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1-11-28 09:07

发售于2018年的游戏《RedDead Redemption 2》(中文译名荒野大镖客2 )是Rockstar San Diego工作室制作,Rockstar公司(简称R星)发行的一款以美国西部拓荒史为题材的动作冒险类开放世界游戏。其背景设定在1899年的美国。讲述了玩家扮演的亚瑟·摩根和其范德林德帮众在广袤蛮荒的美国腹地上四处劫掠、挣扎求生的故事。

这款开发时长 8.5 年的游戏在还原历史上几乎做到了极致。本文将从游戏中淘金者的细节入手,浅析美国西部城市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在游戏世界中,一个哼着小曲的淘金者可能会在不同的河边与玩家偶遇,他们或许样貌各异,但都怀着对金子的无限憧憬。而这正是美国西部开发的一个缩影。


河边的淘金者

建国后不久,美国便出现了向西移民拓居的进程,甚至可以说,整个19世纪的美国历史就是一部持续不断向西推进的历史。在19世纪40年代之后,越过密西西比河的美国人,其开拓的方向突然一分为二,一条在原有的道路上继续西进,一条却绕过了北美大陆直抵太平洋沿岸。同时在沿途兴起了许多城镇,开启了整个西部地区开发和城市化的时代。

确实,刺激人们涌入西部的是黄金的诱惑。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萨特锯木工厂内发现的几块耀眼的黄金触发了疯狂的淘金热,翌年,来加州淘金的人不计其数,这也让旧金山从一个不起眼的西班牙据点成为太平洋沿岸的大商埠,成为了淘金热的象征。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淘金确实开启了西部,但是在对西部的城市化方面的作用不宜估计过高。淘金热是以浅层采矿为主,开采由河流冲积形成的沙金,数量不但有限,而且持续时间非常短。应该说, 淘金热为远西部开发带来了契机, 但它的发展始终处于浅层采矿阶段, 无疑不具备对远西部崛起的影响力, 只有进入深层采矿阶段方能形成全面性开发。因此, 深层采矿业对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带有先导的作用(1)。 所谓深层采矿, 始于 1859 年内华达的康斯托克矿脉和科罗拉多的派克峰地区富矿的发现。这两大矿脉金银等贵金属的储藏量为当时世界所罕见, 但多半位于近千英尺的深层, 不久在这两大矿脉试行深层钻探获得成功, 引发了采矿业的巨大变革: 深层采矿(2)。 这种深层采矿对美国西部城市化影响远胜于淘金热。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矿业基地形成。淘金热的范围有限,进入深层采矿后方才形成对矿业的全面开发。如加州大多数金矿中都含有银,但在用盘子洗的过程中却流失殆尽,深层的机械化采掘避免了这种现象,并得以开采早期无力开采的金矿银矿。而且在八十年代后对于铜、铅、铂等贱金属的开采,采矿业急剧扩大,遍布西部各州。第二,劳工队伍形成。淘金热初期的浅层开采,矿源枯竭很快,往往是昙花一现。淘金者四处寻金,流动性很强。淘金者以单身汉为主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据说, 在1849 年春天, 整个圣弗朗西斯科只有15个女人。每个矿区都有数目有限的几个妓女, 由于供不应求, 妓女们都生意鼎盛(3)。 相比之下, 深层采矿所需的资本和技术等都远非个人能力所及, 因此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组成的采矿企业应运而生。

游戏有一个专门的支线任务“长者的智慧”,在任务中玩家要帮助布彻河村的村民摆脱“诅咒”的困扰,但在调查中玩家会发现所谓的诅咒不过是由于矿业公司的谎言,其目的是为了让村民离开这个村子,而由于矿石的开采污染了水源,村民们已经中毒。

矿业公司的骗子

报纸上的新闻

与深层采矿同步兴起的城市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采矿营地 (mining camp), 一种是采矿城镇 (mining town)。

采矿营地, 就其性质而言, 只是以矿区为基础的社区。但它只是一种泛称,实际上不同的营地发展差距很大。就其性质而言,其经济结构单一, 仅为矿区服务并依赖于矿区, 难以自立, 因此严格说来, 还不是城镇。部分营地随矿源的枯竭而消失, 只有少量后来发展为较为固定的城镇。但不可否认的是, 采矿营地作为矿区的社会经济中心, 吸引并带动了文化交流和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活动, 使人们受到城市文明的初步熏陶, 因为人们一旦到达远西部, 就很快地与当地社会打成一片、融为一体(4)。 这种文明在采矿营地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通过人们的流动得以繁衍与升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采矿营地是城镇的雏形。采矿营地的这种双重性质, 决定了它们是远西部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兴起在旷野上的矿业营地,又是西部城市化的一种过度形式。这集中体现在,矿业营地作为矿区的社会活动中心(5)。

