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25 10:39

街边店招老旧、绿植失去活力、小区外水景廊架破败失修……如何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保留原汁原味的老上海风格,实现“修旧如旧”?

始建于1923年的昌平路,是上海市第一批20条林荫大道之一,街道两旁种植有高大茂密的栾树。然而历经百年沧桑,昌平路的路况一度难以满足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2022年,昌平路“美丽街区”启动方案设计,静安区绿化市容局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于2023年11月正式开始建设。

2024年6月24日,昌平路“美丽街区”一期工程昌平路东段(江宁路—常德路)改造成果亮相。当日下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现场,只见一条800米长的绿道蜿蜒串联起昌平路东段(江宁路—常德路)沿途新建的水景花园、儿童乐园等小微公共空间。沿着绿道漫步,可以观赏到种植的鸟巢蕨、鼠尾草、束花茶花、亮金女贞等诸多花卉品种。

昌平路绿道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上海北斗星景观设计院院长、昌平路“美丽街区”工程总设计师虞金龙向记者介绍道:以往绿化种类比较单一,经过改造之后,新增了200余种花草乔木。他们考虑丰富度和搭配协调度,有一些种类冬天也常绿,保证四季景观的可观赏性。步道的设计也考虑到无障碍通行的需求,因此全程没有台阶。新建的步道让路边植物从原先的可观看,变成可进入、可行走,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转变。

静安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沈柳表示,区绿容局在充分利用昌平路绿化条件的基础上,以栾树林为“带”,以周边绿化为“园”,建设了上海首条“口袋公园带”,实现生活与自然融合、空间与功能渗透的公园城市街区。目前推进的“一带十园”规划中,已有6个口袋公园串珠成线。

一带十园规划 静安区供图

记者走进位于西康路昌平路的溪梦园,只见清澈的叠水、喷泉交汇,带来水景体验的多样性,廊亭伞盖呈错落有致的流线型花瓣状,完全不见昔日破旧的模样,有不少市民在园内长椅上休息闲谈。设计团队也听取居民意见在园内增加了一处公共厕所,方便居民的日常需求。

溪梦园原状 静安区供图

溪梦园改造后现状。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光明牛奶棚提升改造后图  静安区供图

为打造出全龄可参与的生活街区,昌平路上的另一处口袋公园“蒋家巷花园”则定位为儿童乐园。橙色的滑梯、攀爬架等游乐设备,吸引市民带着孩子前来游玩。方案设计初期征求意见时,很多居民提出要改造优化儿童设施,而在建设过程中,又有个别居民提出儿童活动的噪音太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区绿化市容局通过街道搭建“小方桌”议事会,围绕居民的各项诉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了方案,确保城区建设成果是符合广大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

“希望为孩童们创造出可以放心玩耍的场所,也许他们儿时的某一段重要记忆就将在蒋家巷花园里产生。”提及蒋家巷花园的设计初衷,虞金龙表现出深厚的感情。他表示,后续还将继续在街区增加儿童设施、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休闲元素,优化公共空间功能布局,营造全年龄段友好生态。

蒋家巷花园儿童设施 静安区供图

除了“一带十园”建设,“美丽街区”带来的改变随处可见端倪。例如,在昌平路陕西北路转角处,原本的灰色水泥立面经过改造变成了一幅海派彩绘,再现老上海弄堂曾经的生活场景;昌平路街区沿街商铺的招牌都通过“一店一策”精心设计,实现了商铺历史与街区文化的有机融合。

昌平路陕西北路转角改造后的彩绘墙。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当街区焕然一新,如何做好长效精细管理?沈柳表示,昌平路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对居民的需求回应。美丽街区的维护也离不开民众和社会主体的参与。目前,昌平路西康路西北角设置了市容环境观察点,邀请热心市民作为市容环境观察员,长期观察、跟踪昌平路的市容环境变化,形成可监测、可借鉴、可推广的城区管理模式。

“区绿化市容局将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继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市民群众在‘有温度’的美丽街区里,切实体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感。”沈柳表示,后续昌平路“美丽街区”按照分段分步实施,项目二期的昌平路西段(常德路—武宁南路)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工,将在昌平路西段再建4个口袋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上海首个“口袋公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