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11-30 01:56

马发海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搞好居民团结,让大家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咱们基层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就是体现在这些为民服务的小事上……”11月26日,在万源市古东关街道东城社区旁的院坝内,东城社区党委书记唐雪梅正在用唠家常的方式给社区党员和志愿者上一堂微党课。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万源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立足“三最”抓住办实事这个“牛鼻子”,以兜、访、盯、督、抓、护“六字诀”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把学习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兜”住“最困难”的群众  “挎包宣讲队”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万源市各地各部门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刻把最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上,千方百计“兜”住最困难群体,确保新征程上“一个都不能少”。

工作间隙,万源市各县级帮扶领导便会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倾听一线声音。大街小巷、庄前屋后、农家院坝,不时能见到“挎包宣讲队队员”的身影,他们直奔基层现场,与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要举全市之力、展全新之姿,大力实施‘七大振兴行动’,重塑经济版图、重振巴渠雄风……”在万源市太平镇老龙寨村,听着“挎包宣讲队”队员结合实际,围绕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深入浅出地对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进行解读,围坐在村委会院坝里的数十名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心中一片温暖。

在基层一线的走访中,“挎包宣讲队”队员们的宣讲总是结合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等各项日常工作一起开展,工作、服务、宣讲全不耽误。

“挎包是个百宝箱,政策知识啥都装。三天两头地里跑,助力群众享小康。”除了开展宣讲,“挎包宣讲队”队员们还会为留守老人带去米、面、油,为孩子们带去笔、字帖与笔记本,为种养殖户带上种养殖技术相关书籍,为居家群众带上盐、鸡精等他们需要的零散小物件,也现场会办化解群众所遇难题,倾听群众心声,确保基层一线的声音直通市委市政府,从身边事助推民生福祉改善。

充分借助各类实地走访活动,切实发挥“挎包宣讲队”等覆盖全市各支队伍的作用,万源市坚持广覆盖、多渠道、求深入,综合运用调查问卷、网上反馈等方式征集民意。

截止目前,万源全市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走访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下岗职工、帮扶对象等1200余人,开展各类主题宣讲(微宣讲)5万余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逾10万次,受众涵盖全市60万百姓……收集各类问题800余件,收到公益诉讼线索2条,民事监督线索3条。

“盯”紧“最突出”的问题  “清风直通车”写好惠民为民“大文章”

“从材料提交到办理完成,没想到只用了十几分钟,简直太快了!”一早来到万源市政务大厅医保窗口办理定点诊所名称变更的李先生惊叹道。这是今年万源市深化作风建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万源市以“系统治理”“一网通办”“清风直通车”为“抓手”,以整治作风懒散、效率低下、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为“切口”,创新运用“联动式”监督、“体验式”监督和“跟进式”监督“三种监督”模式,让“为民惠民效率提升”真正成为衡量本年度工作实绩的标尺。

用户体验感的“提档升级”、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办事不求人不找人……这一项项可喜的变化,离不开万源市今年重点开展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全市创新运用“体验式”“蹲点式”监督,直击群众办事各环节中的痛难点,并通过集体约谈全市16个主要乡镇,促进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请问您上月在‘清风直通车’质询会上反映的场镇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为了解群众满意度,万源市纪检干部再次来到“清风直通车”“驶经站”回访群众。在万源各个村(社区),“清风直通车”每个季度都会直接开到群众家门口,由群众现场反映问题、提出诉求,镇村各级干部以及列席活动的市级职能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负责答疑解惑、认领问题。

“帮助协调古东关街道鞠家坝社区停车场修建,解决社会车辆停车难、停车不规范问题。”这是万源党员领导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中的内容。全市以“清单制+责任制+限时制+销号制”的督办形式,倒逼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针对城区停车难的问题,万源市在城北鞠家坝社区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露天停车场,可提供约120个停车位,此外,万源市正加快推进全市综合立体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停车场面积约9500平方米,约370个停车位,目前,施工现场土方已完成50%,支护桩、冠梁已全部完成,锚索施工已完成50%。

“抓”好“最现实”的利益  “雪亮工程”织就平安万源“防护网”

“多亏志愿者们想到好办法,现在广场舞音响声音小了,时间也短了,晚上也没那么吵了!”每天晚饭后都有到广场遛弯习惯的王大爷感慨地说。针对广场舞团体噪声扰民这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万源市通过组织志愿者敦促广场舞爱好者在健身活动时严格控制广场舞的音量、规模和时间。中心城区噪音得到了有效控制,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万源市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走好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最后一公里”,沉下身子走到群众身边访民情、听民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难题,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目前,万源已在县级层面探索建设 “四位一体”的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在乡镇层面优化乡镇(街道)综治中心配置,推动综治中心与应急管理办公室、依法治理办公室一体化建设;在村(社区)层面稳步推进综治站(室)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全市累计投入2700余万元,建成“雪亮工程”各级平台83个、“雪亮工程”监控点位900余个,建成慧眼工程1.5万路,开通两车卫士30余辆,公安机关完成7期“天网”工程建设任务,接入图像540路,建成电子围栏36处,全市乡、村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构建起城区有“天网工程”、农村公共区域有“雪亮工程”,农户房前屋后有“慧眼工程”的全方位治安防控网。

在万源市草坝镇,一起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得益于当地创新推出的民生平台“数字草坝”APP。一辆三轮车被一辆小型越野车别到路沿,导致右前轮坏,但肇事司机不认可事故责任,当地交警通过“数字草坝”APP监控录像回放,最终确定了肇事司机责任。此外,群众可以在这个民生平台APP上,全面了解产业发展、医保政策等惠民信息,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雪亮工程’,很多基层发生的小矛盾、小纠纷在第一时间化解,一些不良行为得以及时纠正。”万源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依托“雪亮”工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万源市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实绩实业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