当新的矿源被发现后, 采矿营地便立即形成, 鲜有例外。1859 年 5 月, 一个流浪的采矿者格雷戈里, 在克利尔河的北边发现了金矿, 格雷戈里营地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形成了。到6月中旬, 就有5000人住在那里, 每天蜂拥而至的数以百计, 此地后来即被定名为中央城(6)。 人口的集中会吸引商人的到来,为矿工提供生活服务,又产生一些托运商,保证不同营地与城镇之间的交流。前往西部山区淘金的移民中掺杂了许多窃贼、罪犯、强盗等社会渣滓,致使某些矿区社会秩序十分混乱。西部矿区远离东部政治中心,没有正规的警察和法院来维持社会治安。矿区的一般居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纷纷组织起治安维持会,行使警察和法院的权力。治安维持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西部各矿区的社会秩序,在正规的政府和警察制度建立之前, 成为那里最为重要的社会治安组织,充分反映了美国人民由来已久的自治传统(7)。

就这样来看,游戏中的ANNESBURG(中译安尼斯堡)就是一个发展程度相当高的矿业营地,安尼斯堡并没有警察局,但却有持枪巡逻的人,靠近后玩家会发现他们并不像其他城镇一样叫“警察”,而是叫“守卫”,而这就是当地矿业公司组织的治安维持会。在安尼斯堡周围的山上,土匪“莫弗里家族”横行霸道,在笔者游玩过程中发现(在河狸岩洞章节之前), 不但当地居民受其伤害颇深,而且玩家也会经常遭受莫弗里家族的打劫,甚至他们会在玩家露营的时候“拜访”,笔者也会经常遇到莫弗里家族在一起对着尸体分赃的情况。但是奇怪的是,安尼斯堡内部却十分安全,这种安全上的反差感又是一条有力佐证——只有矿业公司的守卫会只保护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却对周围频繁发生杀人事件无动于衷。

安尼斯堡

安尼斯堡的守卫

安尼斯堡的矿工

采矿营地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特性,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诸如市镇建设的落后、市镇管理的混乱、政治的腐败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 就意味着该地将丧失投资者的全部投资, 从而使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人们开始关心起市镇面临的问题, 他们纷纷要求各采矿营地建立市政府。于是, 各采矿营地开始建立市镇政府。市政府的建立标志着由采矿营地到采矿城镇的转变和一个新的城镇的兴起。

采矿营地多处于矿区,是采矿业的直接产物。但在于此同时,在一些距矿区较近,又有地理之便的地方便兴起了一些综合性城镇。这些城镇比较繁华,是各个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最重要的是西部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矿业开发, 而是多种产业并举,如农业开发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就减少了矿业波动的影响, 保证了经济持续发展。这些性质决定了,它们对西部城市化的进程更为持久和强烈。这些城镇在历史上几乎都分布在海岸线上如旧金山、洛杉矶、奥克兰等。其中以旧金山最为典型和突出。

60年代以后,为适应西部全面开发的需要,旧金山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工商业逐步发达、经济也趋于多元化。旧金山在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 加速了由单一的商品集散地向多样化的经济过渡。商业、银行业、不动产业均有不同速度的发展, 其中尤以工业方面最为突出, 各种冶炼厂、机械厂、木材加工厂、炼器厂等纷纷出现, 仅冶炼厂到 1867 年就有 15 家(8)。 及至 1880 年, 旧金山所拥有的工业企业数就已达 2971 个,产值近 7800 万美元, 跻身于美国前十大城市之列(9)。 可以说, 多样化的经济结构不仅是旧金山, 而且也是其它主要西部城镇兴起的重要因素。

游戏中的SAINT DENIS(中译圣丹尼斯)是游戏中最繁华的城镇,笔者游玩过程中发现,圣丹尼斯城不仅有经济结构多样,而且拥有巨大的港口,所以笔者认为圣丹尼斯城或许就是一座发展程度相当高的采矿城镇。这座城市是多元文化的熔炉,商人、社会名流、华工、工人、水手都在此地居住,玩家在圣丹尼斯城游玩过程中,只要细心,会发现数不清的生动历史细节。

圣丹尼斯

圣丹尼斯港口

圣丹尼斯的工厂浓烟

在圣丹尼斯生活的中国人

常规的边疆开发往往以农业发展为主导,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城镇产生,是一种渐进性的自然过渡性。但在美国西部,在矿业的边疆上,并无农业开发的基础,起先导作用的是城市经济。矿业的开采与城镇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矿业为城镇兴起埋下种子,而城镇的发展又不断带动矿业的开采。在矿业开采之初,矿区所需要的一切都依赖外地。举例来说,深层采矿需要的机械设备就需要从外地购入。但在1860年的旧金山就已经拥有了76家铸造厂和机械厂。到1870年,加州所需要的炸药有9/10来自于本地。另外,在萨克拉门托、科鲁萨等城镇中都设立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面粉加工厂,所加工的面粉除满足矿区需要外,还远销澳大利亚、智利和英国(10)。 这时的矿区所需的大部分商品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

