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28 11:34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近日发布报告,呼吁各国积极寻求在打击俄罗斯军工业跨国供应链上先发制人。图为伦敦市区码头一隅及私人船艇上的乌克兰国旗。中央社记者陈韵聿伦敦摄 113年6月28日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近日发布报告,呼吁各国积极寻求在打击俄罗斯军工业跨国供应链上先发制人。图为伦敦市区码头一隅及私人船艇上的乌克兰国旗。中央社记者陈韵聿伦敦摄 113年6月28日

(中央社记者陈韵聿伦敦27日专电)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近日发布报告,分析国际对俄制裁效果有限的系统性原因,并呼吁各国积极利用情报活动及与企业等私部门的合作,在打击俄罗斯军工业跨国供应链上,采取更先发制人的作法。

报告提到,在2022年2月全面侵略乌克兰以前,俄罗斯的军工业供应链即可见来自台湾的微电子产品、工具机、硝化纤维素等重要零组件、工具和物料,而在战争爆发后,相关产品流入俄罗斯的规模依然「十分可观」。

报告指出,尽管进口自中国的工具机增加,俄罗斯依然能从位于美国、欧洲、日本、南韩及台湾的公司取得所需工具机及相关软体更新。

据中央社了解,报告参考的国际贸易数据是截至2023年12月底。报告另参考作者在乌克兰战场取得的第一手资讯,包括武器组成解析,以及不同国家的情资。

自2022年2月起,台湾陆续采取措施,以强化对微电子产品、工具机、硝化纤维素的出口管制,包括今年6月扩大管制硝化纤维素,增列含氮量低于12.2%的产品。硝化纤维素是用以生产火药和火箭推进剂的关键前驱物。

俄罗斯于2014年兼并乌克兰克里米亚(Crimea)后,即遭乌克兰的国际伙伴施加制裁。不过,虽然2022年后制裁措施扩大,俄罗斯至今仍能自海外取得关键零组件,并扩张武器生产,甚至持续精进部分关键能力。

尽管如此,由于俄罗斯军工业事实上长期高度仰赖外国原物料、工具和零组件,包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员国也是重要供应源,各国在箝制俄罗斯军工业发展上,绝非无能为力。

RUSI报告列举至今对俄制裁效果有限的几个主要原因,包括各国政府多是「被动反应」,而非「主动出击」,且官员和决策者往往对制裁引发的效应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想像。认知不切实际容易导致因为效果不如预期而失望,或者因为过度担忧潜在风险与成本而裹足不前,在在不利国际对俄作为。

根据报告,各国显然无法将俄罗斯军工业及其灵活绵密、公私协力、大量运用人头公司和「合法掩护非法」的跨国供应网络「归零」。较务实的目标应该是:拉低俄罗斯武器系统的可靠度、性能和产量,以及提高俄罗斯军备生产成本及所需时间、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在相关决策忍痛妥协。

报告举例,尽管战车产能不减反增,俄罗斯已被迫偷工减料,并重新衡量自身需求的优先顺序。「虎-M」(Tiger-M)装甲车的化学、生物、辐射和核武防护能力已被刻意降低,以将节省下来的资源移作他用。

此外,由于自欧美及其伙伴取得部分零组件已较以往困难,俄罗斯被迫采用尽管「堪用」、却品质较差的产品。而即便俄罗斯成功找到替代品,将替代品整合进既有或新的系统并加以验测,也损耗时间、金钱和劳力。缺乏关键料件时,则往往需改变生产流程。

这些现象意味俄罗斯在战场上因此必须付出更大成本,才能达成预期效果,或者较难确保作战计划成功。

举例而言,部分重新装修的俄罗斯坦克即使用中国或白俄罗斯制热成像瞄准器,而不是2022年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法国泰雷斯(Thales)集团制品。

当俄军于2022年开始以伊朗「见证者-136」(Shahed-136)自杀式攻击无人机打击乌克兰,该无人机配备的是南韩HiTec公司于菲律宾生产的伺服马达。在HiTec受到压力停产后,俄方改用中国制品,这导致部分无人机还没击中目标即坠毁、灵敏度下降,被拦截的机率提高。

报告并提到,对早预见会被扩大制裁的俄罗斯而言,若需要的东西已到手,则即便其他国家事后出手阻断供应网络,俄罗斯都是赢家,且永远可以规划新的供应渠道。

有鉴于此,报告指出,设计和执行制裁与出口管制时,应牢记相关机制的设立不是「终点」,而仅是「起点」,不过是为对俄行动提供法律基础。

报告呼吁,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寻求先发制人、永远比俄罗斯早一步,积极运用各方情资、结合私部门力量,并与盟友伙伴建立打击目标共同图像,及时给俄罗斯战争机器迎头痛击或挫伤其关键节点。制裁或出口管制仍应以追求具体效果为目标,而不止于「传达政治讯息」。(编辑:杨昭彦)1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