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06-02 18:26

南都讯 惠州今年将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开展淡水河、潼湖水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年内全面消除国省考断面重点一级支流劣V类水体。南都记者从惠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去年惠州水环境改善幅度在全国排名第7位,淡水河20多年来首次实现全年稳定达标。

潼湖湿地上成群的白鹭

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据了解,惠州潼湖湿地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被称为“惠州之肾”,位于惠州潼湖、沥林、陈江和东莞谢岗、桥头镇的交界处,主要在潼湖镇境内,总面积达2654.8公顷。

惠州林业等部门早在2004年就已经启动了潼湖湿地保护区建设工作,有关研究机构前后制作了《关于潼湖流域污染情况的报告》、《惠州潼湖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惠州潼湖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等。2006年开始,惠州市人大代表为整治潼湖水系、恢复生态原貌奔走呼吁,并掀起了持续多年的潼湖水系保护行动。

而淡水河作为西枝江一级支流和东江二级支流,上游38.5公里在深圳,下游56.5公里在惠州,污染治理事关数千万人的饮水安全和生活质量。2008年以来,惠州相继投入过百亿元治理“两河”(潼湖和淡水河流域)。

5月27日召开的惠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惠州市政府《关于2020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惠州市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要求还有差距。

水环境方面,部分区域如惠城江北片区、惠东县等仍然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情况;截污管网建管机制有待完善,管网建设不健全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空气质量方面,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多,变动机理复杂,容易受不利天气、区域外污染物输入等影响产生较大波动;扬尘控制机制仍不够完善,部分县、区对建筑施工扬尘监管不到位,施工工地“七个百分百”未落实,尤其是市政道路等线性工程施工现场扬尘问题突出。

淡水河水生态修复效果图

惠州水环境改善幅度去年全国排名第7位

该《报告》介绍称,2020年,惠州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部达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位,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20位;空气质量优良率97.8%,成为珠三角优良率最高的城市。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符合Ⅱ类标准,西枝江水质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5个国、省考断面(9个地表水断面、6个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实现劣Ⅴ类断面“清零”目标,其中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88.9%,优于“十三五”考核要求的77.8%,水环境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7位,淡水河20多年来首次实现全年稳定达标。

《报告》指出,2020年,惠州成立7个下沉督导组挂点督导、分片包干,实行周研判、月调度、季汇报、专家问诊、监测预警、问题交办等制度,系统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强力攻坚治水为目标,大力整治污染支流,消除劣Ⅴ类支流20条,新增水质优良支流11条,27条黑臭水体均达“长制久清”。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体系,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8座,新建截污管网590公里;排查老旧管网3700公里,改造旧管网153公里。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已基本完成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13项整改任务、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17项整改任务和固体废物专项督察9项整改任务,解决一批群众高度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

潼湖湿地,一只苍鹭在水面翩翩起舞。周纪刚 摄

将加大扬尘污染违法行为查处和曝光力度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强化生态环保责任担当,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惠州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要坚持系统治水,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快污水管网病害治理,加强新建管网规划,提高污水管网建设有效性。加强污水处理厂布点规划,尽快解决局部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强化奖惩措施,尽快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突出重点,“一厂一策”,有效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负荷率。

同时,要强化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压实部门和属地政府职责,加大扬尘污染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突出提升工地施工扬尘管控水平。优化移动源大气污染治理,认真落实汽车尾气排放检验与维修(I/M)制度,加快M站和系统平台建设,实现汽车排气“检验-维修-复检”闭环管理;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严格落实惠州市行政区域内黑烟车禁行制度;制定和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质量监管制度,强化源头管理。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黄海林 通讯员惠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