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26 17:03

深度解读内容,正在成为B站内容的重要构成。

克劳锐《2024看得见的粉丝价值—五大平台KOL粉丝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B站增粉速度最快的KOL中,@小约翰可汗 、@木鱼水心 表现突出。这类历史和影视区博主,他们已然成为B站创作者的重要组成。

具体来看,2023年,@木鱼水心 涨粉量达到241w+,当前粉丝量达到1348w+。@小约翰可汗 近180天最新5个作品中,播放量中位数达到402.2万,高于75%同类UP主。

不过,深度解读内容的遍地开花并没有进一步助力商业化。

一方面,历史和影视相关的品牌资源相对较少,这与生活、美妆、数码等内容领域形成了鲜明对比;另一方面,这些博主多采用不露脸的形式进行内容创作,这无疑增加了广告植入的难度。

长期以来,互联网有关中文影视、图书的内容解析、观点解读往往多集中于文字形式。

当解读内容从《甄嬛传》《人民的名义》《知否》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深度视频解析的长度也不断膨胀,如同从一个丰富的素材库中不断孕育出形态各异的“果实”。

然而,如何将这些深度内容转化为商业价值,仍是B站及其内容创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01 “反”观点捧红UP主

当UP主@木鱼水心 开始发布动辄半小时以上的内容时,少有人会想到这会成为B站深度解析内容的“起步线”。

据观察,过去一年,B站历史与影视深度解读KOL十分亮眼,@啊粥粥啊粥 、@渤海小吏 等一系列账号涨粉迅速。

@啊粥粥啊粥 的西游记·黑神话系列,自2023年末开始更新,不仅多次登上热门榜单,收官之作更是斩获了惊人的1212万播放量。

图源B站

大IP+另类解读+反转不断——一个系列爆款就此诞生。

除了这些头部UP主,还有许多专注于深度解读影视文学或历史人物的腰部博主,如以分析国产偶像剧为主的@香芹又青了 ,凭借对《知否》《甄嬛传》等经典剧目的独到见解而走红的@飞奔啊蜗牛 、@貔柴 ,以及一部电影可以解析出14期内容的@_风过大泽 等。

图源B站

从内容上,看这类内容有一定的共通点。

一是,这类内容往往会选择大众耳熟能详的内容,例如《甄嬛传》《红楼梦》等经典内容,观众有一定的内容积累,理解门槛相对较低。

二是,观点突出,与大众普遍认知存在冲突或新颖性,也就是常说的“触达人群广泛、触达角度特殊”的内容特性。无论是“黑”神话、还是“洗白”负面人物……只要逻辑清楚、无事实矛盾,“炸裂”言论也能受大众喜爱。

况且,此类内容大部分不露脸,多为视频剪辑+配音,单集成本可控、投入门槛较低。

内容熟、角度新、门槛低,有关历史、影视的深度解读内容自然会在当下的内容平台上异军突起也就不难理解了。

据2023年哔哩哔哩粉丝量贡献TOP10垂类变化情况显示,2023年,虽然游戏、动漫、音乐依然是哔哩哔哩粉丝量贡献TOP3,但影视、知识科普等领域粉丝量贡献亦有所增长。

然而,深度解读内容只在历史和影视区开花,也有一定无奈之举。时事热点固然流量高,但相对应的视频风险较大,引起的讨论和争议也会更激烈。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下,不跟随热点,是主动选择,也是环境趋势。

不过,随着这类内容的增多,观众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这么多不同的观点、上万字的解析,背后到底是真观点,还是假立异?

一方面,是引用比例争议。据了解,的确存在一些深度解读内容存在对于相关书籍的参考,例如@大象放映室 的激荡四十年系列,部分参考了吴晓波的同名书籍。许多有关影视剧《知否》的解析内容,也有一定重叠。

另一方面,是针对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创作者原意,是否涉及过度解读。“作者都没想这么多。”

然而,无论如何,深度解读内容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已经在B站等平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能够满足观众对于深度、多元、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方向和价值空间。

至于争议,或许在视频发出的一刻,就注定要受到用户的评判。对影视书籍作品是这样,对深度解读视频亦然。

02 10块钱,看一个视频?

