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25 08:39
啥都不明白的回答

以下是过来人的建议:

不要等

初中时学业繁重,如果到时候再想让孩子从事一些学习之外的爱好,或者日积月累的事情,都非常困难,所以,想做的事情在小学开始做,不要等。

不留遗憾

这里的“想做的事情在小学开始做”包括了想带孩子旅游的、希望发展出孩子的爱好特长的、想让孩子广泛阅读的、想推荐给孩子的优秀影视作品的,都在小学不留遗憾。因为初中忙碌,高中忙碌,大学可能不忙碌,但是孩子就离开你身边了,你会遗憾。

如果打算卷

小学阶段,你打不打算让孩子“卷”,不是一个可自由选择的题目,而是需要你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因为,你必须明白这样一件事实:没有介于“卷”与“不卷”之间的“半卷”状态。半卷的结果都是“钱花了也不少,时间花了很多,成绩提升了一点,但也就如此了”,“半卷”对后续的中学阶段的学习,没有明显的帮助。既然参与“卷”,那么只有一个目的:想让孩子在学业上非常优秀。如果想实现这个目的,在孩子智商尚可,家庭经济优渥的2个必要前提下,需要家长对各类机构、机构的各类班型、对未来几年的优秀中学升学政策、对孩子的学情分析,都要有较深的理解。最后的方案很可能是:小学语、数、外,需要各上1-2个班,为了提前学习初中的知识,语、数、外的先学班,需要各上1个,为了弥补孩子的弱项科目,或科目中的弱项题型,还需要再参加1-2个专项班。这样算下来,如果你真的想看到“在家庭优渥、孩子智商尚可、且高度配合的情况下,取得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那么,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三年级之后的这几年,你的孩子要同时上6-7个课外机构,才有可能实现成绩的一骑绝尘。这才是“卷”的意义所在。除此之外,每个月在语、数、外课程上,花几百块钱,或者一两千块钱,假期每天半天上托班,那个不叫“卷”,那么叫“家长花了一点钱寻求一点心理安慰”。这个钱,花与不花,没有区别。就算你花了一些钱,成绩也提高了一点,但是,到了初中,统统打回原形,仍然没有区别。

如果不卷

至于不愿意“卷”的家长,整个小学阶段是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能帮助你的孩子获得近乎全面成长的机会。在公立学校,小学阶段的课业负担较轻。这意味着,孩子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要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又不想让手机、游戏陪伴孩子。那么,题材广泛的书籍阅读、周末在家乡周边的短途探险、长假期几千公里的跋涉去亲眼看一看祖国的河山,平时在家长的关心和陪伴下,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会做事、做人的道理。在日常举止上做到有礼貌、有风度、知团结、能合作、会妥协,并且以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日常休闲与阅读的补充,帮助孩子打开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让孩子对世界充满探索欲,对社会人文充满兴趣,这样,您的孩子在进入中学后,会成为一个气质独特、善于团结他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特别的孩子。这就是在“卷”与“不卷”这个选择题下,做出了“不卷”的选择后,你的孩子能获得的另一个让自己“牛”起来的机会。

关于互联网

利用小学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鼓励孩子接触互联网。请注意,无论你的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电脑,本质上,他们都是在玩互联网。让孩子们从小学就知道,互联网可以提供丰富的科学知识,神奇的自然现象,能看到世间百态,能提供有趣的应用或功能性网站,能见识到各行各业的牛人他们是如何工作、学习、奋斗的。总体上说,互联网上提供了足够多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探索世界或提高能力的。但是,无知的家长眼中只有“手机、游戏、电脑”,他们看不到互联网对儿童的巨大教化意义(智者以手指月,愚者所见者唯手)。而从小就能以正确的方式接触、了解、应用互联网,并从中得益的孩子,到了中学学业繁重的时候,他们就不太会通过简单、刺激、即使行乐的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来舒缓自己的疲惫与释放被学业压抑的天性。而是由于从小就有了“对于多个新世界的见识”,从而更倾向于从互联网中获得他感兴趣的有益内容。