其次,矿区还带动了农业的开发。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还得有赖于周围地区农业的开发。当矿业萧条或个体淘金者找不金子的时候,多数人仍然留在西部,而农业往往是他们的第一选择。有鉴于此,19世纪70年代, 远西部的农业开发逐渐铺开, 其中以加利福尼亚较为突出。这样,作为采矿业附带产业的农业, 很快发展成商品性生产且农产品大量运往国外, 与世界经济结为一体。农业的发展也为矿业的开采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减缓了矿业波动的影响。诚然,尽管可能没有矿业的发展,西部的农业也会发展起来,但未必会这样快。农业的发展与矿业之间是有其必然的联系的。

圣丹尼斯周边的工厂与牧场

再次,矿业营地和城镇在文化方面的作用值得专门提及。不管是矿业营地,还是矿业城镇,都在其创立不久便拥有较齐备的文化设施,如报纸、杂志、图书馆、剧院、教堂,乃至学校和学术团体等。丹佛建立的第二年就有了第一份报纸《落基山区消息报》。1865年,仅有7000人口的波特兰,就有了一份报纸,日发行量为2500份。旧金山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1854 年,该市就设有两个图书馆、两个历史协会以及一所加州科学院。旧金山报纸已达34份,歌剧院12个,有“剧院城”的美称。” 与东部城市相比,西部城镇的文化设施均要略胜一筹(11)。 

圣丹尼斯剧院

运输业也有长足的发展,成为与矿区与外联系的桥梁。铁路的到来, 对西部开发来说, 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推进, 不仅是它经济起飞的重要标志, 而且使其城市化又跃进了一步, 最突出地表现在铁路沿线不断兴起新的城镇。以致有的学者把这种移民拓殖称为“铁路移民运动”(12) 。 而联邦政府的政策对于铁路的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19 世纪后半期, 美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联邦政府的大力资助和土地赠与 (联邦政府拨给 6 家西部铁路公司大约650 万美元的借款, 国会总共调拨了1亿7500万英亩公共地(13) , 也不同程度地促进和加速了横贯大陆铁路的铺设, 从而适应了远西部城市化的需要。1862年, 美国国会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 开启了横贯大陆铁路建设的时代。七年之后, 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在犹他州境内接轨通车, 将东西两大地域连为一体, 并为远西部矿区交通运输提供了一条主要动脉。此后20余年间, 先后又有北太平洋铁路、圣菲铁路、南太平洋铁路、大北铁路相继建成。这五条铁路共长7万英里(14), 遍布远西部各州;并附有无数条支线, 深入西部各个角落, 加之它的费用低, 运载量大, 速度快, 并可提供全天候服务。原来由密苏里河到旧金山约需数月之久, 现在乘火车只需一周时间(15), 铁路运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铁路带动了资本、劳力以及工业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远西部, 这不仅为采矿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劳力和技术, 而且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形成, 使得远西部的各种矿物品畅销全国, 从而对远西部开发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报纸上的新闻

建设铁路的华工

最后,西部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既有类似于东部城市的污染、卫生问题,又有西部所特有的抢劫、赌博等治安问题。

玩家帮助酒馆老板清理老鼠

肉眼可见的水污染

在矿区周围患有疾病的动物

玩家执行赏金猎人任务帮助警察捉拿罪犯

从 20 世纪初起美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了这种严重后果, 开始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重新进行城市建设规划等。这是美国西部开发与城市化留给人们的一个经验和教训, 也可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

综上观之, 尽管美国市化道路不尽相同, 各有特色, 但基本上都可以看做是工业化的特有现象。换句话说, 西部各地区无论是以农业开发为先导还是以矿业开发为先导, 其城市化都是这一地区开发走出“拓荒时代” 的重要标志。就其地位和作用而言, 城市已是所在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心, 对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这样, 美国经过 19 世纪一个世纪的西部开发, 使西部已从一个荒无人烟的处女地一跃而成为美国一个城市化地区。这在当时的世界上,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甚至是西欧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还没有任何一个 国家或地区能够像美国西部那样, 其城市化达到如此飞速而发达的程度。

#Steam秋促推荐#Steam秋促推荐#

参考文献:

(1)丁平《美国西部开发与城市化》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

(2)周小粒 项超英《浅谈采矿业与美国远西部城市化的关系》历史教学问题 2008年第2期

(3)[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 建国历程》谢廷光等译.三联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4) [美] 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 建国历程》谢延光等译,三联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5)王旭《美国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6)[美]Ray Allen Billing don. Westard Expansion: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Frontier. Fourth edi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1974 p533

(7)曹学昌《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采矿业的兴起及其历史作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8)王旭.《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解读》岳麓书社, 2003年版第160页

(9)何顺果《美国西部城市的起源及其类型》历史研究, 1992年第4期第13页.

(10)王旭《美国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73页

(11)王旭《美国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12)F. Merk. History of the Westward Movement 1980.

(13)顾学稼等.《美国史纲要》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226页

(14) [美]本·巴鲁克·塞利格曼等.《美国企业史》复旦大学资本主义经济研究所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5页

(15) [美]福克讷等.《美国经济史》(上册) 王琨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64年版第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