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06-22 14:45

 《了不起的老爸》海报。


《了不起的老爸》于6月18日在国内上映,影片讲述因病失明的儿子肖尔冬(张宥浩饰演)和开出租车的老爸(王砚辉饰)有了隔阂,但最终儿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并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跑完马拉松全程。这部讲述父子情的影片在父亲节期间收获口碑和票房双赢,很多观众表示影片“温暖而又励志”。

 

影片的导演周青元来自马来西亚,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留学,他曾执导过多部卖座的华语影片,被称为马来西亚国民导演。虽然正在热映的《了不起的老爸》口碑很高,但谦逊有礼的他最近寒暄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你看了哦?怎么样?”听到别人回应说“好看”,他忍不住激动,露出一股孩子气的微笑。他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背井离乡的大学生,与父母见面机会极少,长时间都不和家里联系的他在看完电影后第一时间在大家面前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并道歉,这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行为,让周青元不禁红了眼眶。他最为看重的就是电影有没有给观众一些正向能量:“父子之间的感情可能很难直接表达,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解决隔阂、努力勇敢说爱的方式,这个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安慰,它远远超过票房与奖项的意义,所以我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这部电影。”

 

周青元导演。  摄影:新京报记者郭延冰


导演曾在北电求学,找来几十个跑团拍马拉松重头戏

 

周青元出生在马拉西亚的柔佛州,他云淡风轻的叙事风格与淡然勤恳的工作态度,被不少影迷冠以“柔佛”的外号——柔且佛系。作为马来西亚著名导演,周青元从小就痴迷漫画,曾立志要做漫画家,毕业后当过雕塑艺人,干过多年的剪辑学徒。事实上,周青元对于电影产生兴趣算是比较晚的,高中毕业时,他发现画画这件平面创作的事情并不能满足他的想法,他更想用影像表现出来,由于那个年代资讯并不发达,他没有十分清晰的工作方向和电影对接,反而发现广告用短短的几十秒就可以把故事讲好,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广告设计。一年后,他发现这些也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直到1995年,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导演课程,“那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那么远,正好是冬天,对于一个热带的孩子来说很惶恐,但我知道自己走的是喜欢的且想要走的路,也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看雪,和马来西亚室友穿着短裤便冲了出去。”这份新鲜感,周青元保持到现在,他低调谦逊地学习并吸收着中国电影养分,希望能带着这些经验拍出好的作品。

 

《了不起的老爸》父子同跑剧照。


但周青元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和中国电影市场来一次这么大的亲密接触。他要拍的很多场戏的画面是他不曾想过的,比如《了不起的老爸》最后一场“山城马拉松”,肖大明要在这里陪着儿子肖尔东和众多选手一同奔跑,但在周青元看来,要争取到场地与人力来拍这场戏非常之难,时间紧张、封路拍摄、调度好几千人,他坦言自己没有在中国拍过这么大规模的重场戏,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度全场,同时需要画面呈现最真实的感觉,加上没法左右的天气,就算下雨了也没得换,要坚持拍完。”周青元说,那几天他的脑子都要炸了,因为拍摄的是马拉松,不像摔跤或是足球有固定的场地,从左往右跑10秒的画面可能就需要一上午的时间来拍摄,他顶住压力,咬着牙完成了镜头,其中更多的是当地人对他的慷慨帮助:“我很感动的是周围有很多支持我的力量,就像我们找来的几十个跑团,他们不辞辛苦地一遍一遍地跑,一直问我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再跑,我后来觉得这或许就是一种精神,做马拉松为主题的电影,不仅是在写这对父子的人生,也是在写我们对电影的坚持。”

 

坚持中国文化传承,拍这部片很享受

 

周青元在北电毕业后,没有直接留在中国做导演,而是回到马来西亚,他一直认为华人文化传承是无国界相通的。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大日子》(2010年上映)是马来西亚第一部贺岁片,讲述几位生活潦倒的年轻人去村庄接触到舞虎文化后,从此开始了学习舞虎之路。这部电影当时创造了马来西亚中文片的票房纪录,也让周青元从起步就坚持了自己对华语电影的热爱,其实也是华裔在异国他乡对中国传统的传承。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天天好天》(2011年上映)更是再接再厉,这部讲述华裔老人因比较谁的孩子更厉害而吵架的亲情故事,成绩甚至比《大日子》还要好。2013年,周青元荣膺为金筝奖(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创办的马来西亚华文电影奖,主要宗旨是计划推展本地中文影视工业,并与会员分享影视知识,以促进电视与电影的素质)最佳导演,2018年还受邀担任第55届金马奖评审。他执导的影视作品不论是讲述乡土情怀,还是体育励志,都保持着浓郁的人文色彩,他谦虚的说自己是“随遇而安”:“命运推我到哪,我便到哪,拍电影我也这样认为,每次拍戏我都觉得一个故事是要一个人把它说出来,而不单单去创造(故事),这是我的执念。”

 

《天天好天》海报。


几年前,周青元曾在一场电影讲座上说:“我(当年)的电影梦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拍一部电影,当年的马来西亚不像今天,没有拍中文电影的大环境,因此只要能拍一部电影,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谦虚和低调,至今成为他的处世之道,当《了不起的老爸》剧本找到他的时候,他是既兴奋又激动,他很清楚自己能拿到的是本土不曾有过的巨大资源。对于他来说,曾经拍一部电影就心满意足了,更何况,眼前这部是讲述父子亲情、以他擅长的运动题材为主题、且有一帮实力演员与靠谱中国制作人班底的大项目。“我拍这个项目的时候是极其享受的,因为很幸运遇到一批为戏不顾一切的好人,就像饰演肖尔东妈妈的冯文娟,她的戏份极少,但就为了跑步中的一个回眸,她找教练练了小半个月,即使成片都没办法全部剪辑进去,但她对戏认真的态度真让人很感动。”

