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国內 ( ) • 2021-11-17 07:15

  原标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各方关切 部分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即将落地

  □ 粮食生产总体向好,粮食储备供应总量充足,能源安全有保证

  □ 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完成

  □ 对执行居民电价的单位,若发现参与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将研究对其加征惩罚性电价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林坚

  粮食安全有保证、今冬天然气供需紧平衡、碳达峰工业等领域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11月16日的发布会上透露了多个重要信息。

  据透露,目前,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完成,正在按程序报请审议,审议通过后将按程序印发实施。

  粮食和能源安全有保证

  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向好,粮食储备供应总量充足。

  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16亿斤,增产59.3亿斤,其中早稻产量560亿斤,增产14.5亿斤,且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国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坚实基础。政府储备规模稳中有增,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小麦和稻谷商品库存均同比增超50%,防范风险能力有效增强。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市场供应量。

  我国能源安全也有保证。“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电厂供煤、存煤和港口煤炭场存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今冬明春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得到可靠保障。”孟玮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督促复产煤矿稳产达产,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天然气方面,受当前全球天然气供需形势紧张、气价大涨影响,今年供暖季全国天然气供需总体紧平衡,高峰时段部分区域供需矛盾或较为突出。孟玮表示,将组织企业全力增产增供,加大储气动用,对供应偏紧地区加强调度保障。

  部分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即将落地

  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已经发布,后续“1+N”政策体系还将不断丰富。孟玮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能源等领域实施方案,部分领域的实施方案已经“定稿”。

  孟玮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一场硬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已经发布,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和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金融、碳汇能力、统计核算和督查考核等支撑政策。目前,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实施方案和《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完成,正在按程序报请审议,审议通过后将按程序印发实施。”孟玮说,同时将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

  与节能降碳背道而驰的虚拟货币“挖矿”将被全面整治。孟玮表示,将持续做好虚拟货币“挖矿”全链条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死灰复燃”。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虚拟货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不是真正的货币,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孟玮说,此前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

  此外,虚拟货币“挖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不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加之虚拟货币生产、交易环节衍生的风险越发突出,其盲目无序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节能减排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孟玮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产业式集中式“挖矿”、国有单位涉及“挖矿”和比特币“挖矿”为重点开展全面整治。对执行居民电价的单位,若发现参与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将研究对其加征惩罚性电价,形成持续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高压态势。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