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军事 ( ) • 2021-11-29 17:58
11-29 17:10

【军武次位面】作者:骑猪骑士

随着越战的进行,越南部署的“萨姆”-2防空导弹越来越多,在地面高炮和米格-19、米格-21等战机的配合下,取得了不俗的战绩,美国的空中优势被不断削弱。

越南的“萨姆”-2投入使用后,美国不顾对苏联顾问的误伤,开始对导弹阵地进行报复,行动代号“铁手”,首次行动就损失了6架飞机和5名飞行员。不久以后,海军的战机也被导弹击落,被空军拉进了这个大坑,在首次行动中就损失了5架战机和2名飞行员。

▲被导弹名中恰好又被拍下的“幸运儿”

几次偷鸡不成蚀把米之后,美军不得不调整战术,不再傻愣愣的直接冲塔。美军安排战术侦察机在北越搜索导弹阵地,轰炸机满油满弹在跑道待命,随时准备起飞攻击新发现的导弹阵地。但这个过程在那个年代漫长而复杂,战术侦察机使用的还是胶卷相机,每次都要返回基地把胶片洗出来,安排专人进行判读,然后在通知攻击编队,整个过程最快也要6~8小时。越南人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在数个阵地之间转移,然后在阵地上布置假目标和高炮群,等着美军战机上钩。

▲被击落的F-4战机残骸,成为越南大街上的一景

美军损失惨重,报复的效果又不佳,证明靠以前的战术和装备是行不通的。于是成立了一支专门的部队,代号“野鼬鼠”。早在U-2侦察苏联和中国大陆时,美国就研制出了针对“萨姆”-2的雷达寻的和告警设备,但并不是所有的飞机都装备了。美国空军立即想到了这种设备,想安装在F-100F“超佩刀”上。由于时间紧急,甚至合同都是写在黑板上的,双方负责人签字后拍照留档。首批4架F-100F进行了改装,安装了代号为WR-300和IR-133的接收机。除了侧向以外能够对信号进行分析,判断雷达类型和工作模式。

4架原型机的4名飞行员来自F-105部队,后座的电子操作员来自B-52轰炸机部队,B-52轰炸机上安装了复杂的电子设备,所有这些操作员的经验非常丰富。这4架原型机在美国本土利用“萨姆”-2制导雷达的仿制品进行了大量训练,最优可以在200千米外截获雷达信号,只能获得方位信息,无法获得距离。

1965年11月28日,抵达泰国呵叻基地的这四架战机开始进行为期60天的实战测试。首先进行的是信号截获测试,他们与RB-66C电子战机一起飞行,相互对比数据的准确性。在确定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后,开始带领F-105小队执行“铁手”任务。F-105战机通常分为两组,在F-100F后面以S型的航线飞行。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F-100F的巡航速度比F-105慢了大约180千米/小时,F-105不得不迁就F-100F。此外,F-100F还使泰国呵叻空军基地的飞机多了一种型号,造成了后勤保障的复杂化。为了解在F-105的双座型出现后,美军就着手进行改装。

几次尝试后,虽然能够截获到雷达信号,但是无法通过目视发现精心伪装过的雷达。在一次行动中,由于云层高度过低,编队不得不降低飞行高度搜索,在飞行途中遇到了越军的高炮,一架原型机被击落。得到的教训是飞机进人和退出航路时必须天空晴朗,云层高度至少在2400米。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要去搜寻导弹发射阵地。

两天后,另一架F-100F带着四架F-105进行报复。一飞过北越边界,接收机就发现了制导雷达的信号,随后他们降低高度,利用山脉作为掩护,来到了一片谷底,在一个村庄的中心发现了制导雷达,导弹发射架都被藏在了附近的茅草屋里。五架战机反复对这个阵地进行攻击,彻底破坏了这座阵地。然后毫发无伤的返回了基地。

▲首次取得战果返回基地的F-10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