 

被片中重庆人的乐观打动,江景和雪景是意外惊喜

 

说到《了不起的老爸》中的各种感动细节,周青元每次都会露出一丝暖暖的笑容,他对拍摄的心态似乎与电影里重庆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如出一辙,有时候压力只是一剂催化剂而已:“当我做着一件我非常喜欢的事情,每天睡醒就特别开心,我知道拍片子每天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也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但大家都在努力地做,这么多热爱电影的人聚集在一起,用很好的方式去坚持,就没有发脾气理由,也非常感恩。”对一些电影表达,在有限的条件内拍到极致是周青元的追求,但自然、真诚却成为他绝不改变的行事标准,他不会为了商业利益过度去渲染情绪,更不会强求超出电影本身的噱头。抱着这个心态,晴天就按晴天拍,雨天自有雨天意境,每个电影都有它的梦,谁能完成,似乎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就像有很多重庆的景,(拍摄过程中)往往就有意外的惊喜。例如肖大明在江边洗出租车的江景,那个地方太有烟火气了,没有比它更贴切的地方;再比如最后山顶下的那场雪,本来我们都是要放弃的,但最后也是天公作美。”

 

《了不起的老爸》中江边洗出租车剧照。


周青元的作品多有着细腻的影像风格,温婉的人文色彩,有很多影迷将他称为马来西亚“李安”,他们都喜欢挑战自己,在他们的电影里总充满了温情与感动,默默坚守和探讨华人世界的传统人情观念。听到这样的评价周青元急忙摆摆手,他害羞地说“大师离我距离太远,那是根本赶不上的”。不过,他非常认定情感的表达没有界限,一部电影中,即使你听不懂语言或是怎样,但你知道演员的情绪是表达喜怒还是哀乐,演得好不好。“我非常想把电影交给观众来评估,市场和他们的反馈是不可控的,唯一可控的就是创作的时候尽力去做到最好,做完了就坦然面对,大家给我们的赞美也好,批评也罢,我觉得就是需要从里面学习,然后看看下一步往哪里走,想多了是没有用的。”

 

【专访】

重庆人的火热乐观,很契合影片故事

 

新京报:你作为一位马来西亚的导演,却把重庆生活拍摄得很地道,你是如何做到的?

周青元:做这部电影时我没有太刻意去专注于地域差异,可能是情感这一部分的共通性,特别是东方父子之间情感是一种超越地域的存在。我唯一有做的就是在拍摄前提早去了重庆,去看一看重庆人的生活,也真的感受到重庆的烟火气。比如车水马龙的菜市场,看他们打牌、聊天,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很有张力的。慢慢也体会到了当地生活的节奏,无形中你可能就形成一种判断,你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 

 

新京报:在重庆采风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是特别打动你的?让你觉得一定要放进电影的?

周青元:当地人的那种生命力吧,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韧劲。我们走访了很多在重庆市井生活的普通人,看到很旧的房子,这些人即使生活得不那么富裕,身处不容易的环境但依旧有热情生活的精神,即使工作累,也能坐下来聊天喝茶,讲到什么就嘻嘻哈哈的,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尤其是他们勇于面对生命中不幸的积极心态,特别难得。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消极地想放弃的时候,重庆人却总用火热的乐观来面对。电影里有一个场景是大妈一直在呵护那个花,之前总是遇到各种状况,这个花一直不开,她也一直怪东怪西,但后来花摔了以后、有了自己的经历,反而开得旺盛,甚至拦也拦不住,就是这股力量让我觉得震撼,事实上这一段最开始剧本里是没有的,后来我觉得必须把这种精神放进电影。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人物上,包括特别鲜活、有力量感的重庆方言,都充满着与故事的契合。

 

《了不起的老爸》中有很多感人的父子情镜头。


新京报:电影中有你与父亲的父子情投射吗?

周青元:没有很完全、很直接的投射,但我爸跟肖大明一样,感情不说出来,爱也都是藏着的,我觉得有一点我还是很幸运的,就是他会积极地支持我做的事情,有一句他的话我至今都记得,就是“你想干什么,选择了就全力以赴,不管你选什么,最后都会有好结果”,这句话至今都是我很重要的座右铭。

 

新京报:要迎合商业、赚取更多的票房,你完全有条件去加大电影的煽情程度,但你为何做到如此克制?

周青元:是的,我总感觉悲喜间有一种很巧妙的交错,我更倾向于讲一种真实的、真挚的、与现实贴切的感情,不太喜欢太极致或是偏颇的表达。就像你说的,我知道只要镜头再往前推一点,或者稍微放大某一些动作,大家可以哭得很舒服,也会产出“击中泪点”、“哭得死去活来”的噱头,但我更希望观众真正沉浸在更真实、更细腻的感情之中。路演时候有一个观众告诉我,他在哭得不能自已的时候突然又看到一些好笑的对话和情节,他能感受到电影传达的乐观,也能用相对乐观的想法来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能够这样影响人,难道不是最好的吗?

 

周青元导演。  摄影:新京报记者郭延冰


新京报:克制是你一定要坚持的表达?

周青元:是的,电影会有戏剧加工,但最重要还是真实,我还记得那场肖大明抬钢琴回家的戏,感情是很浓烈的,父亲花了这么多钱买了钢琴,儿子却背着他跑了,当时肖大明的心情是复杂的,很多人都说应该给爸爸的神情一个特写,但我坚持只要背影,就算是拍下来后期的时候我也会给它删掉。(笑)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摄影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