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_新华网 ( ) • 2024-06-30 19:38

  新华社上海6月30日电 题: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浸润一座城

  新华社记者郭敬丹

  临近“七一”,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人流如织。带着向往、心怀崇敬,人们来到红色起点,重温初心的含义。

  纪念馆西侧,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梧桐掩映下,那幢古朴庄重的石库门小楼模样未改,乌漆大门上的铜环熠熠生辉。

  一旁,新天地街区流光溢彩。这一开放型、街区型文化空间,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心中最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地标。

  “每次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厚重而有朝气的氛围,为党的历史感到自豪。”纪念馆志愿者、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王雯忻说。

  在上海,红色地标星罗棋布。乘坐地铁至新天地、淮海中路、四川北路等地,到站时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提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中共四大纪念馆,请从……号口出站。”

  城市版图上,600余处红色资源遍布大街小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年—1931年)、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而历史的印记并不遥远,如同每一次稀松平常的报站,红色地标已融入日常生活,为市民所熟悉——

  龙华烈士陵园烈士墓前,今人写给英烈的书信层层叠叠;节假日里,孩子们结伴而行,到渔阳里、甲秀里、辅德里等石库门里弄寻访红色记忆……

  “党的历史处处流淌,让人感到亲切又充满力量。”一次次情感共鸣,回荡在城市角角落落。

  春末夏初,“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启动。5月,上海向市民免费发放1万本红色“沪”照,拿着这本寻访手册,可探访革命旧址、伟人故居、行业博物馆等45个红色场馆,集章、打卡,收获个人专属的“城市印迹”。

  “用Citywalk(城市漫步)的方式探索红色场馆,让人对每个站点都充满期待,对城市红色底色的认识也更加深入。”“95后”寻访者陆夏说。

  创新传播方式激活红色资源,优秀红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在上海持续涌现。

  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映,讲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战斗在上海隐蔽战线上的英雄群像故事。当影院灯光亮起,不少观众的眼中都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电波永不消逝,理想信念永存。中共一大纪念馆留言墙前,红色边框的一张张留言签沿着绵延山脉背景悬挂,参观者抒发真挚情感:“岁月更替,初心不改”“点点星火,今已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