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28 18:08
「后疫情时代新冠防疫政策总检讨」公听会,邀请医界代表、公卫专家以及政府部会齐聚,探讨疫情下作为。记者李青萦/摄影「后疫情时代新冠防疫政策总检讨」公听会,邀请医界代表、公卫专家以及政府部会齐聚,探讨疫情下作为。记者李青萦/摄影

新冠迎来第六波疫情,预估7月会达到高峰,单周染疫人数上看十万人次。感染症医学会秘书长王振泰指出,新冠病毒对某些族群来说还不算「过去」,新冠病毒变异快,并且疫苗保护力会消退,建议高风险族群若疑似染疫,应该在5天内快筛2次,不要因为第一次验阴就以为没有感染,错过用药时间。

立法院厚生会、立委陈菁徽举办「后疫情时代新冠防疫政策总检讨」公听会,邀请专家与政府部会针对疫情现况、医疗院所因应状况等讨论。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台大公共卫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表示,新冠病毒对脆弱族群影响很大,根据疫情前趋势推算,平均余命会缩短5个月,依照疫情前预期,2024年平均余命推估应为82.3岁,但是国发会预测今年平均余命为81.91岁。

王振泰指出,新冠对某些族群来说还不算过去,死亡率虽然降到千分之一,已经很低,但是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突变速度快,并且疫苗跟感染得来的免疫力会随时间减弱,仍不可以轻忽,特别高龄族群风险大。他建议,高风险族群若有疑遇感染迹象5天内应该要做2次快筛,不能因为一次快筛就排除,筛阳后尽速就医,投以抗病毒药物。

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王复德也说,现在还没有到完全与新冠病毒共存的阶段,我国在研发药物跟疫苗上仍比较困难,应该要列为努力目标。另我国虽然有统计相关疫情资讯,但分散在各处、没有整合,建议可以比照美国等有一般感染热点。

中国附医副院长黄高彬表示,第一线开业诊所对疫病恐慌严峻,新冠疫情前口罩生产很快就跟上,疫情前口罩8成来自大陆,隔离衣材料甚至买不到,呼吁平时就可以做适当准备,若有过期隔离衣也可以作为穿著练习使用。另,他也呼吁,政府可以研究重症,由中央主导,并委由重症医学会、感染症医学会等单位执行。

医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周庆明建议,未来面对类似新冠病毒流行的医疗分级模式,初级可在社区医疗群强化诊所、社区筛检站,重症再到医院。回顾新冠初期,当时询问若有类似方舱医院的收容中心,基层医师是否愿意配合,结果有200多位医师站出来。医师一直都在「牛棚待命」,政府需要便义无反顾,基层收治病人,也能避免医院收治太多轻症病人,导致负荷过重。

台湾年轻病友协会副理事长表刘桓睿示,病友团体如癌友,染疫影响治疗,希望中央能够注意,编列更多经费支持,让高风险族群受到保护,包含快筛需求,呼吁114年度就能看到预算调整。

针对会中各界建议,卫福部周志浩常务次长回应,卫福部资讯处已向行政院提报计划,希望把电子资讯跟系统都串连做更好,资讯更畅通。各界关心的医疗体系财务支持,卫福部跟行政院也努力检讨中。陈菁徽指出,会请卫福部思考筛阳后是否加速拿到药物,建立SOP,面对疫情相关经费不足,研拟编列后疫情时代专款,并思考将研究与临床使用分开编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