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06-10 20:28

百亿罚单,24个案例,34份企业合规经营承诺书。近半年来,互联网反垄断监管不断升温。回顾这大半年的执法动态,都有哪些新特点?企业的回应是什么?未来执法重点在哪里?

6月8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反垄断课题组发布《国内互联网反垄断监管观察》,从既有的执法案例出发,对互联网反垄断的现状和趋势展开讨论。

首次动用反垄断法规制“二选一”行为

自2020年12月互联网反垄断执法破冰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迄今已公布24起互联网反垄断执法案件。其中未依法申报实施经营者集中案22起,另外两起则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二选一”垄断行为。

其中违法并购案的处罚对象,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头部互联网企业,且多数涉及VIE架构。此前反垄断执法对VIE架构公司的监管存在模糊地带,现在多起案例的公布表明,监管的“灰色空间”已成为过去,执法机构将采取更为积极的执法态度。

两起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也具有典型意义。平台“二选一”问题由来已久,此前监管曾表态“二选一”问题是平台经济领域资本任性、无序扩张的突出反映。阿里巴巴和食派士两个案件是执法机关首次动用反垄断法规制“二选一”行为。

继阿里、食派士、唯品会后,市场监管总局4月底再度透露正在对美团涉嫌实施“二选一”立案调查。被卷入调查传闻的还有房地产中介领域的“二选一”行为。种种信息表明,“二选一”仍是互联网反垄断规制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指出“二选一”并不必然违反反垄断法。根据《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企业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因具有正当理由而得到豁免。比如,为保护交易相对人和消费者利益;为保护知识产权、商业机密或者数据安全;为保护针对交易进行的特定资源投入;为维护合理的经营模式等目的所必须。

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开启强监管信号

自2020年11月开始,互联网反垄断强监管信号持续释放。南都反垄断课题组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自去年11月至今年5月中央有关互联网反垄断监管的表态,发现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反垄断的态度不断变严。

2020年底,中共中央多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扩张,奠定2021年成为“反垄断执法”大年的基调。随后,“十四五规划”又要求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在相关政策指导下,《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出台,为执法过程扫除障碍。

自查自纠工作随之展开。4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要求参会的34家企业全面自查,逐项彻底整改,其中不乏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

南都反垄断课题组梳理企业在会后公开的承诺书发现,多达30家企业承诺不强制实施平台“二选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承诺“不实施大数据杀熟”仅有苏宁易购一家。

执法力度增强也从执法周期的缩短中得见端倪,仅2021年4月就已公布两起涉及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案件。此前监管部门公布的经营者集中案,过半数调查时长达六个月以上,而阿里巴巴收购银泰商业股权案调查周期仅为50天。

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还透露,要进一步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增加执法人员配置有望提上日程。

执法透明度的问题也引起重视。2020年底总局首次公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对执法数据进行系统梳理。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更明确提出要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公开工作。

报告认为,少数平台企业已成长为拥有市场力量的巨头,平台领域的竞争失序问题日益凸显。当下平台领域的监管理念已转向“依法规范和支持发展同等重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应加强合规体系建设,提高反垄断合规意识,规避和防范违法垄断行为。

出品:南都反垄断课题组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黄慧诗 记者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