闻乐见的。而且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手机厂商也都准备好了把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普及开来。

一加冰川电池,把容量加到 6100mAh

最近这段时间,各家发布新机的节奏基本都慢了下来,最受关注的一款大概就是一加 Ace 3 Pro。就在前些天,一加还特地联合宁德新能源科技(ATL)为一加「冰川电池」提前开了一场发布会,且官宣将在一加 Ace 3 Pro 上首发搭载。

先抛开一加在宣发中强调的各种概念,我至少可以看到「冰川电池」的两个亮点: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至少在一加 Ace 3 Pro 上首发这款冰川电池容量达到了 6100mAh,同时能量密度达到了 763Wh/L。

官方表示,一加冰川电池采用了全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相较传统的石墨负极电池大幅提升了电池中的锂离子含量,同时做到了 6% 负极硅碳含量,才能实现 6100mAh 的超大电池容量——也是一加有史以来的最大电池容量,并且体积还比 5000mAh 的石墨电池更小。

图/一加

而针对硅碳负极电池在使用寿命的技术挑战,一加表示他们还采用了自研的仿生蜂巢结构设计,并引入一系列技术工艺,包括在软件层面的电池健康算法等技术,可以在使用四年的情况下,电池健康度仍然不低于 80%。

当然,一加 Ace 3 Pro 上只是开始,一加的后续机型——包括旗舰机一加 13 也都会用上「冰川电池」。更甚者,按照 OPPO 双品牌战略,优先倾斜给一加的电池技术后续也会在 OPPO 机型中应用。

图/一加

简单来说,考虑最近两年一加和 OPPO 品牌之间的配合,OPPO 应该也会在年内推出自己的「XX 电池」。

说实话,现在各家手机品牌都在自家电池上品牌、上 buff,荣耀有青海湖电池,小米有金沙江电池,vivo 有蓝海电池,一加也推出了「冰川电池」,OPPO 再来一个「XX 电池」一点也不会让人意外。

小雷大胆推测,OPPO 后续不会沿用一加的「冰川电池」,就像在屏幕品牌上做的区分。同时在基调上,参考小米金沙「江」、荣耀青海「湖」、vivo 蓝「海」、一加「冰川」——都很「水」,或许 OPPO 最终的选择会是「X 河电池」?

更具体的小雷就真的想不出来了,不知道大家觉得最后会叫什么呢?

手机电池大战:谁的电池更「水」?

但手机电池的升级不只属于 OPPO 一系,各家手机厂商的电池也在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升级,从小米、荣耀到 vivo 等厂商。

对消费者来说,手机续航一直是影响日常体验的关键变量,所以最重要的肯定不是哪家的电池更「水」,而是哪家的电池能够在更小的重量和体积下提供更高的电池容量,其中一个核心的指标就是:

电池能量密度。

理论上,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的电池就能在同等体积下实现更大的电池容量,或者是在同等电池容量下让电池变得更轻薄。

事实上,各家也确实不仅给自家电池上了品牌,同时都纷纷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比如在即将发布的一加 Ace 3 Pro 上,其搭载的冰川电池将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到了 763Wh/L。

图/一加

这不是目前手机电池中最高的:

- 小米 14 Ultra 上的金沙江电池做到了 779Wh/L;

- 最新发布的 vivo S19 系列更是用上 6000mAh 超薄蓝海电池,能量密度达 809Wh/L;

- 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陈劲透露,全新 moto razr 系列将搭载自研高电压硅碳负极「星海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822Wh/L

至于荣耀,第一代青海湖电池发布时宣称的能量密度达到 740Wh/L,在 Magic6 系列上又首发了第二代青海湖电池,但在公开资料中只提到了能量密度再提升,并未谈及具体的提升幅度。

但新一代 moto razr 系列将采用的新一代硅碳负极「星海电池」是否就是今年最「水」的电池?倒也未必。

图/微博

陈劲在微博中指出,星海电池「目前看是今年业内折叠屏手机采用的最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可能还领先于未来几个月上市的其他折叠屏。」

换言之,折叠屏手机中或许今年很难看到超过 822Wh/L 能量密度的硅碳负极电池了,但这并不包括常规直板手机。

但不论如何,只是看这两年电池容量不断变大的手机电池,相信大家都能明白: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已经并且还在持续改变智能手机的续航体验。不过与此相对的是,硅碳负极到底有什么魔力?