除了以上相同点,此类型内容更为知名的共同特点就是——变现难,这也是B站多年的痼疾。

据了解,同为长视频创作平台的Youtube加入了谷歌广告联盟,这意味着,只要满足了条件,博主就可以分到平台获得的广告费,分成比例能够高达55%。虽然一再扶持暂无变现能力的UP主,但B站的视频激励程度,显然不可与其相提并论。

所以,当前B站大部分的账号是以商单的形式盈利。

而历史区和影视区内容更为特殊,受视频制作的长周期,和内容质量影响,这类内容可以对接的投放品牌相对较少,商单速度很差。据了解,这类内容最大的成本在于人力。且生产周期相对较长。

@啊粥粥啊粥 也视频中透露,之前虽然视频流量也不差,但账号创作者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直到最近才开始组建团队。

去年4月,@木鱼水心 动态更是表示,2023年的4个月都没有接到广告,此后相关词条更是登上热搜,把这类账号的变现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针对这个问题,当下的答案是充电。

去年,我们在知识类博主一文中提到了,越来越多历史区、知识区博主开启了付费视频。半年过去了,据观察如今B站平台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付费视频出现并跑通。

以@木鱼水心 为例,2024年5月,@木鱼水心 真人出镜,宣布将开启《星空读书会》付费栏目,粉丝开通12元一个月的包月充电(连续包月10元),即可观看视频。据观察,视频中出现的相关书籍,还会出现在B站橱窗。

目前,已有47110人开通充电,单月收入约为47w,按照每月1-2期,每期1小时的更新频率来看,算得上是笔好生意。

图源B站

此外,@食贫道 、@啊粥粥啊粥 等UP主也开启了充电栏目。其中,@食贫道 的《迷失东京》和《何以当归》等视频也收到了许多好评。

图源B站

对此,我们采访了一些付费用户,小白是一名媒体人,几乎是在看到《迷失东京》的当下,她就果断选择付费。“我看过饼叔从前的内容,了解他们的摄像以及文案能力,对纪录片很感兴趣,就付费了。”

而对于一些广泛观看同类型内容的用户来说,付费并不是必选项。可替代性很多,总能找到相关内容,“没有必要一定要看谁的内容。”

在和许多付费用户交谈后,我们发现,对于许多深度粉丝来说,充电甚至是比插入广告更能接受的方式。当然,这得是在内容有保障的前提下。

据观察,许多包月栏目的更新速度为一个月1-2更,平摊下来,每个视频就要付费10元左右,如果同时充电多个UP主,很难说是一笔小钱。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腰部、尾部博主来说,没有粉丝基础难以开启付费,粉丝积累的过程也就显得格外漫长。

03 想让所有人满意的B站,为什么商业化如此坎坷?

深度解读UP主的尴尬定位,一定程度上也是B站的困境。

和长视频平台爱优腾芒相比,B站的长剧剧集制作、IP能力相差较大,比起平台自制内容,还是UP主的内容主要撑起了B站。

B站的在国内视频平台的定位具有特殊性,属于当前为数不多的中视频平台,虽然也有短视频内容,但在内容质量上,仍有差距。

虽然例如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也都做出了中长视频内容的布局,但是已经被培养的用户习惯难以改变,至少在当下,中长内容的创作者,大多是在B站相遇。

克劳锐《2024看得见的粉丝价值—五大平台KOL粉丝分析研究报告》也显示,抖音、快手、微博、B站、小红书与2022年相比,B站腰部创作者增幅最为突出,达5.84%。这意味着,B站的内容盘依然有着突出的创作者增长。

与内容相比,B站真正的症结在于商业化,B站深度解读内容商业化的尴尬一定程度上是B站的延伸。

针对此,B站在2023年着手发力直播,并捧红了@迷瞪 、@鹦鹉梨 等UP主。不过,直播的出现也让不少用户感到不适应,“怎么老给我推?”。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账号在不断探索自身账号商业化的可能性。

以影视飓风为例,其矩阵账号@飓多多StormCrew 下的自制综艺的视频,一经发布,数据突出,已成为当下账号中数量最好的内容。据观察,当前已经接到了麦当劳的广告植入。

图源B站

无论是平台扶持,还是创作者自身,B站的商业化不能再等了。

作为长视频,B站的死守“不加贴片广告”的承诺。2016年,B站在一部动漫开头加上了15秒广告,引来骂声一片,随后陈睿向用户道歉,并承诺永远不加贴片广告。保持B站内容生态定位的同时,也将自身商业化拉到超高难度。

未来B站的商业化考验还有很多,想让所有人满意的B站,能否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

参考文章:

1.付费内容增多!在 B 站,我们要看不起视频了?|科技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作者:光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