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27 17:05

日前,OpenAI宣布终止中国地区的大模型API服务,对此百度智能云发布“大模型普惠计划”:文心旗舰款大模型首次面向新注册的企业用户免费,并支持用户0成本切换至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

在多数人印象中,百度是国内最早押注、下注最大的AI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储备和不断商业化的应用案例,此次百度的大模型普惠计划被看成是“国产平替”

青澄财经在对百度AI与竞品的对比时发现,百度AI虽然成果斐然,但却存在隐患——在技术上国内同行追赶,在应用环节迟迟没有打开新局面。也许对于“All in AI”的百度来说,AI不仅是机遇,也是危险的开始

01「千亿投入,前瞻性押注AI」

AI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而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国外有Open AI,国内能拿得出手的AI企业有谁?答案莫过于百度。

2015年,百度上线了世界上首个大规模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比Google早了一年多;

2016年,百度正式公布百度大脑,并在次年完成具备完整技术体系的百度大脑2.0的升级,对外开放60多项AI能力;

2017年李彦宏宣布百度“All in AI”,将AI作为百度未来的主航道,并在同年3月在上海车展发布“Apollo计划”,实现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次系统级的开放;

2022年,在GPT-3.5发布的四个月后,百度发布新一代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此后经过不断升级迭代,目前文心一言用户数已超2亿,API日均调用量也突破了2亿,服务客户数8.5万;

2023年9月,百度发布首个量子领域大模型及两大AI原生应用;

2024年6月,百度发布三款大模型重构应用,包括“客悦”智能客服平台、“甄知”知识管理平台以及“曦灵”数字人平台,聚焦在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客服和营销(数字人)环节;

在国内其他互联网大厂还在建立平台生态的时候,百度全力投入到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因此百度被视为国产AI的领军者,李彦宏更是国内AI行业的“孤勇者”。

百度在AI上投入了到底多少?在2022年时,李彦宏向外界透露,从2012年开始,百度一共累计投入的研发资金高达1000亿元,每年的研发占比超过15%。

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不仅仅是“All in AI”的口号,更是实打实的“战绩”。

百度商家智能体商家使用量约为4000家,涵盖医疗、教育、旅游、法律、B2B和汽车行业;

在技术上,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调用量超过其他200多家大模型调用量,目前文心一言推理成本降低至原有的1%,模型周训练有效率超过98%;

在商业化上,百度AI已经开始实现营收,百度文库用户中,18%的新付费用户是被AI功能吸引来的,萝卜快跑总服务量超500万单,在武汉地区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达到45%。

*来源网络

AI是百度的未来,具有战略性作用。在2023年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更是表示:“2023年,我们在迭代文心大模型与文心一言、重构产品和服务、以及商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百度核心业务保持韧性和健康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对生成式AI和基础模型的投入,为创造新增长引擎奠定基础。”

在李彦宏眼中,AI是百度的发展方向,AI是百度第二轮增长曲线。但在青澄财经看来:在AI领域最用功的是百度,但最危急的也是百度。

02 「从领跑到平行,百度AI 缺少亮点」

“虽然百度离职率高,被称为国内的黄埔军校,但技术最强的就是百度”,早前,一位媒体老师对青澄财经表示,百度走的是技术路线,只是商业化能力缺乏。

但如今,随着AI技术的发展,腾讯、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厂商纷纷进入到人工智能领域,押注开发AI大模型,百度在此前十二年积累下的技术优势,开始被迅速抹平。

此前量子位曾经将近十年的全国甲卷、全国I卷的作文题目进行整理,让九家大模型对2024年高考题目进行预测,为的是检验大模型们的多模态能力。

文心一言给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青年成长与担当、科技与社会、社会热点与问题四个方向,但整体较为笼统,没有进一步给出具体的预测题目。

文心一言给出的答案与其他八家大模型没有根本区别,而相比通义千问、豆包、天工和腾讯元宝这四家给出具体题目的大模型,文心一言在对问题的理解度和答案的精准度上,与上述四家有所差距。