硅碳负极电池的魔力

电池技术的突破可以说科技圈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尤其是目前最常用的锂电池技术,从上世纪 80 年代问世至今,一直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包括这几年电动汽车的兴起带动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主要也是依靠结构上的改进,比如特斯拉的圆柱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等。但仅有结构改进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是有限的,电池材料的改进是整个产业公认的必经之路。

这里我们需要稍微了解下锂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图/美国能源部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的锂离子脱嵌经过内部的电解液,穿过隔膜嵌入到负极(通常是石墨);反过来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的锂离子则是脱嵌经过电解质、穿过隔膜嵌入到正极。

可以看出,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锂电池最核心的材料其实就是:正极、负极和电解液。

其中,从液态电解质到固态电解质的转变,其实就是当下行业正在推动的半固态和固态电池。而正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又即单位质量的电池或活性物质所能放出的电量,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负极材料领域,石墨依然是最主流的材料,但理论比容量只有 340~370mAh/g,主要胜在来源广、价格低、安全性高以及工艺成熟。

而相比之下,硅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可以高达 4200mAh/g。虽然实际应用还远不能发挥到这么高的水平,但硅碳负极材料已经能够给电池带来明显的能量密度提升。

这种提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图/荣耀

搜狐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张朝阳之前在与荣耀的合作视频中其实就有谈到,电池要靠带正电的锂离子来传导,要把锂离子存储,存到两边形成一定的电压,石墨的 6 个碳原子,才能容纳住 1 个锂离子:

「而硅和碳是同一列,外层结构是一样的,但是比碳多了一层,1 个硅原子能够容纳 3.75 接近 4 个锂离子,所以加了硅之后,能量存储密度能够提升到一个数量级。」

简单来说,硅碳负极中的硅原子能够吸纳更多的锂离子,储存更多的能量,这就带来了更高的比容量,再加上正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改进,实现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

所以你可能也会注意到,「硅碳含量」也是各家在电池技术宣发中经常强调的一个参数。

这么有潜力的材料,自然也被很多厂商看中。特斯拉 2020 年发布的 4680 电池就采用了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材料,再加上全极耳和干电池技术,官方宣称新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 300Wh/kg(不同于 Wh/L)。

手机厂商也很早就有了尝试。2019 年,小米在概念机 MIX Alpha 上采用了硅碳负极电池,电池容量达到 4050mAh。

MIX Alpha,图/小米

而随着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的成熟,从去年开始各家就在尝试在部分机型应用这种电池,比如荣耀 Magic5 系列上的第一代青海湖电池,vivo X100 系列上的蓝海电池,小米 14 Ultra 上的金沙江电池。

至于第二代硅碳负极电池,在 vivo S19、一加 Ace 3 Pro 等中端机型率先应用和验证之后,小雷相信很快不久后就会在旗舰机型上全面铺开。

电池大战,消费者怎么看?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们其实没有必要太在乎各大厂商宣传的各种概念和参数,那些也不该成为如何选择手机的衡量因素。

说到底,不管是「硅碳含量」「电池能量密度」,消费者希望手机电池技术更领先的根本,是希望在轻薄的机身下能有更强的续航体验。技术再强,也要落实到实际体验中才有价值,所以核心还是要看:

续航、充电、手感以及内部硬件配置等方面。

不过从纵向的比较来看,基本可以断定采用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在机身厚度控制、内部硬件堆叠以及电池续航的综合实力上,会比之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近期打算换新机的朋友,确实可以再等等。

本文来自“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