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安委办暗访发现“乌龙怪事”:一艘渔船,为何三个名字?

南方周末 2021-11-21

一艘海船,居然有3个名字。

2021年10月28日,福建漳州港,海面平静。一艘红白色调的船舶吸引了暗访组的注意。在AIS设备上,这艘船叫“盛旋”;待船靠岸,船身上印着“晟轩”;再次检查AIS时,又多出一个名字叫“生宣”。

这是国务院安委办派出明查暗访工作组赴福建省检查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安全工作发现的。第八工作组由农业农村部带队,交通运输部与应急管理部参与,对漳州市、泉州市与厦门市多艘停泊海船进行突击抽查,排查潜在风险隐患。

“一船三名”暴露出的是逃避监管的问题。除此之外,南方周末记者在随行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海船还存在着船舶状态不适航、船员配备不合规、船上设备故障老化,以及船舶配套消防设施缺乏等隐患。而当地一些船企在防范海上生产与交通事故方面并未落实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检查过后,存在问题的船只均已被当地有关部门扣港没收或责令整改。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处长张信安(右五)在晋江港口检查海上生产交通安全。(冯皓辰/图)

 “你们这艘船到底叫什么名字?”

“你用甚高频呼,现在就用16频道呼叫前面那艘船,等它靠港,我们上去检查!”

这是一种“船对船”现场呼叫的方式,到达福建的第二天,明查暗访组这样随机抽查,发现了“一船三名”的问题。

他们先随机登上停靠在港口的船只,检查后又在船上随机呼叫另一艘即将靠港的船只。明查暗访组要求船员呼叫AIS设备上一艘名为“盛旋”的在航商船靠港后受检。南方周末记者随后见证了一场“一船有三名”的乌龙。

“盛旋”轮靠港,但船身上所标注的船名却为“晟轩”。

“首先我得搞清楚,你们这艘船到底叫什么名字?”明查暗访组成员张信安要求该船船员拿出船舶证书,并打开船载AIS设备,对船只的实际名称进行确认。

一打开,明查暗访组更加惊讶:船载AIS显示的中文船名又变成了“生宣”,不但与实际船名不符,并且与其向其他轮船发送的船名“盛旋”也不一致。

被抽查的“晟轩”轮。(冯皓辰/图)

AIS设备上的船名错误,会给船上无线电设备的配备使用带来一定隐患。如果AIS设备记载船名与实际船名不符,那么一旦船只发生事故,救援人员无法通过AIS对事故船只准确定位,会大大增加救援的难度。

无线电设备隐患问题亦可见于其他船只:明查暗访组在“闽狮渔07218”船上检查发现,这艘船上,竟然装有2台AIS设备,而其中1台设备9位码甚至为私自编造。

船主辩称,这么做是因为编造9位码的那台设备“更加好用”,但在明查暗访组看来,此种行为存在“逃避监管”的嫌疑:“如果他有海上非法作业的情形,关闭一台AIS,转而用另一台AIS设备就有可能逃避管理部门的监管。但AIS 对于海船而言又是救命的东西,船只在遇到险情时需要通过AIS确定身份和位置。想用AIS保障安全,但又不想因为用了AIS而受到监管,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存在。”

而后,该船的AIS设备因为违规使用被相关部门予以没收。

明查暗访组不仅发现了船名、AIS设备存在的问题,在“晟轩”轮上还发现,该船左右两侧气胀式救生筏登乘梯严重老化、断股。而筏架也被违规固定、捆绑,如果发生险情,救生筏不能自动打开。此外,船上桅杆部分的环照灯发生故障,也已经不能使用。

“你自己说实话,你觉得这艘船还是不是处在适航状态?”检查结束前,明查暗访组问到“晟轩”轮船长,船长顿时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摇了摇头。

由于“晟轩”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当地执法人员对其作出滞留要求。

明查暗访组在“三无”船舶上进行检查。(冯皓辰/图)

