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11-29 08:54

■大湾区南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施工人员对网架提升进行数据检测。顾萱/摄

南方电网:

绿色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底色。截至今年10月底,这里接受西电东送电量170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5030万吨标煤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亿吨。今年1年,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分层分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具备“高度安全可靠主网架、高比例清洁能源、高度系统调节能力、高度市场化体制机制”等特征。

电网更柔 虚拟电厂实现“削峰填谷”

风、光等自然资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发电高峰与用电高峰存在错位,因此,破解“靠天吃饭”的难题,关键在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广东省预计新增投产储能约800万千瓦。

“加强虚拟电厂智能调控和商业模式的研究,推动虚拟电厂示范推广,搭建虚拟电厂接入电网标准体系,是推动储能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广东电网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高超解释,因为虚拟电厂可通过动态调节实现电网的供需平衡,达到如同临时新建一座小型电厂的效果。

虚拟电厂在广州首试牛刀。今年8月的一天深夜,荔湾龙溪家家户户的空调开足马力,用电节节攀升,电网负荷一度告急。此时,广州电网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向公交充电公司发出首条直调指令,精准削减变电站负荷,瞬间降低近百台电动公交充电功率,调整公交充电计划时间,保障了居民们的空调用电。

随着电动公交的普及,大量车辆同时充电会给电网带来不小的负荷压力。广东广州供电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许苑介绍:“它们既是用电的主体,也是储能的主体。一方面,可以通过灵活调节,变更它们的充电时间,为电网‘减负’。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它们在高峰期放电,‘反哺’电网,公交企业将获得相应的减免补贴。”据悉,广州今年将拿出9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推广虚拟电厂。电网负荷就在这一增一减之间,实现了“削峰填谷”,电网的“柔性”更强。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广东惠州惠城供电局于今年11月,运用配电台区聚合调峰智能储能系统进行释放电量,转移线路供电负荷,制造线路负载“空窗期”,利用空窗期对高负载线路二次设备、消防系统、温控系统、照明系统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保障城市电网稳定可靠运行。

电网更绿

“新电气化”进程加快推进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降低化石能源占比,是南方电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路线图”。预计到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的非化石能源消纳率达100%;2030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90%。

从高空放眼望去,在东莞巷尾站多站合一直流微电网示范项目园区内,一排排光伏整齐排布在南北两侧停车场车棚顶部,格外耀眼。北侧车棚采用单晶硅光伏组件,南侧车棚采用光伏薄膜,车棚光伏共73.6千瓦,是园区绿电的主要来源,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行方式。目前场地办公楼宇正在同步开展直流化改造,还将铺设89.9千瓦屋顶光伏,预计每年生产绿电约18万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量可达到190吨。

作为南方电网推进绿色新基建的落地内容之一,东莞巷尾站并不是个例,近日在广州花都投产的全省首座零碳示范配电站,更是做到了极致。这座10千伏配电站全站采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并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全预制装配式配电站施工技术,实现施工现场“零加工”、施工“零排放”的目标。同时,该配电站还实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不仅可以实现建筑自身设备用电的“自给自足”,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反供上网,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

推己及人,今年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大力推广电能替代,全面服务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打造绿电交易、储能等绿色低碳典型产品,助力低碳发展。据悉,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将全力推广成熟电能替代产品,确保2021年可量化电能替代电量不少于18亿千瓦时,新增规模以上替代项目不低于800个。

“多亏听了你们的建议,我们不仅节省了开支,也为节能减排出了一份力。”世源热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海伟感激地说。据了解,该公司之前使用燃煤锅炉及自发电,除每年需要使用标煤近10万吨,直接排放二氧化碳25万多吨之外,还需缴纳排污费30余万元。在听取供电客服经理建议后,改用网电,目前,该电能替代项目每月可提供60万度电替代电量。

今年6月,广东省首笔可再生能源交易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正式完成,交易量达245万千瓦时。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卢恩介绍,今年起广东省内组织风电、光伏企业与市场用户开展可再生电力市场化交易,拉开了广东省可再生能源交易序幕,让广东电力市场2万余家用电企业在购电方面有了全新的“绿色”选择,也为广东省风光产业能源发电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奠定良好基础。

电网更硬

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坚强主网架

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硬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以构建 “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主网架结构为目标,计划到2023年,目标网架基本建成,2030年目标网架全面建成。

“到顶了!”11月21日中午12时许,8台提升器连续4小时不间断作业,成功将大湾区南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最后一个单元阀厅钢结构提升到“天花”位置,提升器运转声一停,站内工作人员便发出阵阵欢呼。阀厅钢结构提升完成令粤港澳大湾区电网目标网架重点工程顺利投产更进一步。据悉,该工程投产后可解决广东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和大面积停电这两大安全隐患,作为广东电网东西分区异步联网的重要通道,该站犹如“电力动脉”,不断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除目标网架外,新能源送出工程也不落其后。今年7月,惠州中广核惠州港口一4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接入系统工程投产送电。作为并网发电的“绿色通道”,中广核惠州港口—海上风电项目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775万吨。此外,为全力服务新能源接入和消纳,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今年9月,广东电网公司成立南方区域首个省级新能源服务中心。“我们的定位是为服务政府做好新能源规划与政策的技术咨询,促进新能源科学发展和全社会资源集约利用,并面向新能源投资主体做好一站式服务的业务办理,实现新能源‘能并尽并’。”广东电网公司新能源服务中心市场开发组组长杨淼锋介绍。

据悉,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将主动担当、全力以赴,确保目标网架、保障电力供应、新能源送出等重点工程项目务期必成。

文/王彤 沈甸

【来源:新快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