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1-07-13 14:05
六七月之交,俄罗斯与西方各国围绕乌克兰与克里米亚问题的“斗法”又热闹起来。先是俄罗斯驱逐英国驱逐舰时是否开火一事陷入“罗生门”,紧接着乌克兰和美国主导、多个北约成员国参加的“海风-2021”多国联合军演于6月28日至7月10日在黑海举行。而7月17日至30日,乌克兰还将与美国、波兰和立陶宛举行“三剑2021”联合军演。这其中,最吸引国际舆论“眼球”的,恐怕还是俄罗斯驱逐英国军舰事件。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卫士”号。人民视觉  资料图

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卫士”号。人民视觉  资料图

6月23日,英国海军“卫士”号驱逐舰在黑海越过俄罗斯划定边界并驶入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部的菲奥连特角水域。俄罗斯将此举视为“粗暴挑衅”,并称已通过开火警告、派遣战机在其航线上投炸弹等方式将该舰驱离。英国则矢口否认曾遭俄军开火驱逐,认为其只是在进行“射击演习”,并基于不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享有主权的立场坚称“卫士”号当时是按照国际法“无害通过”乌克兰领海。
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不断恶化,俄罗斯近年出动军舰或战机驱离北约挑衅者的事例并不罕见,但开火示警尚属首次。这意味着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等地缘政治议题上的根本矛盾并未随着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需要而被暂时冻结或搁置,反而可能会因疏于管控使得“普拜会”刚为俄美关系恶化踩住的刹车再度松动。而无论是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3日签署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关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文化主权与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以及俄罗斯应采取行动防范外国“不友好行动”的有关表述,还是近期北约与俄罗斯分别在乌克兰和黑海地区举行的针锋相对的军事演习,都印证并助推了上述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俄罗斯和英国出于各自的政治宣传需要在事件发生后陷入了“罗生门”式的争论和相互指责,但其实两国在本次军事接触中保持了相当的谨慎和克制,如俄罗斯虽决定开火示警,但预留了很长的安全距离;英国军舰也向俄方明确展示了其充分的战斗准备,使俄军不敢轻举妄动。尽管如此,鉴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可能时常借炒作乌克兰问题牵制俄罗斯,而后者捍卫克里米亚及黑海领海的决心又十分坚定,未来不排除双方擦枪走火导致局势升级的可能性。当地时间2021年6月24日,俄罗斯黑海海域,俄罗斯黑海舰队和联邦安全局(FSB)边境部队以警告射击的方式驱逐了一艘进入俄罗斯领海的英国驱逐舰。(视频截图)人民视觉  资料图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4日,俄罗斯黑海海域,俄罗斯黑海舰队和联邦安全局(FSB)边境部队以警告射击的方式驱逐了一艘进入俄罗斯领海的英国驱逐舰。(视频截图)人民视觉  资料图

