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24 19:50

在徐州市睢宁县魏集镇徐庄村,要想和村民们套近乎,有一招好使——你提一句“小索”书记。很多村民交谈时,都会把他挂在嘴上。原来,“小索”书记名叫索川,是一名90后,2021年,在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的他,主动请缨,到徐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3年来,小伙把激情带到了这个偏远乡村,并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原来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到202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51.25万元;常年的经济薄弱村,变成了连续收获“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江苏省级美丽家园示范点”等荣誉;从基础设施落后,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索川的驻村工作已经期满,可是小伙身上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他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开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二个任期。

参加魏集镇徐庄村党支部会议 受访者供图

村里来了个“小索”书记

1990年出生的索川老家在邳州运河街道索家村,在家乡人眼里,他可是一个高学历人才。2018年从南京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他考入了睢宁县农业农村局,担任县畜牧兽医技术站技术员。

虽说在县城工作,索川却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和很多90后对农村那些事陌生不同,索川对农事农活如数家珍。小时候,他经常随父母下地干农活,就算后来农村机械化普遍,他也总喜欢农忙时,跟在机械设备后忙活。

正是对农村的感情,2021年,睢宁县选拔一批驻村第一书记时,索川主动报名,并顺利派驻到徐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徐庄村在魏集镇东北方向,距离镇区十多公里,紧邻宿迁黄墩湖滞洪区,村里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在外地打工。“十三五”期间,徐庄村一直是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不足10万元。

刚来徐庄村时,因大部分是年龄大的村民,大家对这个“娃娃脸”第一书记不太感冒。索川并不气馁,他想到的是,要第一时间摸清楚村里的“家底”。村里有多少人,多少人在外地打工,每户有几口人,哪户家里有病人,哪户有学生……因为现成的数据不全,他就一边请村干部帮忙整理,一边挨家挨户走访。一个多月下来,索川就对全村二千六百多口人员信息有了大致掌握,因他天天在村里转悠,村民们也渐渐对他热情起来,“小索”书记就慢慢叫开了。

想方设法为村里增加收入

“为什么要来驻村,就是要带领村民致富”,早在驻村前,索川就做了长时间的功课。他整理出很多外地驻村干部的经验,罗列出一大堆“点子”。

不过,因为对农村工作的熟悉,索川明白外地经验未必能拿来就用,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先要符合当地村情。在充分摸底,并与村干部交流的过程中,他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

索川认为,村集体因为收入太少,日常工作积极性不高,能为村民做的事有限。于是,他带领徐庄村村干部到其他地区取经,恰逢睢宁正在开展公共空间治理,清理并收回闲置土地。他带领村干部详细勘查记录,最终整理出沟渠路旁耕地60余亩,随后他将这些溢出土地发包,这一项每年为村里增加了6万元。随着睢宁开展“小田并大田”工作,徐庄村再度流转土地2100余亩,徐庄村再增加30万元土地流转服务费。

村里的集体收入大大增加,这让索川的信心倍增,他也没忘记驻村干部的后方优势。索川觉得,村集体要获得稳定收入,就要增加更多的“会下蛋的鸡”。为此,他先是协调到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在当地开发区建设了一栋标准厂房,每年的租金收入至少8万多元;争取到多级政府部门资金,在县城购买了商铺、超市摊位,这两项每年又为村里固定进账10万元。

仅2023年一年,徐庄村就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1.25万元,比索川驻村前翻了5倍有余,并且因为来源稳定,今后徐庄村的集体收入只会稳步增长。

民生实事让百姓分享成果

村集体经济变好了,原本对“小索”书记抱怀疑态度的村干部服气了,不过索川觉得,用之于民才能让广大村民满意。

索川瞄准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村里一条生产路。作为通向田地的主路,这条宽仅一米多的砂石路,不仅影响了村民日常出行,在农忙时,也不方便机械设备进出,村民已经抱怨了很多年。索川争取到县农业农村局“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4.8万元,将砂石路修建成为5米宽的水泥路,这条0.7公里的路,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产难题,还一下子修到了村民的“心坎”里。目前,他还在争取资金,要在水泥路两旁全部安装上太阳能路灯。

这条水泥路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受访者供图

索川也没忘记自己单位的优势,驻村以来,徐庄村一下子有了稳定的农业专家,每到生产旺季。索川就协调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下到村里,开技术培训会,点对点下地指导,农作物管理、病虫害防治、耕地施肥等,这让以前缺乏技术的村民受益匪浅。种植大户王军承包的120余亩复垦地,经过专家指导,小麦单产由700—800斤/亩增加到900—1000斤/亩,水稻单产由900—1000斤/亩增加到1200—1300斤/亩。

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受访者供图

除了村集体增收,驻村期间,索川投入精力最多的,还是帮扶村里的困难群体。从第一年驻村开始,他就和村干部一起制定了固定帮扶措施。每年,村里都要拿出两万多元,对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困境儿童提供固定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对于一些特殊家庭,索川采用了点对点的帮扶方式。比如,他了解到村民刘龙父亲突发车祸,母亲改嫁,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先是为他申请了低保户。随后,经过他的积极联系,对刘龙实现了帮扶结对。2021年以来,先后有3户家庭在索川的帮助下,实现了点对点帮扶。

3年驻村,对索川来说,似乎是弹指一挥间的事。今年,他的第一书记任期已到,可是索川觉得自己的激情还在,为此,前不久,他向单位打了申请,希望能够开启第二任期的“第一书记”,“我希望能继续工作,让‘弱村变强村’,让徐庄村成为当地百姓们自豪的‘明星村’。”

原标题:《村里来了个“小索”书记:在田野书写驻村帮扶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