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29 13:18

(中央社记者蔡孟妤高雄29日电)台湾不断发现新纪录及新种陆蟹,虽然令人惊喜,但也面临隐忧。陆蟹学者李政璋说,陆蟹栖地面临严重的环境威胁,包括人工工程及路杀等问题,需各界共同重视及维护生态环境。

李政璋说,陆蟹多数幼体跟著洋流跑,不只陆地,也是海洋生态系物种,在食物链关系上扮演重要角色,不但有利土壤透气、对植物有好影响,也是河床或海滩上的清道夫。

不过路蟹却面临栖地遭破坏的威胁,李政璋举例说,保力溪是陆蟹重要地点,但维持得很差,周边很多河堤护岸,几乎都是水泥,只有一小部分维持原始河床环境,而他就是在那里发现「古氏拟相手蟹」及「老猴拟相手蟹」等新种陆蟹。

李政璋说,工程进行前应确实做好生态检核工作,且有些工程也非必要,但人工工程一旦进行,就会对栖地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工程的破坏性最强,且是不可逆的」,各工程单位须更谨慎评估,可惜有些单位显然还需加强生态维护观念。

此外,陆蟹面临路杀问题也很严重,李政璋说,在陆地爬行的多为抱卵母蟹,因幼体需要在水中,母蟹要从陆地到水域,常被迫要横越马路,因而遭到路杀,而死1只母蟹,相当于有10万只陆蟹个体死亡。

李政璋说,台26线是全台陆蟹路杀最严重的道路,以前曾设置绿色护栏,引导陆蟹走其他路,但却无意间增加陆蟹抵达目的地的障碍,可能导致陆蟹爬行过久而干死在半路上,因此后来拆掉,改由人力方式,守护陆蟹过马路。

李政璋说,目前以志工等人力执行「护蟹过马路」专案虽然有用,但碍于人力、经费关系,通常只能实施3天,但陆蟹种类多,3天后仍有陆蟹要过马路,就无法受到保护。李政璋认为,或许可考虑缩短部分陆蟹热点区域车道,由4线道变2线道,或持续评估其他各种可能的改善措施,避免陆蟹遭到路杀。(编辑:孙承武)11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