这种想要明确答案,但给你模糊回答的问题,让不少用户投向其他大模型。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Sensor Tower 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在苹果iOS平台,字节旗下的“豆包”一年内的下载量接近 900 万次,而文心一言下载量为800 万次。

在技术上被国内大模型追赶外,在商业化上,与国外大模型相比,百度AI正处于瓶颈期。

在百度的官网上,百度称其AI能有应用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出行、金融等多个场景,但青澄财经发现,在这些场景中,百度的AI应用更多的起到的是辅助性作用,并没有给场景客户带来新的生产力

以数据化要求最高的医疗健康为例,百度官网介绍,目前其医疗健康的案例共有11例,其中个人健康数字化管理4例,医疗废弃物管理2例,辅助诊断的1例,医务流程管理4例。

从其案例上,百度AI 在医疗领域更多偏向于医疗数字化管理,如其与健客“以图搜药,打造智慧健康服务平台”的项目中,消费者通过图片就可以找到所需药品,而用图片搜商品的功能,京东、阿里电商平台早就有了,它们并没有将其归入到AI业务。

*来源百度官网

与之相对的则是OpenAI,在5月21日,OpenAI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Formation Bio达成合作,OpenAI将提供先进的AI能力和专业知识,帮助药企加速药物开发生命周期。

有数据显示:采用AI技术,可以加开药物的研发时间,传统药物研发,从概念到临床需要12-18年时间,而AI研发只需5年或更短的时间实现。而BCG数据显示:AI研发药物分子在I期临床试验中,成功率高达80%-90%,而历史平均水平约为50%。

百度AI目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技术上被国内大模型厂商赶超,在商业应用上不及国外大模型公司,百度AI未来前景不得不让人担心。

03 「AI已来,百度危机」

除了技术被国内同行追赶,商业应用上不及海外竞品外,百度AI业务上最大的问题是自身内部——AI过度服务于广告业务,而传统搜索引擎的广告业务正在不断衰落。

据2023年百度财报显示:2023年,百度核心业务收入1034.65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百度全年在线营销收入751亿元,占比约73%,非在线营销收入为284亿元,占比约27%。

广告营销收入依旧贡献绝大部分营收,在百度官方说明中提及百度增长的原因在于:借助AI,百度旗下广告业务、云业务等收入均有增长。也就是说,百度AI没有成为独立创收业务,更多是为了给广告等传统业务提供性能改善。

青澄财经还发现,百度介绍商家智能体时,提及某奶粉品牌,借助百度AI商家智能体,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前,与消费者进行多轮对话,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

这个“某奶粉品牌”的介绍,更能证明,百度的AI产品主要服务于客户的广告营销。

*来源百度股市通

但AI加持下的广告业务帮助百度实现了营收增长,但这种增长在外界看来,更像一种短效行为。“我现在已经不用百度搜索了,搜东西要么去抖音,要么去头条,那里的信息更多”,一位媒体老师表示,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搜索不是必须选项,也不是唯一选项。

而据Gartner发布洞察报告,预测称2026年传统搜索引擎流量下降25%,搜索营销失去市场占有率。在青澄财经看来,百度要想实现AI时代的增长,开辟除广告外的第二增长曲线,AI不应当是辅助工具,而是独立的业务工具。

2023年,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重构”,利用AI大模型技术重构业务,重构产品,实现去广告,利用AI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愿景。

但如今广告依旧是百度的主要营收来源,而被李彦宏视为具有战略性地位的AI业务,没有支撑起百度未来增长的大旗,反而AI更多的是辅助角色,居于从属地位。

从天眼查发现,李彦宏占百度99.5%的股份,是百度的实际控制人。可以说,百度这首大船航行的方向完全由李彦宏一个人说了算。

*来源天眼查

那么,AI时代已来,从AI制药、教育,到无人驾驶,也许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用不了多久,AI将向移动互联网一样实现技术爆炸。作为曾经的AI技术的引领着,百度对AI的使用不应该只是缝缝补补,而是要独立,对传统业务进行AI为主导的改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未来。且看,帅气的李彦宏将如何当好百度这艘大船的船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澄财经”(ID:qccj_001),作者:青风,编辑:六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