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10-26 22:49

“中建在香港已扎根42年,这42年也是中建服务香港的过程。香港市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建设什么,中央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努力去完成什么,这是一种使命感。接到这个任务,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一心只想去把它做好。”

10月26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筑梦未来”第二场校园报告会走进香港理工大学。主讲人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与学子们分享了中央援港抗疫两院项目的故事,并在演讲后与听众进行交流。

张毅在回答香港理工大学学生提问。

一位武汉女生在经历疫情后来到香港理工大学求学,听完“港版火神山医院”的建造故事后更是感慨万千。在互动交流环节,他问张毅:“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很受感动?”

为此,张毅分享了两个小故事。张毅谈到,抗疫医院项目工期接近120天,与其他需要十几天、二十几天的工程相比,这是一个对心力和精力的煎熬与考验。

负责“港版方舱医院”方舱生产的工厂空间有限,长尾货车无法将建筑板材直接运到目的地,需要由工人将重约80公斤的板材搬运一小段距离。搬运重物后,一些工人手抖到拿不稳勺子,只能趴着吃饭。“之前是没有机会,现在国家需要,我一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张毅说,香港工人的这句话让他印象深刻。

两个医院项目能够短期完工,背后是所有工作人员通宵达旦地工作。担任项目防疫总指挥的赵莉莉虽然年过70,却一直冲在防疫一线,承担了所有与防疫相关的危险工作。“退休不只是游山玩水,价值不应该用年龄去衡量。”赵莉莉的话,同样令张毅记忆犹新。

“建筑业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张毅谈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占据了50%多的碳排放总量。而模块化、工厂化、装配式建筑,会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甚至零碳建筑的出现,这是具有革命性的。建筑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已经迎来了一个转换期。

张毅还与听众交流了MIC技术的应用问题。张毅表示,新技术的应用是有风险的。为何如此紧急的防疫项目,还是要尝试运用新技术?“因为不仅要为香港建设可以用,而且好用的防疫设施,我们也想为建筑业提供更好的示范。”张毅说。

采写/摄影:南都特派记者 王诗琪 陈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