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7-01 20:31

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2024 要来了,APPSO 将在现场给大家带来大模型、AI 应用、AI 硬件、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和产品的最新成果,敬请期待。 

2. 今年最热闹的 AI 盛会来临之际,我们想和大家聊聊,AI 狂飙这一年,在被无数次「一夜颠覆世界」的 AI 产品刷屏后,身在不同行业的普通人,工作和生活是否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 

3. 2024 刚刚过半,我们似乎已经历了好几次 AIGC 带来的技术革新,从 Sora 到 GPT-4o, GPT-4 也被不断超越,大模型推理成本以指数级下降,但为什么 AI 落地应用还没像行业去年预测那样迎来爆发,或者出现一个「杀手级应用」。 

4. 创新工场在最近一个演讲提到一个数据, 美国 70%-80%的白领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已经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各种 AI 工具,AI 产品在 3 亿人口的美国已经有大几千万的日活,完成了AI 应用普及的第一阶段。 

5. 无论这个数据能否真实反映 AI 工具的美国的普及度,在中国,即便在一线城市,从我接触和观察到的人群(科技爱好者比例较高)里,将 AI 与工作流深度结合的比例都远低得多,AI 玩家目前还是少数人。 

6. 在上周的钉钉 AI 生态大会,硅星人创始人骆轶航和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猎豹移动董事长兼 CEO 傅盛,智谱AI COO 张帆,以及钉钉副总裁王铭金 进行了一场对话, 对于大模型应用 To B 还是 To C 的路线,国内 AI 行业这些主流玩家也还没有共识。 

7. 但从国内几家主流大模型公司的产品方向,也能看到一些共性,和美国类似大都瞄准了知识工作者这个人群,想办法将 AI 应用嵌入这些人群的工作流,包括今年国内很多厂商推出的 AI 智能体也是这个思路。 

8. 国内估值最高的 AI 独角兽之一月之暗面,就希望在 AI 生产力上做到极致, 创始人杨植麟在 AGI Playground 2024 提到: 

今天最好的生产力产品,我觉得它其实还没有非常深入地渗透到真正的工作流程里,而且这是 AI 能带来的巨大新变量,所以这可能是为什么我们会做这样选择的重要原因。 

9. 过去几次技术革命都先从生产力工具开始,不过 作为生产力工具, To B 还是 To C 或许会是个伪命题,前段时间和金山办公助理总裁晁云曈交流,他表示金山内部不以 To B 还是 To C 来划分产品。涉及到办公场景没有真正的「个人需求」,To P (productivity)或许更合适。 

10. AI 给普通人带来的感知落差,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包括 OpenAI 在内的的明星公司发布的 Demo 越来越多,最惊艳的 Sora 和GPT-4o 语音模式,至今还没开放,万众期待的 Apple Intelligence,同样要等待。这些曝光最多的明星产品,只能想象不能体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用 AI 发电的,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