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 科学人 ( ) • 2021-11-12 19:37

在这个多数人以瘦为美的世界,女孩子们为了减肥,可以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体重秤上的数字每减少一斤,都足够让人欢呼雀跃。


从小我的体重都属于超重,反反复复减肥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在读研究生期间,我终于下定决心再次减肥,完全改变了之前的饮食运动习惯,历经了无数的艰辛和诱惑,终于瘦了50多斤,并找到了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走上人生巅峰啊。


当然,这里的重点并不是怎么减肥,而是在我婚后“幸福肥”之后,没想到有一天我还能毫不费力地“躺瘦”,这全是拜那种病所赐。


3周涨了12斤,崩溃


婚后的我慢慢地胖了起来,刚生完孩子时,我以为体重已经到达了巅峰,没想到,山外有山,巅峰之后还有巅峰。


在产后一周之内,因为水肿消退了一些,所以我的体重比刚生完的时候轻了一些,但依然比怀孕前要重。我本想着断奶后慢慢减肥,所以没有着急。


一直到产后4个多月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去1000公里外的婆婆家住了一段时间,婆家伙食相当好,但我怕长胖再加上母乳还算充足,没敢多吃。


3周后快走的时候,有一天我照镜子突然感觉脸明显变大变圆了。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忐忑地找来体重秤,站上去盯着红色的数字在显示屏上跳动。最终,它停留在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上——我整整涨了12斤!!


我当时一度怀疑是不是秤坏了,直到几天后回到自己家,一量体重,确实是变重了那么多。


内心很崩溃,但同时我也感到很奇怪。因为我在婆家没有大吃大喝,而且吃得再多,平均1周涨4斤的速度怎么看也不正常。


没过多久产假结束了,我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便没有再多想体重的事情。直到半个月后单位组织体检。


难道是又甲减了?


当时,体检项目里有甲状腺超声。做检查时,超声大夫拿着探头在我的脖子上滑来滑去,并给旁边写报告的人念叨了一句“甲状腺回声增粗减低”,又转头问我:“甲状腺功能化验正不正常?”


这句话,让我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串联起了好多事情,我感觉似乎找到了体重上涨的原因——难道是又甲减了?


为什么要说“又甲减了”呢,是因为在我怀孕的时候,曾经有过“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一般来说,在怀孕三个月产检的时候会做一项抽血检查,包括好多指标,其中就有甲状腺功能。这项化验很重要,因为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影响宝宝的发育。


可能是因为有一个内分泌科大夫的闺蜜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吧,在刚怀孕不到1个月的时候,我就鬼使神差地检查了甲状腺功能。


结果,竟然真的有甲减,是亚临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16.7μIU/ml,甲状腺激素(T3、T4)正常,而在孕期,TSH要控制在2.5μIU/ml以下(非孕期在5.91μIU/ml以下就行)。


孕早期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丨作者供图


可能是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甲状腺激素,所以小朋友抢夺母亲的激素,孕妇就容易发生甲减。我以为自己的甲减完全是怀孕引起的,生完就会恢复正常了。


于是在孕期,我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将指标控制得很好,但一生完我就自己把药给停了。直到产后42天去复查,TSH还是在正常范围内,我就放心地认为自己没问题了。


产后42天复查甲状腺功能结果丨作者供图


超声大夫的一句话,又让我想起了甲减的事情。于是我把最近被忽略掉的症状全都串联了起来:首先是体重增加,其次我前几天还发现自己心率偏慢。除此之外,我总是怕冷,并感觉犯困、容易累、没精神。我本以为,这是带孩子睡眠不足引起的,就没在意。


既然有了这个怀疑,我就借着体检的机会,复查了甲功。


一段时间后,结果出来了。说实话,我能预料到甲减,但没想到这么厉害,我已经从亚临床甲减变为真正的甲减了——TSH高到测不出,T4低于正常值的八分之一。


同时,因为代谢减低,所以血脂也随之升高了很多。


体检后复查的甲状腺功能和血脂结果丨作者供图


盯着化验结果,我问自己,是该高兴呢,还是该不高兴呢?


高兴在于,我终于找到“长胖”的原因了——其实不一定是胖,而有可能是甲减引起的粘液性水肿因为粘液性水肿属于非凹陷性水肿,不会在身上按出坑来,所以不如那种凹陷性水肿容易被发现。同时,我也终于能正大光明地通过吃药来“减肥”了。


不高兴在于,甲减可能是需要终身服药的,药倒是不贵,就是总要化验和调药很麻烦。


“你吃左甲状腺素吧,半片吃起,3天后加到1片,一个月后复查。”闺蜜说。


“左甲状腺素影响喂奶吗?”


“不影响。”


“哦……”


“你不能累着,不然可能会引起激素水平不稳定。也就是说,有可能会减得更厉害,也有可能甲亢起来。”


“呃……看来我还得了个富贵病?”


