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1-11-12 14:53
万国建筑林立,黄浦江气势磅礴,灯光秀光彩迷离……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外滩可能就是这番情景。2001年,曾韦豪从台北飞到上海,也被“十里洋场”的魅力所震撼,带着一个年轻建筑系学生的好奇和热情,他做了一番城市探索,并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这个构想最终成为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大上海乐园计划》里描绘的他想象中的未来外滩,一个可以漫游的主题乐园。
2021年,曾韦豪站在武康大楼底楼“城市交集”( URBANCROSS Gallery)的展览现场,望着橱窗上写的“看不见的外滩:大上海乐园计划”,他说:“20年了,回头看这个想法还是很疯!”武康大楼底楼“城市交集”外景 

武康大楼底楼“城市交集”外景 

 展厅沿街面照片 

展厅沿街面照片 

 一个很疯狂的念头:2001大上海乐园计划
展览前厅一侧,放着曾韦豪最初《大上海乐园计划》的模型和他当时搜集的图像、文字资料。在他提出的构想中,外滩历史建筑群、中山东一路、景观堤防及黄浦公园会变成一个包含了“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外滩水岸商业活力带”“外滩音乐厅”等设施的主题乐园,供市民游客以一个全新的“漫游方式”来体验外滩。
模型中那条高低起伏的红色曲线最为显眼,它就是“外滩穿梭机”,很多人都觉得那是整个计划中最疯狂、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个创想。大上海乐园计划2001模型照片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大上海乐园计划2001模型照片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曾韦豪和记者解释,“千禧年的时候,台湾文化界掀起一股‘上海热’,叫shanghai fever(上海热)。诚品书店楼梯上去,第一排放着的,都是和上海有关的历史、思想、文学、画册等等书籍。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李欧梵的《上海摩登》就是这股风潮中很重要的书,他对1930年至1945年之间的上海城市各种现象做了观察和分析,梳理了这座城市摩登的形和神。20世纪初,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那么当我在21世纪所看到的上海,更以各种城市表情和活动成为一个多采多姿的都市游乐园,而游乐园的典型配置就是过山车”。曾韦豪介绍大上海乐园计划2001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曾韦豪介绍大上海乐园计划2001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展区还有他20年前来沪时拍摄的照片,画面里有曾经的“亚洲第一弯”,即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当时我下飞机打车过来,经过这个弯,眼前就忽然‘亮’了,它绝佳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个非常酷的视角来看外滩,2008年它被拆除了,但这个弯道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曾韦豪有点激动地说。2001年的外滩及浦东照片 曾韦豪 图

2001年的外滩及浦东照片 曾韦豪 图

20年里,上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城市更新,黄浦江两岸的变化形成了很多物理意义上“看不见”的画面,沪上知名城市漫游者、城市漫步导览行家格里董作为特别嘉宾,为此次展览精选了数张珍藏版照片,让观众看到上世纪90年代浦东浦西巨变的瞬间。城市漫游者格里董提供了个人收藏的上世纪90年上海城市变迁的珍贵图像资料

城市漫游者格里董提供了个人收藏的上世纪90年上海城市变迁的珍贵图像资料

“好几张都是由一位摄影记者纪录下的影像,比如东方明珠、北外滩的建造过程和前后对比图,从画面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航拍角度,在没有无人机的时代,摄影师是乘着直升飞机,拿着胶片机拍的,现在来看这些,有很多惊讶,也有很多感慨”,格里董说,“我是上海人,所以看外滩的情感有些复杂。对很多本地居民来说,外滩是一个地标景点,永远有那么多人,围着它,看着它,但欣赏它的角度和方式,好像就是站在观景平台上,拍‘三件套’,或者从浦东望浦西,拍万国建筑群。这个展览倒是很有趣,主创团队来自全国各地,许多还带着海外学习的经历,他们分享了自己对‘看不见外滩’的诠释,为看外滩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场脑洞大开的创想:2021大上海乐园计划
格里董说的新的视角,用此次展览联合策展人侯之、黄沛的话说,就是“‘看不见’讲述的是未来的想象,是设计的寓言”。
展厅的第二篇章是对曾韦豪2001年外滩计划的二次设计,一群85前后的青年设计师、艺术家通过实体模型、艺术装置、视频、摄影、音乐等多重形式展现他们对“看不见”的认知。这个名为“2021大上海乐园计划”主要由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山野滩、上海外滩音乐厅以及新外滩穿梭机·The Bundliner。大上海乐园计划2021模型照片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图

大上海乐园计划2021模型照片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图

JOA开间建筑将万国建筑群中的20栋建筑进行数字几何符号化,生成了一套全新的外滩建筑,名为《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在他们看来,抛开物理学的定义,“看不见”的东西还包括不可被证实的被遗忘的历史,被隐藏的不愿意被看到的现实,以及非主流群体或公共事件的真相,当然也有发生在未来的转变与机遇。《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20个全新建筑介绍  看不见的外滩 图

