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 ( ) • 2021-05-19 08:56
唐朝,电影 查看知乎原文

人物压倒了叙事

在香港电影界,王家卫是个异类,无可争议。他受惠于香港繁荣的电影工业,靠大明星拉到不菲投资,但是他又反电影工业,不按常规使用大明星,让他们演一些他们自己都不理解的故事。他还下狠手剪大明星的戏,甚至一镜不留。

比之更甚的是,他拍片极慢,预算透支,拍摄延期,导致大明星的档期严重受影响。张国荣、木村拓哉都因此跟他杠过。好在他的电影大受评论界和影迷欢迎,不叫座但叫好,所以总能找到投资。

在范围更广的华语电影界,王家卫也是个异类,有目共睹。他的电影既讲究视觉,也重视听觉。他把大明星拍得格外好看,早期频繁使用升格、跳帧以及 MV 化的镜头,创造迷离视效。

他一以贯之地偏爱特写、重视构图和色彩,让影片充满观赏性,加上文学色彩(诗意、浪漫、精简)很重的旁白,悦耳且富有解读空间。独白的嗓音独特,深沉忧郁,契合影片气质。

执导电影之前,王家卫做过编剧,写的都是恐怖、黑帮、爱情等符合流行趋势的剧本。处女作[旺角卡门]套着黑帮英雄片的外衣,上演落寞人生里的浪漫情义。正当红的刘德华和张学友饰演情同手足的黑道兄弟,他们的个性和追求左右着情节的发展。前者和张曼玉的角色坠入爱河,但因古惑仔身份,左右为难;后者一心想当英雄,总是给保护他的老大刘德华惹来麻烦。

看完[旺角卡门],你不会想起什么跌宕起伏的江湖斗,但一定不会忘记张学友在麻将馆羞辱黑帮大哥时的痛快气焰——他终于要回了面子;也一定记得刘德华找到张曼玉后,两人在电话亭里的纵情拥吻。恰如《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里所说,他的电影人物压倒故事,“以人物作为叙事的基础”。

本片之后,王家卫便建构了一套完全个人化的电影语言,不依赖情节,而是从人物个性出发,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空间——孤独、疏离、浪漫、忧郁。所以他需要和大明星合作,并且善于重塑他们的表演形态,为他们设定可以自由发挥表演的情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家卫的无剧本拍摄,具备了创造性的空间。相对于叙事,他更在意角色在故事情境中的情绪。《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里指出,“[阿飞正传]实际上是王家卫首部表现人物情绪的影片,人物压倒了叙事”。

所谓无剧本,并不是王家卫不写剧本。他写,但不会等到剧本写完才拍,演员不仅拿不到完整剧本,对自己的角色也不会全然尽知。表演以及部分故事是导演和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共同完成的。

2019 年,为给自己“翻案”,在领取香港电影编剧协会给他颁发的荣誉大奖时,王家卫把一笔一划写出来的[重庆森林]的剧本拿出来给众人过目——这是他迄今为止拍摄速度最快的一部电影,仅用了六周时间——不免让人怀疑,他是否只有这部电影是按写好的剧本拍摄的。

慢工出细活,用来形容王家卫再贴切不过,但其实他也能快速炮制精品。《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结合电影本身和幕后及访谈资料,揭开了他在创作思路和方法上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因为导演个人想法、演员档期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促使他的电影拍摄周期一再延长。[旺角卡门]算是在正常速度下完成,从筹拍到完成,可能历时不到一年。

从第二部电影[阿飞正传]开始,王家卫慢了下来,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他在构思故事时,不局限于单部电影的限制,[阿飞正传]原本的片长设想是三四个小时,分上下集上映,下集的故事从片尾才出现的梁朝伟发展下去;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他拍片的方式十分倚重有演员参与的现场创作,而不是严格按照剧本设定拍摄。由于没有完整剧本,故事总在变,增加了创作上的变数、难度和不可控性。

[阿飞正传]票房惨淡,王家卫只好放弃下集拍摄计划。帮助他拿到[阿飞正传]投资的好友刘镇伟,此时(1991 年)和他一起成立了泽东电影有限公司。王家卫之后的电影都是在这家公司完成。当他着手拍摄第三部电影[东邪西毒]时,陷入了比[阿飞正传]更严重的超时问题。

但,神奇的是,他在剪辑[东邪西毒]期间,只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杰作[重庆森林]。之后,王家卫又以同样反常的速度拍摄了[堕落天使],将没能加进[重庆森林]里的第三段故事扩充成长片。

王家卫实际上没有把自己每部电影割裂开。他常由一部电影的创作联想到下一部电影的故事和情节。构思[花样年华]的故事期间,他萌生了[2046]的想法,并与[阿飞正传]形成呼应。

他的电影里关于时间、记忆、情绪和空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存在着内在联系。主角无论是身处古代江湖,还是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都被一种近乎病态的情绪包裹。这种情绪深受时间、记忆和伦理关系影响。从形式到内容,王家卫已然创造了属于他的电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