提前消除性心理隐患

可能与你想象的不同,在今天我国的中学教育中,性教育即便已经不是“禁区”,但仍然是不被重视的。仿佛只要大家不说,它就不存在。作为过来人的诸位家长,你们应该能回忆起,自己在十几岁青春萌发的岁月,对身体探索的极大兴趣,以及对异性的极大向往。这些兴趣和向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沉迷、自责、焦虑。这些情绪,都需要用孩子的时间、精力来支撑。当孩子们被涉性的负面情绪(紧张,焦虑,自责,困惑)影响时,他们是不会快乐的。所以,鉴于今天的孩子们已经比他们的父辈更早的开启了生理发育,因此,提前介入正确、必要的性知识,并在家庭中形成可以不需要时机、腹稿与仪式感,可以随时随地“冷启动”性话题的氛围,是非常必要的。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这也能够帮助孩子在初中(青春期中后期)阶段,不必把过多的思虑放在性上。毕竟,生理上对性紧张的释放,只需要几分钟就平复了,然后该干啥干啥。可是,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持续数年影响到孩子。当你观察到自己的孩子(无论几年级)出现了第二性征发育的情形,一些写给孩子的性科普读物,并主动设置议题告诉孩子“你长大了”,是家长的必须之责。因为如果正确的知识及观念不能先入为主的进入孩子的心灵,那么,在你的视线之外,来自成人内容、网络低俗内容、孩子们之间以讹传讹的各种错误的知识和观念,就会成为孩子们涉性的启蒙老师。

成为受欢迎的孩子

如果你把孩子培养成懂礼貌、知礼节,尊重所有职业的所有人,既能在集体活动中大方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又能在团队活动中,心态平和的与他人妥协,甚至不计回报地退让。那么,你的孩子就初步拥有了一种叫“格局”的特质。这与小学阶段你经常看到的“情商、财商、领导力、演讲力”培训班里讲到的“格局”完全不同。大忽悠们所说的“格局”意思是“好的我全要,坏的全是你的”。可是,你要培养的有格局的孩子,是“享受应有的权利,不在乎妥协与退让,知道什么是大局,愿意为大局做出让步”的。这样的小朋友,今后进到大学、职场上,也会是被重点关注、区别对待的潜力人物

语文的学习方法

至于学业方面,小学无非语、数、外、科,这四门。如下建议是在“不卷”的情况下,确保自己的孩子能稳定维持在10%位置的具体做法:

语文。牢固掌握语文教材的生字,生字尽可能多的组词,理解课文中每一个不明白的词语,用“会不会造句”评估是不是真的理解。对于三年级以上的每一篇课文,能够以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为单位,正确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对于文章来说)有哪些好处?具体的词汇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样的修辞?什么样的描写?什么样的说明?什么样的叙述?什么样的主旨?什么样的感悟?”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章,都以这样的架构去学习,是在不上机构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孩子维持在成绩第一梯队的最快捷的办法。另外,在学习语文课本之余,选购一种“语文常识”工具书。一般会从汉语知识、古诗词、文学常识、成语集锦、歇后语集锦、俗语集锦、易混淆字词辨析、多音字辨析、文化常识等方面,增进孩子的语文知识积累。每天15分钟,日积月累,语文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数学的学习程度

数学。小学阶段的数学试卷,从难度上分为70%、20%、10%。可以对应于孩子日常的如下学习活动:(日常认真听课+当天认真作业+错题认真修改)这三样做好了,可以得到70%的分数。一般公立学校会有2本练习册作为作业。另一本会在基础的基础上,略微灵活一点,这对应了数学考试中20%的题目。如果孩子能认真作业,即便一错题也不妨,错题后听老师讲解并在真正理解的前提下,自己动手修改成正确的,那么这20%的分数是可以拿到的。至于最后10%的分数,是高区分度题目,一般出现在练习册的“附加题”部分。如果孩子暂时没有余力,可以放弃,尽可能保证前90%的全部正确。如果有余力,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帮着思考,或者下载相应APP看别人的解题思路。假设2道附加题能做对1道,或者2道附加题,都只能做到部分正确(给一部分的分值),那么成绩进入班级第一梯队是正常的。

