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05-18 01:23

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是革命老区村,1940年冬,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原君陈小学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党支部,1941年9月,后东特委批准河源实行小县小区制,以东江河为界,建立中共河西县委,君陈小学是县委机关所在地,当年,大量的革命先烈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创造性在学校开展组织生活和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的后备力量。

60年后的今天,在我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对贫穷的“战争”中,先辈们在革命活动中创造性的精神和力量得以良好地传承:帮扶单位——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功探索“飞地扶贫”模式,成功带领新民村摆脱了贫困。

新民村地处上莞镇小盆地中央,不靠山,不临水,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2016年5月,该村被列为省定相对贫困村,由由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口挂钩帮扶。根据现实情况,经过多次考察和论证,帮扶单位决定,出资175万元购买82亩位于上莞镇仙湖山顶的茶园基地,把新民村的相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纳入其中,作为新民村实现经济“造血”的飞地,同时成立东源县深国际仙湖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目前累计分红超过100万元。

2020年底,新民村62户145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全部脱贫退出,脱贫率100%;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达到“十有”出列标准退出贫困村。

在帮扶新民村成功探索“飞地扶贫”模式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调研发现,新民村红色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决定深入挖掘和保护宝贵红色资源,建设中共河西县委旧址公园和红色展馆。故此,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既是新民村脱贫攻坚的巨大动力,也成为该村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新民村所在的上莞镇是革命老区,曾是粤赣湘边纵队重要活动根据地之一,是九连地委和粤赣边支队、九连地区最早成立的县级人民政权——河源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地和常驻地,被誉为河源地区的“小瑞金”。新民村位于上莞镇中心区域,属于革命老区村,是原中共河西县委所在地和“东纵”“边纵”重要活动地。根据《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东源县志》记载,1939年秋,上莞镇建立中共党小组;1940年冬,在新民村原君陈小学成立中共党支部;1941年9月,后东特委批准河源实行小县小区制,以东江河为界,建立中共河西县委,县委机关曾设在新民村君陈小学。程光、郑重文、黄绮芬、张基、魏杰、田观旺等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学校开展组织生活和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的后备力量。

“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新民村在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中共河西县委旧址展馆、上莞镇新民红色展馆和旧址公园实现开馆(园),成为一道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与家风教育一体的亮丽风景线;成为一处红色教育网红打卡地。

帮扶单位还结合本村红色资源、人文资源与陈氏家训文化,拍摄红色故事记录片《红色火种、薪火相传》和编印《小口袋红色故事集》,开展红色课堂和送学入家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争取到群众拥护,妥善理顺了君陈小学旧址土地产权,争取市县党史研究等部门支持,以中共河西县委旧址修复为主线,规划建设红色展馆、旧址公园、党建长廊、陈氏家训亭、“体操王子李宁的恩师——陈风平同志生平事迹展”等项目。

在旧址公园,“教子读书纵不超群也脱俗,督农耕稼虽无余积省求人”“坐我明窗学习、风吹日晒不愁,任他三伏数九、我只与书为倚”……这些刻写在陈氏家训亭四面柱子的家训、名言警语,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让口口相传转化为文字印记。

与此同时,以创建红色、绿色、人文、美丽“四个新民”为目标,新民村村道硬底化、党群服务中心、绿化、水利设施、路灯、外立面改造、党建长廊、党建文化广场、中共河西县委旧址公园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付诸实施,有力推动了新民村“五个振兴”,实现了“增红增绿又增收”目标,村容村貌发生了近乎“脱胎换骨”的变化。新民村也先后荣膺“全国为村示范村”“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全市文明村”等称号,“新民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广东卫视、河源日报等媒体和平台发布和推广。该村还成为高清扶贫纪实电影《厚土之上》唯一拍摄地。

(原标题《【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之红色明信片 东源新民村:昔日河西县委 今朝“飞地”脱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李红淼 罗诚 桑晓 朱洪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