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06-16 13:14

直-20问世之前,中国航空工业直升机领域纯自产机型几乎没有,虽然有包括直-9/8/10在内多款直升机并且改型也很多。但这些直升机技术来源无外乎以法制为主,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仿制的成果,真正能算自主打造的也只有直-10。回顾这个领域绝对令人心酸不止,最早师从苏联引进了40年代技术的米-4多用途直升机,并在其基础上仿制出直-5,这款活塞动力直升机在苏联属于过期产品,但在中国却成为主力装备一用就是半个多世纪,不是不想换是没有可替代型号。

上世纪60年代初,直-5仿制成功并定型服役,由于原型是活塞动力存在功率低、高原性能差、载荷较小多种问题。最大起飞重量7.6吨,最大搭载人数15人,最大飞行速度速21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520公里。直-5正式入役后就已经面临落后的现实,对于三军来说完全不能满足需要,这种落后现状大家心知肚明关键是科研实力和基础工业不足,想要研制一款更加先进的直升机相当有压力。

米-4直升机

直-5直升机

放任不管从来不是我们的风格,改于创新迎头面对困难才是军工本色,为了摆脱落后现实并满足军方需求。1966年7月,三机部给122厂下达新式直升机研制任务,最初设计要求可以搭载20人。考虑到风险因素以及实现可能,新式直升机要求尽可能在直-5基础上改进,于是研制团队选用了792涡轴发动机(涡轴5)为动力,对直-5进行大改接下来它就有了一个新的名称直-6中型直升机,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款采用涡轴动力直升机。

以直-5为基础大改,最终方案是拉皮换发,1967年样机制造完成。现在直-6的最初形态是一个组合体,包括一个全新设计手工打造的机头,再加上直-5后机身两者相结合。为了能够快速完成直-6的研制工作,除全新机头和发动机外其他如旋翼、自动倾仪、传动系统中的尾减速器,以及旋翼刹车等,通通都照样采用直-5标配这样研制进度相当神速。

直-6工厂装配中

大的外部特征无非就是换机头以及发动机,两者对方最明显变化是体型,直-6拉皮之后显得更加修长可以搭载人数或物质也更多。

直-5直升机

直-6直升机

直-6样机出来之后各主要厂商大分工,整体研制工作由中国直升机设计所承担(602所),对应制造工作归属哈飞(122厂)。涡轴-5发动机设计工作由株洲发动机设计所承担(608所),制造工作则由哈尔滨发动机厂负责(120厂)。1969年1月一号原型机完成静力试验,12月二号原型机完成装配工作,在经过地面滑行以及空中悬停、近地飞行后,于同月10日完成首飞。

首飞完成就是一系列后续测试,截止1970年初全部试飞科目都已完成,累计飞行测试时长20小时26分。基于成熟的直-5改进按道理一切都很顺利,大家都在期待它能成功入役,但接下来的研制工作就有点乱套了。122厂一直是直-6研制主力,后续定型试飞也都能一条龙搞定,但此时三机部发文由372厂(昌飞)接手制造。接下来还由江苏省组织数百家单位协助生产直-6,然后由602所派人进行技术指导,这种分散研制由外行指导内行的作法注定了直-6悲剧的人生。

直-6直升机

直-6直升机

乱象下制造出来的产品合格性太差,1970年9月,03号原型机在完成高原、高温飞行试验返场时,在唐山附近因为输油管断裂迫降。由于迫降过程碰到电线杆造成机体翻滚,机上10人全员受伤庆幸没有出现死亡,这是直-6首次发生事故但接下来情况更严重。1972年当直-6项目定型任务移交给江苏省,原来122厂两架原型机飞往江苏,和其自行组装的直-6一起展开各种试飞。同年8月7日,02号原型机在吉林又出现迫降起火事故,直接造成6人遇难的重大伤亡。

由于参与研制的单位太过复杂,整体研制过程又充满很多变数,导致直-6在后续试飞过程发生多起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1973年直-6研制工作陷入停顿,4年后配套发动机涡轴-5才正式批准定型,最后拖到1979年终因单发设计安全性不足,整体性能也不再先进历时10年耗资1.5亿元,最后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第一款涡轴直升机宣告结束。

直-6直升机

直-6直升机

直-6直升机 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