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 - 资讯 ( ) • 2021-11-30 12:41

都说学习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你必须克服懒惰、保持自律,持续吸收新知识,最终提升个人能力。

比个人学习更难的是,企业如何用科学的学习方式,让组织中的人能够规模化、有效率地持续成长,并且提升业绩。

谈到企业学习,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 HR 组织的各种培训。比如针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专职岗位的技能培训等等。不少专业培训,公司得花钱请讲师授课。

只是一场培训做完,很多企业会发现,钱花了,效果却不好,但不培训又不行。 

能否找到一种更合理的学习形态,满足企业内「教与学」的需求,全面提升企业学习的效率?这甚至成为了近期热门的融资赛道。不少与之相关的公司都在近期拿到数轮融资,其中就包括 UMU。

UMU 是一个面向企业内各种学习场景的 SaaS 平台,上线于 2015 年。过去一年半,UMU 先后完成了 6 轮融资,高成资本、高瓴创投、五源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都是它的投资方。在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超过 100 家是 UMU 的客户。

学习的「反人性」,关键在于不合理的学习方式和成长考评。顺着这个思路,UMU 的特色是加强了 AI 在企业学习各个环节的作用力,也将一些更先进的学习科学与企业学习融合。

这背后的产品理念是什么?如何落实到功能上?对企业学习会产生哪些作用?资本集中押注这个赛道,背后的投资逻辑又是什么?近期,极客公园专访了 UMU 创始人李东朔。


聚焦「应知应会」的知识,将知识切割到合适的颗粒度

知识的种类繁杂,体量庞大。对于企业学习而言,首先要明确知识筛选的标准,即企业需要让员工学习、掌握什么知识?

UMU 创始人李东朔告诉极客公园(ID:geekpark),目前在员工「应知应会」的知识上,很多企业还没有让员工做到充分的学习、吸收与应用。

例如,从如何做 PPT,如何使用 excel 这些基本办公技能,到公司内部如何协同,团队之间如何开会,甚至对外一个销售向客户推销产品的基本话术等等,这些员工上岗必须掌握的知识,就是属于企业学习「应知应会」的范畴。

针对这部分知识,企业学习工具就必须有一套合理的产品机制,将其从企业内部或者知识市场中提炼、萃取出来。对此,李东朔提及了一个学习科学的原理——「容量有限原理」。

有研究表明,人脑在工作记忆中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极限是 5 个信息组块。这意味着,将知识的颗粒度压缩,在一段时间内将更小的知识点给学员,是更合理的学习方式。

基于这个原理,企业在 UMU 上面制作的课程,或者 UMU 提供的课程,都是「UMU 化」的课程,即将课程分割成多个小的学习模块,将视频课升级成覆盖「教学练用」的互动式、有效果的课程。 

UMU产品界面|UMU

以 UMU 的微课小节为例,一个微课小节可能只有 3-5 分钟,方便分享与学习。UMU 还提供了一套便捷制作微课的工具。比如,用户只需要上传一张演讲者的正面照和一篇逐字稿,UMU AI 就可以自动生成一个课程短视频。

这打破了传统培训固定时长、固定地点的概念,让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以小颗粒度的方式,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成本,就能完成企业学习。

让 AI 成为「助教」,加强学习过程的实时反馈

一般,针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有四个层次——了解、理解、记忆和应用。但李东朔认为,有效的企业学习,意味着员工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实现行为改变和绩效提升。

想要让知识真正被内化,「练习」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UMU 内就有 AI 视频作业功能。部门管理者可以为员工布置一个实际场景的练习任务。

比如一个新上岗的销售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公司产品知识,并能自然、得体、有效地将产品亮点介绍给客户,最终成功签单。

他可以打开 UMU App,在 AI 视频作业的页面点击「开始录制」,便可进行这一特定工作场景的模拟训练。屏幕上会展示具体的作业要求。录制过程中,他的表情、手势、眼神,甚至是音量信息都会被 AI 捕捉,语音也会实时转为文字被 AI 深度分析。

UMU AI 视频训练|UMU

UMU 的 AI 技术会在两个层面上为学习者提供即时反馈与结构化的辅导。

一个是呈现性层面,其会通过多个维评估度来反馈。比如,AI 会捕捉用户表情自动匹配微笑曲线,衡量学员是否有亲和力。AI 还会捕捉用户的视线,手势,判断其是否有感染力。

另一个层面,是陈述内容的准确性与有效性。UMU AI 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衡量用户讲述内容与训练的 AI 模型期望是否一致。

练习过程需要伴随及时的辅导与反馈。用户根据反馈再进行重复、多轮练习,这样才能将知识内化成学员的技能,并熟练应用。在这个环节,AI 就像是助教,提升了反馈的实时性。

李东朔表示,很多在线学习产品的效果不好,就是「练习-反馈」这一环节没做到位。

学习必须要有反馈,就像投篮,如果在篮筐前盖一层布,你就没法知道是否投进去了,也就没法纠正接下来的投篮动作。

人人可教,人人可学,企业学习需要重新被定义

UMU 上线于 2015 年,最早是一款互动教学为基础的生产力工具。参加企业培训时,员工可以在 UMU 签到、发布提问、交流讨论。之后,UMU 加强了 AI 在企业学习中的作用,开始向数字化的学习平台发展。

面向企业的 SaaS 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侧重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忽视了真正使用者的体验和价值。

比如,按照管理者思维来看学习平台的话,有的产品就会规定,只有管理者可以做课授课,员工只有学习的权限。

对此,UMU 提出了不同的思路。UMU 提倡「人人可教,人人可学」。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都能在 UMU 制作课程,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初次了解人人都可以在 UMU 制作一门课程时,不少公司有所顾虑。李东朔记得,曾有位企业管理者觉得这样很危险,「怎么可以让员工自由做课,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李东朔就问对方,「现在的公司是不是都用电子邮件,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不经事先审批而给别人发邮件,那为什么不能让员工自由地分享知识呢?」

 UMU 创始人李东朔|UMU

在李东朔看来,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阶段,知识是企业的资本,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高效地获取知识,也是竞争力的体现。

因此,企业学习只停留在「教和学」这两个步骤上远远不够,而是需要将知识转化成组织实际的生产力。学习工具的作用就在于,促进人与知识的连接,加速知识的流动,让人人融入、分享、收获。

这也是当下企业学习平台在重点发力的方向。仅在今年 11 月,就有包括 UMU 等国内外数家立足企业学习市场的公司接连拿到融资。在国外,以 AI 驱动实现企业数字化升级的项目,也受到了资本诸多关注。

受去年疫情影响,企业的培训和学习环节开始越来越多地线上化,企业对在线学习平台的需求提升,对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更加看重。有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企业培训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8013 亿元,2025 年预计突破 9000 亿元。

市场体量可观,但市场高度分散,优质产品内容稀缺,也给以技术驱动企业学习升级的公司有了发展的机会。对此,一位投资人表示,企业管理 SaaS 从过去的「降本优先」转变成「增效优先」。

「增效」是更难的事情,也是可以滚雪球、产生复利的事情。这也是资本看中企业学习工具,集中押注的重要原因。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