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26 00:03
「劲草集:我家的两岸故事」举行新书发表会,记录艺术家霍刚(右)与多位南京遗族学校同学精彩跌宕的人生,左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石静文。记者陈宛茜/摄影「劲草集:我家的两岸故事」举行新书发表会,记录艺术家霍刚(右)与多位南京遗族学校同学精彩跌宕的人生,左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石静文。记者陈宛茜/摄影

92岁的艺术家霍刚戴上墨镜显得酷帅有型,很难想像,他的青少年岁月是在南京遗族学校成长,同学是体育主播傅达仁、蒋夫人宋美龄则是他的「蒋妈妈」。戒严时期霍刚负笈米兰学艺术时,同伴还告诉他「反共大陆你要回来唷」。新书「劲草集:我家的两岸故事(三)」记录他和多位同学精彩跌宕的人生,由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出版、今天举行新书发表会,7月还将赴南京展出。

沈春池文教基金会 2017 年启动「抢救迁台历史记忆库」计划,寻访迁台一代、二代与三代人物,透过口述历史影像纪录迁台长者及其家属的生命记忆,七年来拍摄超过 1300 则迁台人物与后代的纪录片,并一一出版成书。新书聚焦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南京遗族学校)。这是国民政府于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后,为了收容国民革命军阵亡战士遗孤、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所创办的学校,包括体育主播傅达仁、艺术家霍刚都就读此一学校。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霍刚回忆,当时遗族学校的师资和设备都是当时最好的,对学生的身体和学习非常注重 ,「学校有农场、游泳池、甚至还有牛奶场」,让附近的政治大学学生都为之羡慕。第一夫人宋美龄会不定时来学校探望大家,「第一句话就问『牛奶好喝吗?』」蒋夫人说学生都是她的儿子,「遗族学生都叫她蒋妈妈。」南京遗族学校是霍刚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霍刚也在那时认识了同学傅达仁。他回忆,当时学校便有篮球场,「跳得高」的傅达仁篮球比赛都拿第一名。傅达仁生前受访时,回忆遗族学校也说「初二到初三享受一整年的欢乐时光,学校还养母牛,早上都能喝牛奶」。他在遗族学校练过篮球,奠下未来成为篮球国手的基础。父母双亡的他,身分证上的户长填的是蒋中正。

「我们在做拼图的工作,把大时代的历史,用小小拼图呈现历史真象」。沈春池基金会秘书长石静文形容基金会做的是「口述历史拼贴」,未来还会协助北京故宫拍摄故宫文物南迁来台的纪录片,「官方不能做的事,民间来做。」

7月5日在南京举办的「我家的两岸故事南京巡展」,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将以沉浸式展览规划四大展区一一离乡、思郷、新故郷、返乡区,并播放50则迁台人物纪录片,展出百件流徙来台的传家宝与历史相片。此外还将规划南京专区,介绍南京国民革命军学校遗族与六十兵工厂落脚台湾的故事。

「劲草集:我家的两岸故事」举行新书发表会,记录艺术家霍刚与多位南京遗族学校同学精彩跌宕的人生。记者陈宛茜/摄影「劲草集:我家的两岸故事」举行新书发表会,记录艺术家霍刚与多位南京遗族学校同学精彩跌宕的人生。记者陈宛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