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 - 全部 ( ) • 2021-10-23 09:26

【本文由“ASO”推荐,来自《陆一:教育改革该重普惠,还是重选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文章他到了一些问题。不过我感觉还是学究气息太浓。尤其是,社会科学所涉及的问题往往不是传统逻辑学的“是与非”关系。社会科学所涉及的问题往往归结到一个”度“的问题。好比是数学和物理学里的非线性问题。就该文的题目而言,不如直接捞当地直面问题: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的教育如何能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2、钱学森之问和杨振宁一直强调的“兴趣是第一位的”。

3、“公考”和研究生招考以及技术职称评定中“选择”或者“选拔”究竟效果在哪里?对比熊庆来推荐华罗庚和王亚南向华罗庚推荐陈景润,哪个更有成效?

4、教育的两股道: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还是双车道互逆而行?怎么解释我国企业里经常讲到的“工程师画个圈后,技师点上一个点。这个眼睛有没有神全看技师的造化”这一训诫话题?

5、高考状元可以写出很不错的“八股文”,却写不好班会的总结。中国的师范教育可以培养出不错的基础课教师,却很少见到能做科普教育的师资。美国中小学教师能教会学生用2个纯净水瓶子演示“流体运动产生的旋涡——龙卷风的形成机理”。我们上百万老师却没有想到这样的课堂教学。

孩子出生后先通过感性认知,然后升华到理性认知,这是基本规律。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部强调幼儿园不能触及义务教育课程。那么,科学从娃娃抓起,究竟应该从何开始?学前儿童从“吹气的地球”玩具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我们还有必要倒过头来在告诉他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吗?60岁以上的人接触电视和手机的年龄远高于现在2-3岁的孩子。我们的科普教育是不是还要退到50年前的状态——“循序渐进”?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放开孩子满世界去“寻找真理。

6、提高政治站位和引导孩子追求纯知性并不矛盾:前者是树立人生观,后者则是成长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