黑海问题的由来
黑海问题是克里米亚危机的衍生品,2014年克里米亚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后,俄随即将该半岛的周边海域划定为本国领海。而由于西方国家普遍不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拥有主权,双方对于克里米亚半岛周边海域归属权产生了分歧。
该争议海域并非第一次引发外交纠纷,在2018年的刻赤海峡事件中,俄罗斯海岸警卫队开枪袭击并扣押了三艘企图穿越刻赤海峡的乌克兰军舰和船上的24名乌克兰水手,引发后者强烈不满。乌克兰随后宣布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并废除了《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但当时冲突范围仍局限于俄乌之间,近期随着北约更加积极地介入这片海域,黑海问题变得日益复杂。
今年4月,在乌东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俄罗斯宣布在克里米亚沿线的部分海域实施为期6个月的封锁,禁止外国海军舰艇通过。此举将封锁包括刻赤海峡在内的关键海域,对乌克兰农产品出口等领域造成严重冲击。在抗议无效后,西方决定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对冲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周边海域日益膨胀的影响力。“卫士”号驱逐舰悍然“越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其闯入的便是俄罗斯划定的禁区之一。而就在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荷兰海军“埃弗森”号护卫舰再度逼近作为禁区的刻赤海峡,俄方为此派遣战机升空,迫使其改为原定方向航行。此外,由乌克兰和美国主导的“海风-2021”多国联合军演以及将于7月中下旬在乌克兰举行的“三剑-2021”联合军演更是带有明确的威慑目的。
英国军舰为何有胆独闯“争议”海域?
从事态发展过程来看,英国派遣参加“海风-2021”多国联合军演的45型导弹驱逐舰“卫士”号穿过俄乌“争议”海域(克里米亚所属领海12海里范围内航行)绝非无意或偶然,而是是精心策划的军事与外交组合行动。
第一,关于这次部署在事发次日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讲话中得到肯定,唐宁街承认了对此次任务的最高级别授权。第二,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早在事件发生前就被邀请登上这艘船,并全程记录了穿越和英俄双方的对峙经过,在事后制造了很强的媒体舆论效应。第三,当英舰接近克里米亚南端时,舰上人员已在战斗岗位,“卫士”号上的所有武器系统已经装载实弹进入战备状态。第四,英方事后未就此向莫斯科作出任何道歉或妥协,坚称其行动是使用国际公认的过境路线穿过乌克兰水域。
由此来看,英舰指挥官被赋予了突发事态应急处置和自卫权,舰艇在高度戒备和实弹装填的状态下通过克里米亚领海,证明英国已经充分预测和评估了俄方会对皇家海军军舰在12海里范围内的通过行为可能做出的反应。当然,英国船只选择航线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将其航程缩短几英里,而且是通过刻意的“航行自由”行动蓄意引起俄罗斯方面的注意。
事发后,英国方面主动通过媒体渲染此事,迅速将军事行动置换为政治层面问题,将这场危机的矛盾点转移至穿越海域的主权合法性争议上,希望借此迫使莫斯科在该问题上作出政治回应。所以,英方的行动是经过周密策划与布局的“有备而来”。
从行动意志力来看,英舰“卫士”号有恃无恐的独闯行动主要还是有美国和北约撑腰。尽管45型驱逐舰拥有的先进防空系统兼备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能力,是英国军工近年来打造的明星产品,其强大的单体综合性能和作战实力超越了俄罗斯黑海舰队中任何一艘舰艇。然而,面对俄罗斯在黑海建立的全套防御体系,孤舰行动仍显得过于单薄,其行动也不免铤而走险。
根据“卫士”号舰长文森特·欧文的描述,俄方不仅出动了边防局的武装巡逻艇进行了抵近和鸣炮警告,还先后派出了20架军用飞机在附近维持警戒,其中1架俄罗斯苏-24M“击剑手”战斗轰炸机还在“卫士”号的行驶航道上投下了4颗250公斤重的OFAB-250高爆破片炸弹。这些火药味十足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88年苏联克里瓦克Ⅰ型护卫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号在黑海奉命撞击了美国导弹巡洋舰“约克城”号(CG-48)并迫使对方离开其领海的历史。
俄罗斯和西方军舰或飞行器在海上发生小规模冲突或致命碰撞,很大概率会引发严重危机,甚至演变成军事对抗。因此,英国敢于策划和推动此次穿越行动的意志力,一方面是大概率获得了美国方面的首肯,另一方面则是借助了即将开始的“海风-2021”多国联合军演“人多势众”,背后有大量西方参演国船只、人员和飞行器云集于此的阵势。事发时在附近水域的不仅有6月21日即进入黑海巡弋美国海军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罗斯”号(DDG71),紧随其后的还有一艘6000吨排水量的荷兰海军七省级护卫舰“埃弗森”号,因此英舰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孤身单舰。
同样,俄方的戒备和警告行动也并非只针对英国,荷兰防长6月29日也表示,当月早些时候,配备空对舰导弹的俄军苏-30战机也在黑海“骚扰”了“埃弗森”号护卫舰,并对荷舰进行了模拟电子攻击干扰其通信系统。由此来看,英舰的行动只是此次32国“海风”军演之外的“附加”项目,是对俄罗斯更具针对性、挑衅性和北约传统色彩的一环,其依靠演习时机和盟友声势强化行动力,降低自身风险的用意十分显著。
俄乌争议海域未来恐成“灰色地带”
近年来,随着北约与俄罗斯关系降至低谷,俄周边地缘政治局势变得严峻起来,北约国家与俄罗斯在海空域的对峙及小摩擦接连不断。美国、英国和其他西方军队正在使用“灰色地带”战争的概念来描述其面临的对手威胁,作为其他术语(例如“混合战争”)的变体,用以描述当代冲突特征。
2019年6月,英国总参谋长马克·卡尔顿-史密斯上将在向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发表讲话时表示,拥有“先进军事和灵活混合学说”的对手正处于大国竞争的新阶段,寻求利用这两种日益冗余的“和平”和“战争”状态之间的混合空间。
按照西方学界的定义,“灰色地带”战争的特点是混杂多重非暴力的军事、民事手段,依靠剑拔弩张的声势和胁迫力单方面改变现状,而非直接的军事对抗。灰色地带战争涉及“介于传统战争与和平二元性之间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之间和内部的竞争性互动……其特点是冲突性质的模糊性、有关各方的不透明性,或相关政策和法律框架的不确定性”。
很显然,尽管美欧国家主要将“灰色地带”战争界定为来自对手的挑战,但自身也在愈加频繁地通过同样的方式和手段将这些“灰色地带”搅和得更加混沌。除了此次英国驱逐舰蓄意穿越俄方控制海域,我们还应注意到2021年4月在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巡逻船“汉密尔顿”号也曾进入过黑海,与乌克兰海军和海警队在俄控海域附近进行了联合演练。同样,负责反恐和近海执法,并隶属于英国朴茨茅斯近海巡逻队皇家海军河级近海巡逻舰“特伦特”号分别于5月和6月两度进入黑海前往乌克兰进行合作“执法”演练,另一艘法国近海担负海警任务的巡逻舰“海军司令比罗”号也曾于5月前往黑海在俄控近海开展与伙伴国之间联合执法训练。
不难发现,西方国家海岸警卫队(或具有海上执法功能的武装船只)远距离奔赴俄乌争议海域进行活动的频度升级背后,美欧实际在以“小股切香肠”打擦边球的方式,消解和重构该海域的国际法律框架和地位属性,试图依靠“灰色”手段取代传统军事对抗模式达到其地缘政治目标。这势必将使俄罗斯与西方在这片争议海域的竞斗方式抑或秩序重建变得更加模糊、混沌和困难重重。克里米亚毗邻水域或将成为美欧自身发动“灰色地带”战争的试验田,北约军舰的“无害”越界穿越或近抵巡逻,北约国家海警(或海巡)的超远程模糊执法行动也将进一步增多,黑海东北角的低度或非对抗性的小摩擦仍会出现,这片争议海域仍不太平。
(王思羽,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师资博士后;杨子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生)
“西索观欧亚”是教育部、上海市和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即“西索”)共建,并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负责运营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俄罗斯-欧亚研究团队的集体专栏,坚持以多语种为前提、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方法,提供有关俄罗斯、东欧和中亚的可信可靠的在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