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25 18:30
元智大学女大生将宠物守宫放在寿司郎酱料碟上,引发批评。图/撷取自Dcard元智大学女大生将宠物守宫放在寿司郎酱料碟上,引发批评。图/撷取自Dcard

近日食安问题频传,元智大学一名女大生日前带著宠物守宫」吃寿司,还把守宫放到寿司酱料碟上摆拍,遭外界指责,而守宫是否引发传染疾病,也引起卫福部疾管署关注。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说,近日「守宫」新闻备受关注,经查,守宫身上可能带有沙门氏菌,接触后若未将手洗干净,直接接触口鼻,或食入受污染食物,恐导致感染。

曾淑慧说,动物与人一样,身上不可能无菌,经查,美国、加拿大曾发生沙门氏菌群聚事件,美、加相关单位局调查发现,群聚事件可能与民众饲养的爬虫类宠物有关,提醒民众应多加注意,而目前监控国内沙门氏菌疫情,并未发现异常。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依疾管署疾病介绍,沙门氏菌于人类慢性带菌者较少,但在动物及鸟类较为普遍,传染源可能为家禽、猪、羊、马、牛、啮齿动物及宠物(如鬣蜥蜴、乌龟、小鸡、蛇、狗、猫…)等。

传染方式为食入被动物或人类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受污染的食物,例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鸡蛋、鸡蛋制品、牛奶及牛奶制品、肉类及肉类制品等,若食物保存不当,沙门氏菌易在高温下大量繁殖,更易传播。少数散发病例为接触宠物而感染。

目前感染大部分发生原因是,食物来源遭受污染,少数是因带菌者污染食物,或人与人直接粪口接触引致。本病较易发生在7至10月,气候温暖的季节,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疾管署指出,感染沙门氏菌的临床症状,以急性肠胃炎表现,在感染后约6至48小时,会有恶心、呕吐及下痢等,伴随发烧及腹部绞痛等症状,通常发烧72小时内会好转。婴儿、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通常较严重,易因菌血症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民众应提高警觉。

沙门氏菌预防方法

(一)WHO食品安全五要诀:

1. 保持食品清洁。

2. 生食熟食要分开。

3. 食物要完全煮熟(尤其是鸡蛋与家禽肉类)。

4. 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温度。

5. 使用安全的饮用水与食品。

(二)一般防治措施:

1. 烹调食物前或餐前便后应确实洗手,小心处理食物。

2. 食物应以保鲜膜包裹后置入冰箱,再次食用前应加热煮熟。

3. 沙拉及冷盘之保存应特别谨慎。

4. 被苍蝇沾染、过期或腐败等不洁食物,均应丢弃,切勿食用。

5. 牛奶和奶制品应灭菌后再食用。

6. 水塔应经常清洗及消毒,旅行或野营时,用水应煮沸消毒。

7. 水泥砌砖水塔若已生苔,请尽可能更换成不锈钢制品,以维护饮水卫生安全。 

8. 确实扑灭并阻隔苍蝇等病媒,垃圾应加盖并定时清除。

9. 如有呕吐、腹泻或发烧等病征,应尽速就医,并避免处理食物,以防传播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