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7-02 14:52

两江四岸。

6月10日,农历五月初五。四川达州渠县城区流域江面,锣鼓喧天、龙舟飞驰,2024“龙腾渠江”川渝龙舟精英邀请赛拉开帷幕。

在渠江这条历史悠久的河流上,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传承千年的传统竞技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它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

端午前夕,在调度会上,渠县提出,此次龙舟赛事活动规模大、参与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是对外宣传推广渠县文化、助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重要载体。

两天之后,渠县举办了第四届对外开放大会,现场签约15个项目,并发布了投资机遇清单,涉及多个领域。渠县县委书记刘伟对企业家发出邀请,“来渠县多走一走、多转一转、多看一看……选择渠县、情系渠县、携手渠县,共拓产业蓝海、多结合作硕果,成为彼此成就的‘命运共同体’‘城市合伙人’”,渠县各级干部愿意“成为企业发展的‘金牌服务员’”,绝不会耽误任何一个项目,也绝不会辜负任何一位企业家。

碧瑶湾。

放大赛事经济效应、争创天府旅游名县、邀请企业家关注渠县……这一系列动作显示,渠县,这个地处川东北的“丘区农业大县”,正积极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乡村振兴、产业西移资金西进等历史性机遇,借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契机,一路“突围”,走出一条“开放强县、开放兴县”的新路径。

传统文化资源加持,擦亮“阙里賨都”名片

“阙里賨都,忘忧渠县。”这几个字几乎道尽了渠县延续两千多年的文化精髓,也准确地表明,历史文化资源是渠县这座川东北小城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有着石质“汉书”之称的“汉阙”,是汉代一种纪念性建筑,主要竖立在城市、宫殿、祠堂、庙宇、陵墓两旁或前面,不仅是一种装饰,更重要的,是建筑物主人地位显赫的标志。因此,汉阙也有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之称。

沈府君阙。

目前,全国仅存汉阙20余处,但渠县土溪镇就有保存较好的汉阙6处7尊,独占四分之一,全国罕见。早在1961年,渠县境内的冯焕阙、沈府君阙,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渠县被中国文物学会正式命名、授牌为“中国汉阙之乡”。

从县城驾车出发,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达“中华汉阙园”。游客随车驶在“览阙路”上,穿过村庄、田园,就能看到传统和现实交融的诗意画面:一尊尊汉阙矗立在成片成片的稻田之中,其轮廓和上面的刻字、图案依稀可见,穿越两千余年时光,令人震撼;为保护它们免受风雨侵蚀,当地争取了专项资金,为汉阙量身打造了钢架玻璃棚,同时用围栏将其和农田相隔。

据当地研究汉阙的人士介绍,一尊完整的阙,由阙基、阙身、阙楼和阙顶4部分组成,阙楼又分枋子、介石和斗拱3层。在阙身和阙楼上,往往雕刻有非常精美的书法和图案,展示阙主的生平、荣耀和梦想。

因形态完整、数量多等特点,渠县历史上曾引来不少名家“光顾”,比如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馆长唐硕告诉澎湃新闻,渠县汉阙均为整石雕刻而成,这一材质特点使汉阙历经千年风雨,大多仍完整保留着阙基、阙身、阙楼、阙顶等构件;另一方面,渠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在历史上比中原地区更少受到战争的冲击,客观上保护了汉阙。

和汉阙博物馆仅一河之隔的城坝古遗址,则是渠县的另一张文化名片。

城坝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川东賨人在此建立賨国国都。秦灭巴蜀后,在此设立宕渠县,延续至汉、晋,屡为州、郡、县治,成为川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坝遗址在东汉中后期经车骑将军冯绲增修后,达到鼎盛,故又称“车骑城”,《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文献多有记载。

历经多年发掘,城坝遗址核心区域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出土了各类文物千余件,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是川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巴文化遗址。

隔江相望的城坝遗址和汉阙,共同构成了渠县延续数千年的文化基因。

老龙洞。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造“忘忧渠县”

