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1-06-20 17:43
在连续召开两次金融会议之后,“最强地级市”苏州正式对外喊出了口号,称要早日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
苏州金融业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这是苏州头一次举办金融专题高峰论坛,表明金融被这座城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为什么是金融?为什么是苏州?
GDP突破2万亿的苏州经济总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六。但其金融表现并不那么惊艳——据2020年中国金融中心城市指数排名,苏州与西安并列排名第12名。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近期接受央视采访,以国家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还不能在苏州建立机构为例说,“市场还没有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行政配置资源经常发生或是大量发生。这对苏州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城市之间要素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地级市的苏州要如何吸引更多的资源谋求自身的发展?这个曾经靠着临近上海这一地理优势实现腾飞的城市,能否再次接入金融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网络,继续向上探顶?
破除地级市思维,从金融切入?
从经济总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可谓走出了一条十分惊艳的地级市经济发展之路。
2020年苏州GDP突破2万亿,在全国排名第六,前五名是北上广深和重庆。苏州的人均GDP更是居全国第二。但与此同时,行政级别带来的“天花板”效应也愈发明显。
以金融为例,根据2020年中国金融中心城市指数排名,苏州仅与西安并列排名第12名,远低于其在GDP中排名第6的表现。具体指标来看,苏州揽金能力强,2020年苏州金融存款为37583.90亿元,在省内仅次于南京40056.45亿元,是全国金融存款前十的城市中唯一一个普通地级市。
但法人金融机构短板明显。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宋继峰表示,苏州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金融做好,但受困于法人金融机构和一些总部主要聚集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苏州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苏州主要靠地方生态来吸引金融资源,围绕实体经济进行金融创新。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近期接受央视采访时就提到,苏州的进出口总额是在全国大中城市能排第四位,占江苏进出口总额的50%,但是国家进出口银行,还不能在苏州设分行,中信保也不能在苏州设立机构,只能设一个办事处。
“服务机构或者监管机构如果不能到位的话,实际的发展效率将会降低,而这样的机构长期缺位,就不可避免地对地区发展造成障碍。”
金融的尴尬现状,正是近些年来苏州发展问题的一个折射:行政级别低,周围沪宁杭等强手环伺,地级市的苏州如何继续闯出一条路?从江苏省和苏州市决策层的公开发言来看,“跳出地级市”谋划发展,已经不是一个认识的问题,更多是如何去做的问题。
如何破除?从哪里切入?金融或是一个突破口。
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今年3月的金融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刻认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意义。金融业既可以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集聚大量资源。“苏州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金融应有作用。”
城市之间的竞争是资源要素的竞争。金融撬动全局的作用毫无疑问,但是其受制于城市能级的问题也很明显。从历史来看,苏州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上海溢出的带动效应。现在上海正在大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因此,苏州的定位是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
沪苏同城化,金融先行,“相当于苏州多了一个陆家嘴和外滩,上海多了一个阳澄湖和金鸡湖,”许昆林表示。
功能性金融中心,怎么做?
澎湃新闻注意到,当下“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竞争激烈,但是关于“功能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国内此前只有重庆正式提出过。
苏州金融业人士介绍,过去苏州的提法也是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则是今年6月11日的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苏州金融学会副会长王世文教授对澎湃新闻表示,发展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本质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打造功能性金融中心需明确苏州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哪些金融功能,“传统制造业和创新、生产、贸易、结算、定价、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制造,需要的金融功能不尽相同”。
关于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建设,苏州市定下几个定量指标。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2020年这一数据为8.8%;城市金融服务能级上,尽可能“全牌照”,做大做强本土金融机构,争取填补公募基金、财产保险公司等牌照的空缺。到2025年,持牌法人机构数量增加到20家以上。
推进融资结构优化,特别是直接融资方面,目前苏州境内外上市公司197家,到2025年超过300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总数超过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5万亿元,备案私募基金超过2500支,管理规模力争比2020年翻一番、超过7000亿元。
其他发力点,还包括,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重点围绕打造“苏州制造”“江南文化”两大品牌,面向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放,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上,加快推进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三项试点”,吸引更多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将创新试点放在苏州。
与上海的金融协同合作上,鼓励金融机构在同城化结算服务、跨区域联合授信、融资抵押品异地互认等方面先行探索。推动金融资本在长三角更大范围的高效配置和畅通流动。加快对接上海票据交易所、联合产权交易所、清算所等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苏南基地、科创板培育中心(苏南)高水平运营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沪苏金融合作,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互通已经开始。
6月6日到11日,沪苏两地组织部门联办首个“金融班”,共有46名来自上海市和苏州市、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沪苏两地参训干部以金融、发改委、经信、科技、商务条线为主,不少学员是一把手。6天时间,培训班出了多篇调研成果,围绕如何强化沪苏试点联动,推进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打通跨区域数据通道,推动沪苏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级基金落地等等。
更早之前,今年1月,上海、苏州探索干部交流任职,首批8人,其中就包括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金融发展协调处处长谢善鸿,赴苏担任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市政府金融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