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7-01 12:16

撰文/ 梁贝卡

消费热情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港人北上“特种兵”旅游,从横跨两地的现象级话题,到如今早已成了常态。相比于香港高昂的物价,口岸另一头的消费主打一个丰俭由人,吸引着消费者靠一趟趟跨境旅游,来解决生活采买的刚需问题。

于是,他们把购物中心当作景点,将外出逛街这样的周末生活,平移到深圳,开启了一场奇观式的异地citywalk

“来了都是深圳人”这句话,似乎换了一种方式在起作用。

消费,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一种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这种愉悦正在得到重视,对于实体商业从业者来说,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并且深究的事情。而对于新一代消费者来说,他们越发注重花钱的过程,这其中包含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购物天堂”一河之隔的深圳,到底提供了怎样的愉悦?

首先,价格差,是“北上周末”最大的吸引点,毕竟这是最直观的比较

选择多、“平靓正”,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只花上香港一半的价格,甚至更低。商品的高性价比,吸引了务实心态重的香港消费者,从反向代购,到亲身前来反向消费。

价差优势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到周末就享受“OMAKASE自由”,甚至SPA自由、汽车加油自由。

这样的热潮,和价格相关、还和货币汇率变动相关,但不会一直单向相关。未来要怎样把热度维持下去,归根结底还需要依靠更多附加值

“卷价格”之外,也要“卷态度”,卷服务态度。

深圳为这场“逆袭”早就做好了准备。这里不仅有高性价比,更有胜于高消费城市的温暖服务。越来越多的花式招数变着法子“哄”消费者,都让大家感受到被关怀、被照顾。空降到深圳,别管薅没薅到羊毛,就算是随便逛逛,也可以很放松。

要知道,这对于常年处在高压高密度环境下的香港人而言,不仅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情绪按摩

在商场,总是能看到便捷支付、出行优惠的标识。商家会贴心地安排粤语专员服务,店员也会手把手地教大家使用。

01

两地商业的发展差异

反向消费,根本上来说是源自两地商业局面的发展差异。

先来说说香港:作为国际一线金融都市,这里的商业起步早、消费主义盛行,大家都有较高的品牌意识,为好货买单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人工成本高、快递网络发达程度不高,居民反而是更热衷到实体店购物的;交通成本高,出行目的地也会相应受限、相对固定、消费黏性“被动提高”;土地狭小、中心城市的高密度,大部分公共场地空间压迫感强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高消费”的香港,在近几年的经济大环境下,也让许多人负担不起、吃不消。

既要求保持商品品质以及更高水准的服务,又要求价格低,港人的消费观可以说是一种务实和理性,而不是一种“消费降级”。

相反深圳,却在一点点翻转自己对外的印象,找到了自己的都市烟火气,一方面沿袭了香港不少国际化的城市规划思路(TOD式物业开发、有意识保留自然生态环境提高“蓝绿比例”等),另一方面接轨了国内的快速迭代的消费模式。短短十几年间,这座没有深厚商业根基的城市,便走过了百货、购物中心、再到公园商业。

不俗的消费力,和对新事物开放的态度,让不少外地乃至国际品牌,也乐意把深圳当作华南首站来进驻。由年轻人主导的新潮网红消费品牌,以更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玩法,正在这块土地上疯狂生长蔓延,现在这些内容上的创新,也成为吸引“邻居”的一大因素。

除了仓储式超市带来的舒心之外,这几年深圳新开的商场,大多会更愿意“大手笔”地投入打造空间场所、并且融入文化娱乐功能。这都是香港少有的新奇事物,也在满足着港人们的好奇心。

从室外下沉广场到室内艺术装置,深圳商场总是集合各种超前的设计元素。

02

怎样才能让港人一来再来

比起购物,对于港人来说,来深圳更像在旅游、换个城市citywalk。但要让市场不断扩大,不断累积新的消费需求,说到底,就需要找到让人一来再来的关键。

修炼好内功,持续把新鲜感放到大家面前,以真诚、以温暖,惠及顾客,顾客也会以实实在在的购买力来表达认可。

最近一年多来,位于福田中心区的印力中心,就借助主力店的拉动,找到了项目整体升级的契机。

山姆会员店,作为印力中心的客流发动机,拥有更开敞宽阔的购物空间和更多的停车位,为大型采买提供了舒适的体验。相较于香港的零售价格,这里的商品通常价格也更为平价,尤其是一些进口商品,把大众的“实惠感”做到了新台阶,这两年推出的网红零食,也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型“社交货币”。

山姆会员店,因为面积大(香港缺乏大型仓储超市)、量大价优,稳稳占据港人北上消费目的地排名的Top1。

印力中心在去年的升级改造中,引入了圈粉无数的地标级儿童乐园奈尔宝,如今也让港人可以带娃“放电”一整天。

一个成功的购物中心一定是既创新、又走心的,这是商业地产不变的奥义。

因此,不管是面向进阶的本地人民,还是突如其来的港人,深圳印力中心都在不断地做着精细化的运营调整。除了主力店带动之外,还要把后续消费延展开来,在口味和品类上继续细分。

