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推荐 ( ) • 2021-07-09 16:19

农村老年人口的占比,已经全面超越城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这一显著的差异背后,是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向城镇转移。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我国人口的城镇化率为51.27%,这一数字到2019年上升到60.6%。

年轻人口前往城镇工作、生活,更多的老年人留在村里,使他们的养老难题越发凸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后了解到,目前农村老人的养老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养老金(部分仅领取基础养老金)、子女赡养、土地出租收入、打工收入。

“我之前每个月能领的养老金是120多元,每个月底去银行领一次。”广西一位的78岁农村老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个肯定不够用,只能说补贴一下生活,买些米,买些油。我有4个子女,主要的养老来源还是靠子女。”

养老问题专家、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农村养老的问题可以分成两块,第一块是农村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这一块是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当中的一个很急迫、很重要的问题。第二块是普通老人的养老,在基础养老金之外,可以通过土地收入和子女赡养等来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农村养老靠什么?

我国城乡老龄化差距明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但是,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

此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后发现,与城市居民主要依赖社保养老金相比,农村老人的养老资金来源更为多样。

一位广东70岁农村老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目前一个人住,此前女儿花费9.6万元给她购买了养老保险,每个月有1800元养老金。

“此外,我把田租给外地人,每年有1000多元收入。另外,平时女儿有剩余的钱,也会给我一些,没有给我就省点花。”这位农村老人表示,现在他们村里的田基本都租给外地人种,一年400元/亩-600元/亩,并不算高。

和这位老年人相比,此前并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只能依赖基础养老金的农村老人,生活更为艰难一些。

上述78岁的广西农村老年人表示,他从来没有到城市打过工,一直都是在农村耕田、种菜、养猪、养鸡,平时领取国家的基础养老金,另外还有儿女的赡养。“儿女会给钱,不给生活还怎么过得了,每天怎么也要十几元的买菜钱。他们收入比较多时每个月会给多些,要是赚得不太多,就给两三百元。”

另一位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农村老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今年65岁,从没有去城市打过工,因此目前每月依靠100多元基础养老金,以及此前做村干部的300-400元的退休金来生活。

“我之前没有钱买养老金,也没了解过,因此只能领基础养老金。”上述农村老年人表示,在养老金和退休金之外,这位农村老人还为妹妹“打工”,每个月卖水果可以获得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收入。

失能老人怎么办?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多地开始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比如,6月底,广西宣布,从2021年7月1日起,广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121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31元。65周岁以上参保人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相应提高至每人每月136元。

山东宣布,自2021年7月1日起,全省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即每人每月提高8元。

不过,一些财政较为富裕、农村老人比例较低的地方,在基础养老金上颇为大方。因此,各地的基础养老金差别较大。

以上海为例,从2021年1月起,该地继续增加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增加后,上海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200元。

北京也宣布,2021年1月1日起符合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的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850元。

“大部分农村的非失能老人,他们更多通过自给自足的劳作来解决粮食问题,加上子女赡养来解决养老问题。因此,农村普遍还是依靠土地等来养老,前提是不能够失能,还能够劳作。”董登新说,但是对于农村失能老人,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当务之急。

他指出,根据调研,试行长期护理险的地方,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较好。

“以我所在的湖北为例,湖北荆门是长期护理险试点的地区,当地的农民如果出现失能失智,可以有两个办法来解决。第一个办法是送到养老院,长期护理险可以每月支付2000多元到3000元,基本可以解决养老院的费用问题。另外就是可以通过培训农村老人的亲戚来照顾老人,长护险每个月给2000多元到3000元的补贴。因此,使用长期护理险来支付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费用,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非常实用的政策。”董登新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发现,已经有一些财政充裕的地方,在农村一方面推行社区养老,一方面长护险也已经覆盖。

比如,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的官网上,今年4月发布《对区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8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提出截至2020年底,奉贤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8.7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其中城镇户籍老年人口12.35万,农村户籍老年人口6.38万,老龄化形势严峻。

因此,该区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区“青春里”养老社区建设的方案》,探索“青春里”养老社区模式,实现农村老年人“原居安老”,并鼓励引入养老专业服务团队运营养老社区,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此外,该地还在养老社区中引入长护险、居家养老、长者照护等服务。

但是,董登新指出,目前长护险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应该逐步实现全覆盖。“对于没有长护险的地方的农民,一旦失能失智,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肯定需要长护险来支付,才能度过危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