“血脂太高了,吃点降脂药吧。”


“可我哺乳期,不建议吃。”


“那没办法了,你就无脂饮食吧,等补上甲状腺激素,血脂自己就下来了。”


2个月瘦了20斤


从此我就过上了“无脂饮食”的生活,因为单位食堂的饭太油腻,所以我只能自己带饭。到饭点之后看着同事们组团去食堂吃饭,我只能默默地拿出我的“无脂特制餐”来吃。我一顿能吃下好多饭,但仍然很快就会饿了,因为没有油水。


但在那个时候,我倒是没有馋过油腻的食物,可能是化验值这么高的血脂把我吓到了吧,我受到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影响。


我想到之前另一个闺蜜发来的一张照片:高血脂患者的血液离心后,上面飘着一层乳白色的油——于是我更加老老实实地吃我的无脂餐去了。


高血脂患者的血液离心后分层丨作者供图


不出所料,吃上药后我没那么容易累了,体重也在慢慢下降。一开始降得很快,几乎两天一斤,后来速度慢慢降下来了,到一个月的时候,没节食也没运动的我竟然已经“躺瘦”了12斤!


那时,我每天起床的动力就是吸完奶、上完大号,衣服一脱,往体重秤上一站,看见数字又下降了,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这种感觉,真是爽得不要不要的!


一个月后,我去复查,血脂恢复正常了,TSH还很高,但至少数值能测出来了,我很欣慰。到现在两个月了,我的体重已经降了20斤,但没有再继续下降。最胖的时候买的漂亮裙子,我现在已经不能穿了,因为太肥了。


要不要断奶?


在确诊之后,我担心过甲减以及左甲状腺素片会对母乳产生影响,一度想要断母乳,给宝宝换成全奶粉喂养。


后来我仔细地阅读了左甲状腺素片的药品说明书,这才打消了顾虑。


说明书中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里有这么一句话:“在高剂量的左甲状腺素治疗的情况下,哺乳时分泌到乳汁中的甲状腺激素量不足以导致婴儿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TSH分泌被抑制。”


我继续在中国知网上查询资料,去年发表的一篇名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产后管理》也提到:


“母乳中仅含有少量甲状腺激素,与婴儿甲状腺激素的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相比,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母乳喂养婴儿的甲状腺功能。可以看出,产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产后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不应停止母乳喂养。


好了,这回我彻底放心了。


医生点评

蔡清颜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


其中,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程度可分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我国一项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于临床甲减。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


本文作者提及了“妊娠期甲减”病史,怀孕期间甲减的表现与没有怀孕时相似,可能包括乏力、怕冷、便秘和体重增加。这些症状可能在妊娠期被忽视,或被认为是由妊娠引起。


甲减可经血液检验诊断,妊娠期的参考范围与非妊娠期不同,需要参考TSH及FT4的妊娠特异参考范围。


妊娠期临床甲减会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包括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产后出血等,结局取决于血液检测结果异常的严重程度。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同样也可能导致妊娠期并发症,因此也建议接受治疗。


对于大多数患者,甲减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永久性疾病,治疗方法为甲状腺激素替代几乎所有患者都可以通过口服合成甲状腺素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有时合适的治疗甚至可以逆转甲减的所有表现。


妊娠期临床及亚临床甲减均首选左甲状腺素治疗。其中,妊娠期甲减的治疗目标是将TSH控制在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的下1/2(无法获得参考范围时可控制好在2.5mU/L以下)。


妊娠期诊断的亚临床甲减,如已经应用左甲状腺素治疗,可在产后停用,同时在产后6周复查TSH,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治疗。


作者因为内分泌科医生的建议,在孕早期进行了甲功筛查,幸运地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关于妊娠前或妊娠期是否需要普遍筛查甲状腺疾病,目前仍存在争议,最新指南支持在妊娠早期(8周前)筛查甲状腺指标,最好是在妊娠前筛查。


甲减患者在哺乳期仍应继续使用左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因为左甲状腺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甲状腺素的左旋同分异构体,与其结构高度相似,所以左甲状腺素对于母亲及婴儿都是安全的,并且具有吸收度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服用推荐剂量甚至高剂量的左甲状腺素时,其通过乳汁分泌量极小,不足以影响婴儿甲状腺功能。


甲减本身并不可怕,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甲减患者通过规范合理的治疗,同样可以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紫衣

编辑:香橙


果壳肺友群第一次直播要来啦!本期直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克能教授,在果壳病人视频号,为大家讲解“体检时拍胸片能查出肺癌吗”,并现场回答观众关于体检和肺癌相关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就点击下方链接预约直播吧。




扫码入群,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真实的患者就医经历,最靠谱的科普知识,最精彩的病友分享。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