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日报 ( ) • 2021-06-21 06:04
肚脐眼里的泥究竟是啥,显微镜放大1000倍,真酸爽,能不能抠的头图

肚脐眼里的泥究竟是啥,显微镜放大1000倍,真酸爽,能不能抠

2021-06-20  |  胖福的小木屋 原创 收藏(1)  | 

肚脐俗称肚脐眼,从本质上来说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留下的疤痕。在妈妈的肚子里面的时候,脐带就是孩子的身体和妈妈的身体的一种连接。而这个时候是依靠脐带来吸收营养,也是依靠脐带来排出身体内的代谢的废物的。

所以脐带本身其实也是能连接孩子的身体内部的各个内脏部位的。比如脐带里面有一条很粗的脐静脉,两条脐动脉,此外还有一些奇怪的结构,比如脐尿管(Urachus)。有些小朋友的脐带里还有一根卵黄管(Vitelline duct)。

但是从你一出生开始脐带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作为脐带留下的痕迹,肚脐在后天一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生理功能。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自己的肚脐眼里有黑泥,科学家曾经收集了60个志愿者的肚脐眼泥,显微镜观察过这些黑泥,在200倍显微镜下,黑泥呈现透明色,有点像我们搓下的头皮屑,放大到500倍,我们好用看见一些像透明蚯蚓一样的东西,再放大到1000倍,有许多像小蚂蚁的东西在动,看得人一阵恶寒,密集恐惧症都要发作了。

这些黑泥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黑泥是什么东西

我们要知道,人的肚脐眼是下陷的,我们肚皮上的毛发会把衣服的纤维给刮下然后把它们朝肚脐的方向聚集。

除此之外,我们的肚脐还是各种细菌的聚集地,它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让细菌生存在这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肚脐眼里的细菌高达120万个,是马桶细菌的4100倍。其中共有1400个不同的菌株,近一半以前从来没见过,还有一些种类以前只在海洋中找到过。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平均每个人的肚脐眼里有67种细菌。

这些细菌大部分都是无害的皮肤寄生细菌,要知道,人体约有100万亿个细胞,而附着在人体的细菌数量则超过1000万亿个,它们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发肤,甲沟,眼,耳,鼻腔,口腔,消化道,肠道等器官中,人与细菌的关系除了敌对,还有共生共存。

一个人能健康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进行搏斗后,有益菌占了,上风并让免疫系统控制和维持体内正常秩序的结果。反之,如果在有益菌与有害菌争战的过程中有害菌占了上风,人就会患病。而有害菌如果占领了人体,并且摧毁了我们的免疫系统,那人就会死亡。

当然,我们的肚脐眼里也可能跑进去有害的细菌,比如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比如新生儿肚脐就很容易感染金黄葡萄球菌。

之所以肚脐会成为细菌窝,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多的表皮死亡脱落的表皮细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混合,聚集到这里,而这些污垢也成了细菌们的“好饲料”。

这些细胞皮脂混合物、再加上死去的细菌,另外,凹陷的脐部极易积水积污,洗澡后若没完全冲洗干净,污水就易积在肚脐眼上,且不易干燥,时间一长这些东西就混合形成了黑泥。总结来说,就是由皮肤脱落的细胞,细菌,肚脐的分泌物,汗液以及灰尘的一些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肚子可以抠吗?

很多人说,抠肚脐会抠破肚子,或者漏风,其实肚脐后面是结缔组织,也就是一条死路,并不会漏风,也不会抠破肚子,不过虽然它并没有连着肠子,但却是腹壁最薄的地方,如果用手扣,虽然不会漏气,但可能会导致腹腔感染。

除此之外,用手抠会容易弄伤皮肤,有可能引起炎症。一旦恶化还可能化脓,细菌又可能侵入腹腔内重要的血管。至于用指甲去刮它就更要绝对避免了。

另外,这些“泥”还能够起到能起到保护作用,帮助保护你的肚脐,不让细菌轻易入侵,对你的肠胃或者是其他的部分造成感染。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对肚脐进行清洗,“洞”状的脐容易藏污垢,不及时清理,或产生异味,除此之外,

1)如果肚脐比较浅,直接用水清洗就可以了;如果比较深,容易在里面褶皱的地方存污垢,那就用棉签涂点沐浴液或者香皂洗,洗完后要将沐浴液冲洗干净,清洗干净之后务必要把肚脐眼彻底清洗干净并且擦干,因为没有擦干的话很容易会滋生细菌。

肚脐眼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脏,不用每次都刻意清洗,一个月洗个一两次就够了。

2)如果上述清洁方法还是不能把污垢清理干净,那么就用棉签,然后依个人所好,使用对你适用的清洁液就行,比如:清水、宝宝精油、双氧水、医用酒精等,沾湿棉签的一头,然后在肚脐眼上轻轻来回拨动。

一定要对自己温柔些哦,并且在清洁干净后一定要用干棉签把残留的水分吸收掉,否则残留在肚脐眼里的分会成了细菌的培养基。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为您推荐:

+1 点个赞吧 赞(0)

关注作者

头像
胖福的小木屋
专注科学领域,有趣有料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