《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20个全新建筑介绍  看不见的外滩 图

 外滩宣言模型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图

外滩宣言模型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图

JOA开间建筑代表郑博闻以新建筑群中的“爱豆万神庙”为例,阐释了他们的创作想法。他说:“外滩作为乐园无疑充满了娱乐性,粉丝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落点,爱豆(idol)仿佛就是粉丝心中的‘上帝’,他们为偶像买单,线上‘开战’,为之做出疯狂的行为可能超过了虔诚的信徒。他们需要一座教堂,只要足够虔诚(投币),爱豆就会光鲜亮丽地出现在面前。”视频中有一幕粉丝“朝拜”偶像的场景,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喻,有趣味,也很有冲击力。“爱豆万神庙”动画示意,粉丝“朝拜”爱豆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爱豆万神庙”动画示意,粉丝“朝拜”爱豆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整个《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包含了各功能的游乐项目,二维码美术馆、主播王国等等,还有流通的外滩币。设计师抛开日常的价值标准,对权力、欲望、生存等问题进行思考,为外滩乐园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透着一份大胆又勇敢的精神。靠墙展柜陈列着《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代表点位的模型,观众可触摸看细节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图

靠墙展柜陈列着《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代表点位的模型,观众可触摸看细节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图

嵌入在外滩水岸活力带中的一条山脉模型,则是由Studio MOR创作的《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山野滩》。团队主创之一沈怡杏介绍说,他们想要强调外滩的日常性,“外滩的广场公园其实代表了中国人的公共意识觉醒的一段历史。但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上的中心位置决定了,此处的公共活动不具有日常性。所以我们要强化它,探索城市与自然的互动性,塑造摩登城市中山野趣味。外滩的草地河岸成为活动广场,楼房道路宛如森林岩石,同时将自然(存在于城市边界的一些植物)植入城市各处,流淌进街道,绿色的山坡冲刷着历史印记……还运用几个抽象角色调动人们的情绪,让空间、情绪、活动同时激活”。《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山野滩》 看不见的外滩 图

《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山野滩》 看不见的外滩 图

观众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主创的心思,几个泡泡人在山脉似的空间平台穿梭,活力四射,还非常俏皮。Studio MOR带来的山野滩 设计示意图和文创展示品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Studio MOR带来的山野滩 设计示意图和文创展示品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2021大上海乐园计划》模型的西东两侧,分别摆放着“上海外滩音乐厅”和“新外滩穿梭机”。
张烨建筑事务所主理人张烨向记者介绍了流线型音乐厅的设计思路。团队将上海各时期的地图进行解读,再将黄浦公园的历史变迁过程提炼元素,最后结合上海公共乐队的发源逐渐形成音乐厅。建筑体中有部分设置在空中,是为了呼应最早的音乐厅的结构,而整体流线造型,表达了自由的节奏律动。上海外滩音乐厅效果图 张烨建筑事务所 图

上海外滩音乐厅效果图 张烨建筑事务所 图

 上海外滩音乐厅模型 张烨 图

上海外滩音乐厅模型 张烨 图

“这次创作是半开放式命题,但我们都觉得乐在其中。现实世界里,建筑设计受到很多限制,但它(2021大上海乐园)是对未来建筑的畅想,也是我们对未来城市的一次设计”,张烨说。靠墙一侧的展柜上有音乐厅的设计手册和视频,建筑的体量、所用建材等细节,都有详细的介绍。
由艺术家郝经芳、王令杰所做的“新外滩穿梭机”大概会颠覆所有人对过山车的印象,它是一个借助双摆的结构的空间中随机/混沌的定位装置。双摆是将一根单摆连接在另一个单摆的尾部所构成的系统。游客将置身于摆臂端点的“全景舱”中, 随着结构运动, 顺着空间中生成近乎随机且唯一的路径, 置身于不同的位置, 以不同高度和视角来领略外滩乐园。“新外滩穿梭机”效果图  郝经芳、王令杰 图

“新外滩穿梭机”效果图  郝经芳、王令杰 图

 双摆结构的“新外滩穿梭机”运行中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双摆结构的“新外滩穿梭机”运行中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上海人王令杰一直认为,诞生于千禧年的伦敦眼是疯狂的创举,一个游玩设施变成地标,同时还改变了人们观看城市的方式和对城市游乐的定义。他说:“巨型的摩天轮会影响外滩的天际线,显得过于突兀,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结构,它的一侧有摄像头,投射在西侧的高楼外屏幕,舱内外的人都能看到游览路径的细节,由于线路的随机性,每个画面都不会重复”。高楼外屏幕实时同步展现游览路径

高楼外屏幕实时同步展现游览路径

听完艺术家的叙述,看着眼前的动态展示,现场观众无不觉得,它比现实世界的摩天轮要“酷”太多,希望它能成真。
展厅墙上还放着未来寺乐队的《看不见的外滩》音乐集合,收录了外滩中山东一路乃至周边弄堂的声音细节,其中有宏大的外滩钟声、邮轮汽笛、水声和城市底噪、市井的生活絮语等,让人们听到上海城市的律动。而《视而不见的城市》摄影展,则播放着城市观察者用影像捕捉的城市记忆。《视而不见的城市》摄影展(左),未来寺乐队的《看不见的外滩》音乐试听 (右)

《视而不见的城市》摄影展(左),未来寺乐队的《看不见的外滩》音乐试听 (右)

整场展览无疑立体又丰满,带着深沉的思考,也极富趣味。曾韦豪看着眼前这群年轻的伙伴说:“之所以想做这个展览其实只有3个关键点,一是对我20年前的设计和20年在上海生活的回顾,二是想致敬这座城市,它具有丰沛的活力和无尽的可塑性,三是致敬这个时代,充满了变化、机遇和挑战。”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附:《看不见的外滩:大上海乐园计划》
展期:2021年11月11日-12月12日,免费(无需预约),展览还有系列主题活动,可参见“看不见的外滩”公众号
地点: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 1848 号 URBANCROSS Gallery | 城市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