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07-13 02:59

高速路四通八达。

2014年11月28日,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成功降落在月照机场,标志着月照机场正式通航,结束我市没有机场的历史。

2019年1月3日中午12时,六威高速全线通车,从六盘水市区到威宁县城的时间由原来的2个半小时缩短为不到1小时,到云南省昭通市的时间由原来的5个多小时缩短为2小时。

2020年7月8日7时03分,G2954次动车组缓缓驶出六盘水火车站,这标志着安六高铁正式通车,六盘水迎来“高铁时代”。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一条条穿境而过的铁路上,列车风驰电掣,通江达海;连接祖国各地的航线,每天搭载着乘客千里往返……

地处乌蒙腹地的六盘水,崇山峻岭、千沟万壑。43年间,六盘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从羊肠小道到如衢广陌,从闭塞难行到四通八达。

近年来,我市交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打开六盘水交通发展规划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纵横交错的的公路、铁路,将城市与农村紧紧联系在一起。“十三五”期间,每一位凉都百姓都能深切感受到六盘水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全市一盘棋,科学编制高速公路、一级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站点水运等互联互通规划,编制完成《六盘水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总规划》,指导交通运输科学有序发展。

——强化统筹调度。围绕五年规划,每年制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细化到具体项目,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定期调度、督促、指导,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积极向上争取。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政策、资金支持,争取我市项目更多的纳入国家、省的规划,获得资金支持,缓解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压力。

——狠抓安全生产。履行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职责,做到工程项目质量监管全覆盖,督促从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守住生态底线。使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项目建设必须服从生态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公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交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

“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建成高速公路373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40公里,较2012年的67公里增加了5.6倍。高速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计算为4.4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国道620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从2016年的160公里增加到250公里。全市省道134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从2016年的680公里增加到745公里。全市共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5935公里,是历史上建设里程最多的时期,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达100%。201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乡镇通二级公路,建成雨格至普古、S215六枝郎岱至毛口等项目,乡镇二级公路覆盖率达到68.2%。

市航道统计里程381.7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80.2公里。建成光照库区航运建设工程10个停靠点以及开工建设阿朱库区8个停靠点,完成建设新民等8个便民码头。建成一级客运站2个(六盘水南客运站、六枝中心客运站),农村乡镇客运站14个,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99%。

着力改善民生交通,农村客运持续发展,先后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21条,投入车辆500辆,在2017年底与全省同步实现行政村100%通客运。同时,开展“通村村”平台推广应用,累计注册人数达23916人,积极引导水钢物流有限公司依托“通村村”平台建设村级服务站714个,将物流服务延伸至村,稳步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答卷,让市民享受到了更通达、更智能的出行服务。同时,也为全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贵昆、南昆、内昆、水红铁路在此交汇,沪昆高铁境内段和安六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沪昆、杭瑞、都香、宜六、水兴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三横一纵一环”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面形成,与周边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六盘水月照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城市的航线,六盘水“四省立交桥”区位优势起来越凸显。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六盘水是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开局之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目标导向,聚力项目建设、聚力民生共享、聚力内涵发展、聚力行业监管、聚力守住底线,努力在交通发展上起好步、开好局,让市民共享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红利。(记者 晏华超)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六盘水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