英语与语文

英语。首先要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生词、课文中出现的词组、课文后的语法点的知识、基础应用都做到非常熟练,对于课文可以熟练、正确背诵,且能正确做到英汉互译。在做好上述内容的前提下,小学阶段的英语达到90%的分值是正常的、轻易的。一般来说,10%的区分度题目来自阅读理解。具体来说,是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陌生词汇。但是,在至少70%的情况下,这些陌生词汇都是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且在即便不知其意的情况下,仍然不会影响正确答题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这10%的高区分度题目中失分严重,原因不是英语没学好,而是“语文没学好”。语文没学好的一个常见表现是对文本的理解力差。这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即便是中文阅读)就可以弥补。但是,请注意,这种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提升文本理解力(有益于语文和英语考试)的办法,是以“孩子能沉迷到书中”为前提 。因此,打算鼓励孩子阅读的家长,一定要明白,让孩子读他喜欢的作品,以至于沉迷不可自拔为止。

家庭不和睦孩子不优秀

这样以来,我就提出了不上机构,不培优,在节省下大量课余时间的前提下,仍然能保证孩子的学业维持在班级10%的办法。这个办法的核心是“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听课、作业、改错行为,并能够形成习惯”。这些习惯统称孩子的“正向行为”。现在,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让你的孩子具备正向行为”?——你也可以理解为“如何让我的孩子听话?”答案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只有在家庭氛围宽松、和睦的情况下,父母才有可能跟孩子心平气和的谈事情,而不是两句话就爆发。如果始终可以持续这种亲子关系的心平气和,那么如下场景是司空见惯的:“孩子,我觉得你最近口算题中的混合运算部分,失分比较多”。“是的,妈妈,请你给我买一本薄一点的口算练习,我每天抽几分钟做一做,你帮我算一下正确率,看过一个月能提升吗”。“好的”。

成为真正优秀的娃

以上这些文字,是站在“让孩子的童年不卷”的立场上,让你的孩子成为“成绩在第一梯队,虽然不是TOP1,但具有相当的学习自驱力,且见识广博、格局大方、有礼有节、吃过玩过、不虚童年、每天快乐、有所担当、温文尔雅”的娃。带着这些特质,当你的娃进入中学时,也会大概率成为不甘庸俗的小小人物。同时,不给机构充值,不耗尽孩子的业余时间。

供您参考。另,恰饭时间,提供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接触互联网、作文兴趣的培养、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咨询:


---分割线---

以下,是对上述建议的一些实践经验或具体解决方案,分散在我的其他回答里。供有共识的家长参考:

关于孩子在小学期间,通过工具书对语文知识进行日积月累的实践记录:

每天晚上坚持让一年级孩子背诵一首古诗,有意义吗?

关于孩子小学阶段从来不上辅导班的情况下,业余时间如何安排的记录:

为什么有些家长不会给孩子报辅导班?

小学阶段的“偶然”的遭遇,到了初中使得几门功课始终排在年级前列,对于这件事的一些记录与分析:

孩子小学成绩是否重要?孩子上小学成绩不好,家长需要特别重视吗?

对各类课外机构套路的分析:

周围家长都在给孩子培优报班,我挺困惑的,难道不报就不是合格的家长吗?

不上课外写作班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孩子作文水平的系统性的方法:

外面补习班太贵,在家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写作?

“创新能力”是个空洞的概念,我在孩子小学的这六年,把这个观念给具象化了,这是过程记录:

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