“传统文化家底”厚实,是渠县打造天府旅游名县的“底气”所在,但渠县清醒地意识到,这还远远不够。以汉阙、城坝遗址等为基础,渠县近年来用心经营,力促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将“文化优势”转换为“流量优势”。

为展示汉阙文化,丰富游客体验,2015年,渠县汉阙文化博物馆开馆,经过近年来的改造,该馆已被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汉阙文化为主题的无核心文物陈列、以数字化虚拟表现为主要展示手段的高科技文化博物馆。

馆长唐硕告诉澎湃新闻,该馆采用新的数字化运用场景,结合VR、5D模拟、虚拟成像、交互投影等技术将汉阙文化活化在了观众眼前,同时展出的汉阙残件,丰富了博物馆的文物展陈,使观众更直观的了解汉阙构造、解读汉阙文化。

澎湃新闻注意到,展厅内打造了一条长约20米的“汉朝街道”,再现“布庄”“酒坊”等商肆杂陈、人声熙攘的繁荣古城景象,参观者可沉浸式体验汉朝烟火,感受汉朝文化。

“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展陈面积38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该负责人称,馆内设置有汉阙之光、汉阙之乡、汉阙之韵、汉阙之路四大特色板块,将渠县最具代表性的汉阙进行复制还原,增加“穿越式”的场景渲染更能引导交互。

“博物馆吸引了无数文化爱好者来此观光游览,2023年共接待游客10.89万人次,”唐硕坦言,博物馆最初更适合“专家、学者”参观,老百姓体验感不够,经过最近两年的提升改造,增强了“互动性”,在这里,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触动和回忆,来感受汉阙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丰富“汉阙文化游”业态,渠县正着手打造家风馆、汉朝村等一批仿古建筑群,作为汉阙、博物馆的配套设施。澎湃新闻今年5月到“汉朝村”施工地采访时,占地200余亩的主体建筑已接近完工。现场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仿古村落由西安专业团队设计和运营,集中展示渠县城市形象、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发展娱乐、美食、研学、民宿等多种业态,让汉阙文化真正走进平民百姓,同时也能带动周围村民就业。

賨人谷。

除了汉阙、城坝遗址,很多人特别是成渝地区游客,对渠县的印象来自面积达41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賨人谷”——渠县最具知名度的4A级景区。景区内集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怪石、古栈、茂林为一体,神秘的古賨文化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融,享有“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的美誉。

渠县最为重要的两项旅游资源——水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在这里共存。

居住在南充、常到渠县游玩的段女士认为,賨人谷有历史、有故事、有风景,雅俗共赏,因而被川渝两地许多人所熟悉。这里有全国唯一的賨人穴居部落遗址和賨人文化陈列馆,长达一公里的奇石谷和老龙洞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上百种野生动植物在谷内生长栖息。凭借这些条件,賨人谷已是省级地学研学实践基地,是“遛娃”的好去处。

賨人谷景区负责人张鉴介绍,最近几年,景区从硬件基础设施升级、服务功能完善和产业形态的多元开发等方面入手,全方面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感和满意度。和景区一同发展起来的,是火热的“农家乐”生意。据统计,賨人谷景区里目前正常营业的农家乐有33家,景区外还有1家,它们见证了渠县文旅产业的大发展。

而在县城内,渠县则打造了一处新兴旅游消费场景——“賨人里”。该项目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街区原是由当地一开发商投资修建,但经营效果不佳,特别是前几年受疫情影响, 不少商铺处于闲置状态。为此,渠县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引进资金盘活资源,将该街区打造成为“呈汉代建筑风貌”的文化旅游项目,集餐饮美食、休闲娱乐、购物体验、本土文化展示于一体。

