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27 18:17

(中央社台北27日电)中国房市摇摇欲坠之际,湖北省率先将各地住建局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官媒强调,实施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大规模拆除、增建、搬迁的思路已不合时宜;专家则指城市更新成败仍在于资金多寡。

据陆媒时代周报,截至6月25日,湖北全省17个地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均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18日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听取武汉市、宜昌市、黄石市推进城市更新有关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

会议称,要把危旧房改造作为推进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危旧房改造的新模式,著力解决城镇危旧房「不安全、不成套、不配套、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持续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会议并称,要加快推进相关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推动城市更新取得更大成效。

湖北率先更名为住更局,有业界今天形容,「中国从大建设时代进入大维修时代」。

在此之前,中国住建部、财政部5月31日联合发布「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从202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批拟支持的15个城市为: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西安。

中国官媒经济日报昨天发表评论称,近来有些地级市新组建了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强化相关管理和工作落实。城市更新是一个新阶段,不应再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应防止大拆大建,下好「绣花功夫」,让城市更宜居、韧性、智慧。

评论并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过去,一提到城市建设,直接想到的是大拆大建。如今,大规模拆除、增建、搬迁的思路已不合时宜,不能再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甚至变相抬高房价,增加成本。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表示,整体来看,当前中国房地产总量较大,基本满足供应,与此同时全国人口总量也在呈现持续收缩状态,这意味著过去房地产高速发展拉动大量城市基建的情况不再,城市土地财政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城市规划发展目光将聚焦在现有30至50年房龄的旧房改造,以此提高民众居住生活体验。

丁长发并指出,大拆大建时代离场,城市更新脚步愈密,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建筑领域中关于旧房维修改造、城市优化升级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升高,「但是相关行业和专业能否在短期火起来,还取决于我们的财政收入,因为城市更新专案都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有6.6万个,完成投资人民币2.6兆元(下同,约新台币11.65兆元)。预计到2029年,城市更新工作的投资规模将超过9兆元。

克而瑞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0%的中国前百大房企参与城市更新改造,且有超50%的房企达到百万平方公尺以上的规模。(编辑:杨升儒/唐佩君)1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