B1层调整后的印巷食集,就是印力对传统小食档口形式的全新突破。这一个可以“集邮”式吸一波全国地方小吃的新去处,让游客来到商场后,不用“转场”就轻松逛吃逛喝一整天。

B1层调整后的印巷食集,也在最近正式揭幕。

把握住靠近福田关口的天然优势、也捕捉到港人消费契机后,印力中心及时推出了港客支付优惠礼包,并且联动政府开通福田口岸接驳巴士、永东巴士跨境专线,让游客可在香港14个上车点直达往返印力中心,从出行方式上,就提供给了游客最优解。

印力中心提供的一系列大力度的WeChat Pay、Ali Pay和高德打车优惠。

03

要“质价比”,也要“心价比”

在今天,品牌们已经深刻明白,只靠单纯的低价,已经无法留住消费者的心了。一些敏锐的品牌在不断谋求进化,玩法也更加多样,打出了自己的组合牌。

这对于已经具有良好口碑或者正在打造口碑的品牌来讲,是个极好的切入机会,“质价比”的概念就是在这种趋势下形成的。简单来说,消费者的心态是,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深圳湾睿印RAIL IN,作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首个商业综合体、印力的后起之秀,藏匿的不少高水准美食出品,也成为了追求格调小资人士的选择。

深圳湾睿印RAIL IN,自去年开业后,逐渐呈现出白领新贵“湾区生活场”的模样。

比如场内品牌,原牛道·潮汕火锅,就结合港人消费和社媒使用习惯,推出定制套餐+油管(Youtube)定向投放。促成了店铺销售增长超100%,单店排名深圳第一,店铺也成为港人来深打卡餐厅之一。

在同等价格段,从体验、质感、功效多维度给到消费者来自价格以外的惊喜,让他们觉得很“值当”,自然愿意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愿意不断复购,就是真正的质价比了。

当品牌以真诚惠及消费者,消费者也会以实实在在的消费来表达对品牌的认可。

保持高质出品的同时,能否给到用户更完整的服务,也是一个品牌对消费者的真诚,体现“心价比”的关键

爪爪喵星球,在售后服务上,也是做了周全的考虑,从推出为港人买宠物防疫,到解决“毛孩子”的过关服务,一应俱全。

未来,商场也会和商家密切更新专属消费攻略、消费地图,让顾客在出门前可以按图索骥,把行程提前安排好。

商场面向港籍游客的专属礼包,宣传的字体和画风,都是浓浓的港味。

04

“公园20分钟”是两地共通的需求

深圳有一家人的快乐,也有属于青年群体的周末。

港人有了“香港赚钱深圳花”的念头,消费人群的面孔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从精打细算的家庭客,向追逐潮流热点的新世代。品牌接二连三地落地,深圳也成了年轻人理想生活方式的承接地。

北上的青少年旅客数量增长尤为明显,占香港旅客总数比例从2023年同期的9%上升至2024年的14%,总人数超过55万人次。

香港的寸土寸金、多元文化叠合,固然会带来浓墨重彩的城市印象,但生活久了,人们多少还是有种难言的压抑感。事实上,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深圳,从逼仄的城市空间出逃,大部分都市人的心之所向,都是相通的

这时候,保障宽敞自在的购物环境,从精微处着手,下绣花功夫,就尤为重要了。以“小笔触”勾勒“实景图”,使城市空间更精致、更绿色、更宜居,这样的精致生态空间,让“公园20分钟”唾手可得、抬脚可及

深圳in城市广场(原新城市广场,深圳第一家购物中心),正在进行升级改造,计划打造全市最大的户外运动公园,把丰富的运动社群集合,放到商场中来,带动URBAN OUTDOOR成为一种常态。

一家家新兴潮流的户外运动生活方式品牌在此安家,形成一个个追风、造浪、撒野的城市地标。

社交场景上,玻璃穹顶下的都市绿洲,以及名字上和港人就颇有共鸣的“劈酒街”(“劈酒”意为畅快地喝酒),都让都市人在这里可以彻底放松。

未来,in城市广场将定期举办沙龙和露营活动,提供实践场所和干货知识。

05

你来我往的“双城记”,仍会继续

这几年开始,人们观察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变了,打破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挤掉了生活消费中的泡沫,迫切希望回归真实的、理性的日常,对消费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

就像开了20多年的山姆会员店,直到2023年才被香港人所熟知,始料未及。一河之隔的两个城市,对彼此的陌生,居然持续了这么多年

务实,包容,是这两座城市无比相似的价值认同,也会带来双向的自由选择。

“深港同城的生活“已经不再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正一步步地细化呈现了。忙碌了一周的深圳人,也懂得及时行乐,说走就走,也会利用周末时间去“香港后花园”爬山,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个充实的下午。

“反向”变“双向”,闲时对调,两地居民、乃至商家,正在用与众不同的打开方式,逐渐融合形成一种健康可持续、多赢的消费生态

城市自有其多元的面向,旅行就该有“一千零一种”打开方式,而不是被固有的范式所框定。一座城市的魅力,也不只在于它有多少光鲜亮丽的shopping mall和大品牌,更在于它能否尊重且照顾到个体的日常需求

很显然,深圳已经不是我们所认知的“荒漠”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感性城市SCity”(ID:zoffzuo),作者:梁贝卡Rebecca,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