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27 08:06
资通讯技术进步,医疗不再只是医疗,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示意图。图/Ingimage资通讯技术进步,医疗不再只是医疗,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示意图。图/Ingimage

AI从幕后走到幕前,百工百业酝酿掀起革命改变。医疗方面,健保署近来携手Google推动糖尿病疾病风险AI模型,目标是扩展其他慢性病管理;国卫院也与华硕合作,建构生医AI超级电脑台版「国卫一号」。展望未来医疗趋势,看来绚丽夺目,但要拥抱、驾驭AI,跃升真正的智慧医疗,医界给出建言,要先跨过三个阶段,克服多种挑战,才有望让医疗更为可亲,整合全人健康照护。

全球型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公司报告,看好AI有翻转医疗照护的潜力,分析指出智慧医疗将影响六大领域,包括慢性病管理、自主管理与疾病预防、疾病诊断、诊断分流、临床决策支援与照护服务。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今年起,健保署将行之有年的「家医计划」升级为「大家医计划」,整合原糖尿病、初期慢性肾脏病等论质计酬计划,让病人在同一家院所就可接受完整医疗服务,更导入数位照顾模式,以利医事人员客制化病人照护计划。

国卫院也与华硕合作,建构生医AI超级电脑台版「国卫一号」。华硕提供国卫院也与华硕合作,建构生医AI超级电脑台版「国卫一号」。华硕提供

健保署、Google齐力对抗糖尿病

健保署日前宣布,与Google展开5年期合作,启动AI医疗照护研究计划,首波以国内200万名糖尿病患资料,建构疾病风险分级及预测模型。这也是Google台湾首次与国家层级在健康领域展开合作。

健保署拟运用Google AI开发客制化模型,模型成果获医生、研究人员认可后,有助主动管理第二型糖尿病,及早转至医疗院所接受治疗。此外,有了穿戴装置连结至这些数位健康方案,能帮助医生了解病患及其日常生活行为,提升患者的健康成效,减轻医疗体系压力。

慢性病耗损医疗成本高,健保署长石崇良日前指出,糖尿病影响台湾逾13%的成年人口,每4位台湾人就有1位患高血压,对台湾医疗保健系统,是相当沉重负担。他也提及,这项合作是台湾首例,初期聚焦第二型糖尿病,这是台湾最常见、医疗成本最高的其中慢性病。

不过,外界担忧有个资泄漏风险,健保署则强调采取「最高防护」,200万糖尿病病患的资料处理为第一步,所有资料将先由健保署匿名原始资料后,变成次级资料才进入云端运算,算完后回馈健保,进行个人化的资料处理。Google会为健保开创一个独立的运算空间,当中只有健保资料,没有其他资料整并进来,也没有其他单位可以取得这些资料。健保署副署长庞一鸣补充,运算后产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智慧财产属于健保署。

健保署日前宣布,与Google展开5年期合作,启动AI医疗照护研究计划。取自健保署官网健保署日前宣布,与Google展开5年期合作,启动AI医疗照护研究计划。取自健保署官网

医界:AI健康照护链必须走过三阶段

借助资通讯技术进步,医疗不再只是医疗,智慧医疗应运而生。谈到未来智慧医疗趋势,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副理事长陈相国指出,发展初略可分三阶段,第一,目前应用最广泛是以AI取代大规模重复行政工作或诊断,如影像判读等,目前许多医院的放射科、病理科、眼科都已使用,协助医师筛检数以万计的医疗影像。

第二,AI使用情境将从「医院」移回「家庭」,如远距监测、AI示警系统、虚拟辅助等,透过专业合作,让AI与临床流程更紧密结合,医院组织文化也将开始改变。第三,更多AI解决方案进入临床应用,并辅助医师诊断决策,最后融入健康照护链,从医疗教育、疾病诊断至大众健康维护,无所不在。

不过,要让医疗注入AI的DNA,仍有待解决的难题。他说,受限法规,现阶段医疗数据取得困难;其次,目前针对智慧医疗,健保补助有限,医院经营缺乏推广诱因;第三,台湾ICT或积体电路产业虽相当发达,但目前投入相关领域意愿仍偏低。

如何落实导入智慧医疗,陈相国建议,首先要盘点各阶层健康照护层面痛点在何处,协助统整台湾可释出资料库、已落地可分享的智慧医疗模型有哪些,并找出生医产业具竞争力项目,协助智慧医疗成为一种可负担的落地政策。

他说,智慧医疗的数位基础建设不可或缺,加上强化5G联网,让无线网路涵盖偏远地区,实现低延迟医疗应用,让远距长照、居家医疗不是梦。

另外,医疗资料库要标准化,如推动全国电子病历格式标准化、建立云端生医运算平台,以及建置资料库,才能数据共享,形塑新药研发重要的人体生物资料库。

陈相国也提及,智慧医疗要有长期妥善可用政策,让视讯诊疗尽快完善进入医疗与健保给付体系,医疗日常与健保政策相结合。最后,适当放宽通讯医疗、智慧医疗科技的法律限制,规范医疗行为。

(本文出自2024.06.23《远见》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