“这个街区虽然不大,只有五街七桥,但人气特别旺,以古賨文化和渠县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既是本地人的‘会客厅’,也是外来游客的‘打卡地’。”前述负责人介绍,这里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街道全部设置为步行街,汉服走秀、賨人巡街、文创展示、非遗体验、川剧表演……古賨文化演绎和渠县传统民俗展演已成常态。

夏日炎热,白天不少居民到“賨人里”的廊桥下乘凉,一到晚上,这里就灯火通明、人流不息,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汉朝时的市井生活场景里。在这里,游客既可感受丰富多彩的现代业态,也能感受宕渠文化,体味人间烟火。202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賨人里”成功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文峰山。

热爱自驾游的旅客,在渠县也能找到去处。地处城郊的4A级景区文峰山是渠县“后花园”,开放至今没有收过门票,景区人流量大,尤其在节假日,已是“亲子游”的热门地。但另一面,景区也面临消费场景较少、自我营收能力不强的困境。渠县文旅中心产业股负责人贾杰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充分调研游客需求后,在景区内新建了占地3800余平方米的汽车露营基地,还将策划推出啤酒节、马戏团嘉年华、汽车露营节等活动,反响不错。

“玩的项目多了,既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又增加了景区的造血功能,一举两得。”贾杰称,目前该项目即将投用,业态也逐步完善,未来将和龙舟赛、三汇彩亭会等传统活动配套,达到引流目的。“作为文化旅游景区,引进项目要考虑到气质相搭、文化融合,不能简单地说,能挣钱就行。”

文峰山公园。

做成渝经济圈“明珠”,渠县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对渠县而言,文旅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地不仅拿出“真金白银”,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开展全要素提升,还配套了一系列政策。

当地坚持把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扩投资、促消费的重要牵引。渠县还成立了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文旅产业优先纳入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县委出台《关于建设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的决定》,编制《渠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相关专项规划,确立“1124+N”全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我们酒店是2013年10月开始营业的,今年3月开始提升打造,新建了停车位、露营草坪、蒙古包、烧烤区,酒店外观和内饰也全部进行了升级,节假日要请10多名‘外援’才忙得过来。”賨人谷茂盛酒店总经理孔德莉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称,为了对酒店进行改造升级,他们已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政府出台了政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贴,我们改造起来也有动力。”

渠县文体旅游局局长曾涛证实,今年3月,渠县确实出台了《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参与创建点位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方案》,政府奖补比例最高可达到49%,目的就是要调动广大经营主体参与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的积极性。

秀岭春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渠县已连续多年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在这背后,除了轻纺织服饰、数字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筑建材家居、现代物流、汽车配件产业等产业的支撑,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功不可没。

当下,渠县文旅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最新的数据和案例或可佐证: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98.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47%、36.63%;连续召开两届的渠县文旅对外发展大会,签约重点文旅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达452亿元;渠县着力放大“赛事经济”效应,高质量举办三汇彩亭会、川渝龙舟精英邀请赛、渠县半程马拉松等特色活动,极大促进了“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

有媒体评价,渠县已成为秦巴山区和成渝经济圈的一颗“明珠”。

在进出渠县的高速路口,当地修建了“旅游驿站”——迎客厅、送客厅。运营方賨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银慧介绍,驿站承担着渠县“窗口”的作用,游客到这里可以了解特色产品,咨询渠县景点及风俗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歇歇脚、喝口水,感受渠县的热情、好客”。

渠县汽车客运北站,经过改造后,也变成了旅游集散中心,不仅增加了景区直达客车,还设置了专用的旅游咨询服务柜台。“候车大厅内新设了全新的功能区、农特产品展销区、旅游咨询服务台,其他服务项目也增加了不少。”车站工作人员说。

这两个细节的背后,是渠县做好“迎来送往”文章,想被更多目光捕捉、认识、关注的“急迫心情”。

在汉阙博物馆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汉阙不仅让我们看见尘封的记忆,回望历史的荣光,还让我们触摸曾经沸腾的梦想。”

现在,渠县的梦想再次沸腾起来。

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