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虎嗅网 ( ) • 2024-06-25 18:4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书工作室(ID:gh_15f2d1546552),作者:谷科锐、林小渠、刘圆圆、赖慧,责编:张慧凤原文标题:《校园恋爱经济账,比花钱更重要的是……》,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校园情侣的经济账,谁该为恋爱买单?父母支持占主要收入来源,礼物和旅游是主要支出项目,双方需坦诚交流态度和价值观。

• 💰 父母支持是校园情侣主要收入来源

• 💑 礼物和旅游是主要支出项目

• 🤝 需要坦诚交流对花销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比起谁花钱、谁花得多,更重要的是“花钱”这一行为体现的态度、情绪乃至价值观,这些才是恋爱中人更为敏感和在意的。

尽管警方事后有详细通报,但在“胖猫”事件引发的关注中,“花巨资谈恋爱”,尤其是男女双方花费不等的问题,还是一再引爆网络热搜。

谈恋爱时的经济账到底怎样算?对于大多数还未经济独立的校园情侣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更为重要。

家书小编采访了多对高校情侣,并调研了287名同学,得到了我们的独家校园恋爱经济帐本。

谁为校园恋爱买单

287位被调者中,除极少数人完全依靠自己外,97.56%的同学的收入来源中都有来自父母的支持。13位被访者月花费在1500到5000元不等,其中父母给的生活费占大头。除此之外,常见的途径还有家教兼职、勤工俭学和奖学金。

数据通过校园调查问卷收集,可多选

“一些学校发的补贴,比如勤工俭学,几百块钱。但那是随机的,可能这个月有下个月就没了。”彬彬说。和女朋友谈了两年多的Metero也表示,“有时候实习和奖学金能拿一些,大头肯定还是父母出。”

这些受访情侣的恋爱花销也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

就非异地的情侣来说,吃饭以及用餐前后的娱乐项目,是主要的支出项目。外出旅游多发生在五一、国庆以及寒暑假期间,而异地情侣往往会在这些时段,交替到对象所在地见面,目的地越远费用越高。

礼物花销约占月开支的10%,整数纪念日、对方生日、情人节、七夕节是主要的送礼时间,价格相对更高,圣诞节、元旦节和春节则相对不那么隆重。绝大多数情侣的父母在知情的情况下,都会提供“恋爱基金支持”,增加800元左右的生活费,旅游花销多是另外报销。

“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平常和朋友出去聚餐吃好的,我也会买甜品、奶茶什么的,”回忆起给前男友买小蛋糕的往事,CC说,“那个甜品如果不给他吃的话,我还是会给自己买的,其实就是把花在自己身上的钱转移到他那儿了,跟我平常的生活开销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

我可以花得更多,但希望你也能主动

在“谁应该花得更多”这个问题上,大多数情侣认为与彼此的经济实力相关。

“毕竟都是学生,花的是父母的钱,双方大体均衡吧。”小雪的男朋友表示。“因为我们两个的消费水平、收入来源都差不多,所以在经济基础差不多情况下平等付出。”洋子谈了近三年的女朋友说,“说不定以后哪一方更有钱了,(那一方)可能就花更多吧!”

然而,现实相处往往比情侣们设想地更加复杂,通常与“情绪价值”、 “两性平等”“消费观念”等关键词交织在一起……

结束恋爱关系前,阿籽和女朋友在共同花销上是二八分的状态。每次约会,除非女朋友主动要求结账,用餐和之后的娱乐花销都是阿籽付。他们曾去无锡旅游两天半,共花费三千多元,也全都是阿籽承担的。

一年半的时间里,女朋友过了两次生日,阿籽自己只过了一次。女朋友第一次生日,他送了一双鞋、一张专辑,总共是900多元;第二次生日,阿籽送了一只400多的布偶熊和200多的红糖。作为回礼,女朋友则在他生日时送了一个200多的高达手办。

面对双方花费金额的悬殊,阿籽的语气并未表现出遗憾。

真正让阿籽感觉到不舒服的,反而是在花钱时的态度。“晚上路过教超之类的地方(买东西),我会主动帮她付,每次都是。如果我去晚了,她也不会主动付钱……有点怪。”他前期试着安慰自己,想着女友后面付出一些就好,不只是在金钱上,情绪层面的付出也可以。

“但没有,”阿籽说,“她不会主动来关心我的状况,还表示不需要我的关心。” 他没有和女友专门探讨过花销问题,但就对待感情的层面,阿籽与女友交流后难以调和,最终分手了。

“假如有一方比较有钱,可以多花一点,”阿籽补充道,“但另一方想要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要在这方面达到平衡,或者起码在其他方面多付出一点,哪怕就是关心之类的情绪价值。”

来自上海的Uwine也因为前女友花钱不主动生过气。Uwine是所有受访者中经济基础最好的,每月有5000块生活费。他和前女友在一起时的所有共同花销,他承担了70%以上。

前女友过生日,Uwine送了一瓶300元左右的尼罗河香水。寒假结束返校,他收到了女友的回礼——一只很小的毛绒企鹅,“几十块的那种,”Uwine补充道,“但是她亲手写了贺卡,还有一些糖啊什么的,我很感动。送我的东西都是那种小玩意,可能没那么值钱,但是会感觉用心了。”

