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29 15:29

(中央社记者蔡孟妤高雄29日电)「踏娘(凉)伞」技艺是庙会中迎神、主客互会重要仪式,也为神明开路、除秽驱凶。65岁的吕柏达致力传承这项技艺,融合武术及传统礼节精神,发展独特个人特色,成为文化资产保存者。

踏娘伞又称为踏凉伞,神明出巡、迎神时会在神轿前方引领,绕境经过客庙前,也会在庙外透过踏娘伞技艺进行参礼,展现庙会礼节。表演形式通常融合武术功夫,动作、步伐俐落。但这项传统技艺逐渐式微,面临传承断层。

专研踏娘伞技艺的吕柏达,出生澎湖县马公市东卫里,从小学习武术,也常接触传统庙会,儿时即受到庙会中踏娘伞的技艺表演吸引,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吕柏达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说,长大后原本在台湾成家立业,后来又短暂回到澎湖居住,刚好住家旁的妈祖庙在教踏娘伞,勾起他的儿时回忆,忍不住前往拜师学艺。当时跟著澎湖的庄万枝老师学习踏娘伞,从此开启他专研踏娘伞的生涯。

吕柏达后来又回台湾居住,每次有庙会,他总是会注意有没有踏娘伞,但发现愈来愈少。而有次看到一个庙会有踏娘伞,但居然只是将娘伞立在一台车上,由人拉动著,让他相当感概,也自此誓言,「我要尽我的能力,还娘伞一个公道。」

吕柏达之后到苓雅区高东天后宫担任娘伞手,逐渐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也受到踏娘伞高手吕隐卧老师赏识,指点了许多动作,让他进一步精进技艺,加上自己的改良及融合武术,最后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步伐。

吕柏达说,踏娘伞步伐从武术动作中改编,有包括七星步的正走、退走、醉步及八卦套路等各种阵法,呼吸之中、静动快慢,达到力与美的境界,也展现神威。

而踏娘伞最重要的那把娘伞,吕柏达也坚持手工制作。「娘伞要有驱凶、除秽、避邪功能,因此材质很重要」,但他发现市面现成的娘伞骨架多为铁制,跟传统的木制不同,「我觉得不对,坚持不用,但这样就没娘伞可用,只好干脆自己做」。

吕柏达制作娘伞的手艺,是靠著询问深谙娘伞历史的庙会前辈及参考传统的旧娘伞,再依照自己拿娘伞的需求,摸索而来。吕柏达说,娘伞骨架就是八卦样式,套上娘伞布后,再由娘伞手转动即成为活卦,威力更强,替神明开路一把罩。

吕柏达2014年正式成立「吕柏达娘伞团」,培育更多娘伞技艺人才,与团员们经常受邀参与全国大小庙会或登上各大表演舞台,成绩亮眼,深受瞩目及好评。2019年吕柏达获得高雄市文化局的文化资产登录证书,成为踏娘伞的文化保存者。他说,希望更多后继者能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失传。(编辑:孙承武)11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