  “三无”船舶遭扣港

10月27日,明查暗访组来到漳州市东山县。明查暗访组乘上当地渔政执法船,准备前往古雷海腾码头检查,当船开到东山湾口时,在锚地发现一艘锚泊船舶。

明查暗访组登船检查发现,船舶无任何船舶标识,也没有船舶证书,船上6名人员也没有船员证件,是一艘“三无”船只。据了解,该船曾在海上进行渔业作业,已经在此锚地停靠两日。

张信安表示,“三无”船舶未经检验擅自下水航行作业,适航性不达标,自救能力差,严重危害自身和其他船舶安全,极易引发水上安全事故。随后,涉事人员被有关部门带走接受进一步调查。

然而,检查中的“插曲”并未就此结束。途中,明查暗访组又发现两艘并排停泊的渔船,遂登船检查。而这两艘船只同样也存在较大的隐患问题:“闽狮渔07218 ”船尾未标写船籍港标识,救生圈褪色严重、无逆向反光带,救生衣未标写或标写错误信息、未按指定位置存放。

检查结束,存在问题的船只均已被当地渔政部门扣港并责令整改。

明查暗访组在“三无”船舶上进行检查。(冯皓辰/摄)

 “商渔共治”需深化

此次明查暗访前,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与农业农村部已联合开展“商渔共治2021”专项行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控,遏制商渔船碰撞重大事故发生。

国务院安委办此次派出工作组明查暗访,也是意在检查“商渔共治”专项行动在各地的落实情况。

10月26日,明查暗访组来到泉州安盛船务有限公司进行座谈交流。

会上,明查暗访组询问该公司“商渔共治”专项行动的落实情况。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之前曾经开展过防范碰撞事故的宣传教育,但没有强调“商渔共治”。

对于“商渔共治”专项任务而言,该公司实在难以称得上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明查暗访组在会上表示:“‘商渔共治’通知在8月份发布之后,你们没有再次组织宣传,哪怕不是冠名‘商渔共治’,就是实打实的防范碰撞事故的宣传也没有,这很难说你们落实了这项工作。”

此外,在商渔船数据信息共享方面,目前厦门商船和渔船AIS动态船位数据尚未互联互通,当地渔业部门缺少获得商船实时船位数据的有效途径。

福建海事局于2020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8年到2019年,船只碰撞事故在福建全省所有类型的海上交通事故当中占比44.3%,属于最为高发的事故类型。而在全国范围内的水上重大交通事故当中,尤其是商渔船碰撞较多。

2020年8月,一艘福建晋江籍渔船在平潭岛正东45海里海域同一艘外籍商船相撞,而后,外籍商船逃逸,渔船沉没,渔船上12人死亡或失踪。

中国海事局于2021年4月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能见度良好情况下,双方均未严格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相关规定,是导致本起碰撞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外籍商船承担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渔船承担本起事故的次要责任。而在调查中发现,渔船所有人陈某1与陈某2私下签订船舶权属协议,将获批的渔船工具指标私自转让给陈某2,涉嫌违反《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相关规定。

这并非平潭海域第一次发生重大水上交通事故。福州、厦门、漳州三地沿海的船只碰撞事故最为密集,福建海事局于2020年6月发布的《2008—2019年福建沿海水上交通事故规律研究》报告显示,三地船只碰撞事故占全省同类型事故的77.1%。坊间有俗语称:“管住平潭的船,全国的海上安全事故将下降一半。”

国务院安委办此次派出工作组对福建各地进行明查暗访,既是因为福建海域内的商渔船碰撞事故频发,又是以此次事故作为契机推动整治。其间,明查暗访组对这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督促继续协调跟进事故失踪人员死亡认定、刑事案件侦办等工作,编制典型事故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

“例行检查查出来的都是些小问题,可是真要是出了事故,死了人,过后一查,那全都是大问题!”张信安直指海上安全检查当中发现的“乱象”。

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强调需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检查期间,明查暗访组不断强调“企业主体责任”,提醒受检企业提高责任意识,重视交通安全。

南方周末记者 冯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