激化他们之间矛盾的是“谁付饭钱”时的态度问题。Uwine和女友去金鹰滨湖天地约会,他付了Coco的奶茶钱而女友付了奶贝钱。到了饭点,两人打算吃必胜客。Uwine想着前几次吃饭都是自己出的,便叫女朋友付钱。

“她突然就给我看脸色,说‘怎么又是我付’。”Uwine愤愤地讲,“当时很生气,明确地表示自己很讨厌她甩脸的行为。”虽然女友之后向他道歉,但Uwine还是坚持要求她付钱,希望对方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Uwine多次尝试和女朋友沟通关于花销的问题,都被女友用其他话题岔开了,最后不了了之。他觉得,表面上是开销问题,但实际上是价值观的问题。

钱少不要紧,但要有担当

相反的故事则发生在CC和前男友身上。对于这一段只持续了一周的恋爱,CC表现地有点局促。“他其实是有点大男子主义,觉得男生要为女生多付一点钱,包括一定要付饭钱。”CC说。她觉得恋爱初期还没有到不分你我的地步。

那段时间,CC和男友常约一起到食堂吃饭。她先点餐,点完之后男友马上就掏出校园卡付钱,CC刷二维码慢一些,根本来不及反应。后面她核实了金额,把钱转给了男友。“我很难接受没有亲缘关系的男性包我的吃住钱,除非是我爸我哥。”

每次和CC出去吃饭或者看到她要买什么小吃,男友都会主动付钱,拒绝AA。有一次她买了一个菠萝蜜,在自己拒绝的情况下男友还坚持帮她付这几块钱,CC很不理解。“但他不会主动给你买礼物或者说其他的东西,基本上是他在场就帮你付一下钱。”

CC希望男友能够减少“包办”,而筱瑶则希望男友能“担起责任”。

在上一段恋情中,筱瑶付出更多,无论是在金钱还是心思上。每个月,她有3000到4000元的生活费,比前男友多1500元左右的可支配资金,也比男友多花四五百块钱。

外出吃饭,筱瑶和男友轮流请客。轮到筱瑶时,她都会以差不多甚至更多的钱“弥补”回来。今年元旦,筱瑶想吃烤肉,希望这次男朋友主动买单,享受仪式感。“他居然说,如果你没钱的话,我可以请你,我不差200块钱,”筱瑶一脸无语,“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也不是图花他的钱,特殊时候他还是要有所表示吧。”

寒假期间,两人因为生活费问题大吵了一架。男友告诉筱瑶,兄弟出去打工,给他发了100块钱。“我第一反应不是他在炫耀兄弟多爱他,而是觉得既然别人都能去赚钱,为什么你不能,只会选择每天躺在家里面打游戏,然后又哭穷。”筱瑶双手挥舞着,回想起来还是很生气。最终,男友也没有去找兼职。

筱瑶的男友还会为游戏充钱,有两次月底还向她借了几百块。两人就花销问题讨论过几次,筱瑶希望男友能去试着增加自己的收入,最起码能和自己的生活水平保持一致,但他没有改变。

Jasin男朋友的生活费也比女友少1000元,但恋爱之后便开始做家教赚钱,用以改善两人的生活质量。Jasin认为,可以跟一个生活费少于自己的人谈恋爱,但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关系就会出现小挑战,这时候“希望和一个比较有担当、有能力的人在一起,这不算是特别过分的要求吧。”

图为支付宝情侣小荷包界面

Jasin和男友的做法是,在支付宝小荷包建立了共同账户,把各自的生活费和家教工资存进去一起花。最开始时,Jasin还会顾虑花的谁的钱,经济独立性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调整,双方解决了这些问题。“看着里面的数额不断增加,还是很开心。”她说。

恋爱“钱商”重在磨合

每一对情侣其实都有自己对待花销问题的“价值观”,并没有一个谁该为谁花钱,花多少钱的标准答案。

但恋爱中的双方其实对“花钱”这件事都很敏感,因此尤其需要坦诚交流彼此对花销问题的看法,并慢慢磨合至同步。

Jasin和男朋友有共建的恋爱基金,而北京的然然和男朋友形成的固定花钱方式是,“我们每周出去吃一次,交替着买单”。

今年情人节,然然送了男友一个1000多块的coach包,男友不知道这个品牌,只送了然然一个100多块的帽子。等到他们1周年纪念的时候,男友送了然然一个1000多的项链,然然则回赠了100元的礼物。双方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去年圣诞节,是彬彬与男友确定恋爱关系后过的第一个节日,她收到了男朋友送的围巾。问价无果后,她上网识图——男友的礼物399元,而她准备的电动牙刷才189元。

彬彬跟男友沟通了自己的感受,男友付出的太多会让她有心理负担。而男友则说,当时是觉得那条399的围巾最好看,也没有顾及多少钱就买了。

最终在她的提议下,两人一起选了两条99元的情侣围巾。

图为前后围巾的淘宝截图

在了解了这么多校园恋爱故事中的“花钱”问题后,我们发现比花钱远为重要的是“花钱”这一行为体现的态度、情绪乃至价值观,这些才是恋爱中人更为敏感和在意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书工作室(ID:gh_15f2d1546552),作者:谷科锐、林小渠、刘圆圆、赖慧,责编:张慧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