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军事 ( ) • 2021-11-30 21:02
11-30 20:14

杜聿明晚年的家庭悲剧,一切源头都在蒋介石身上。作为国民党军的头号大将,杜聿明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与夫人曹秀清育有六个儿女,然而杜先生临终之际,却因种种情由,只有一个奉孝床前,实乃人生之大惨事。

一、虚情假意的蒋介石

蒋介石对杜聿明这位得意门生实在是不够意思。

经典电影《大决战》中曾有过演绎。

淮海战役开打,蒋介石突然变卦,没有按照之前撤守蚌埠的方案打,而是在徐州附近摆了个十字阵。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去徐州指挥,杜聿明在面见蒋介石前憋了一肚子火,准备当着蒋校长的面发出来。这是打仗,不能乱来。

谁知蒋介石预先知道杜聿明不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提前玩了一招绝的。

蒋介石告诉杜聿明,他将在上海,为杜聿明七十岁老母举办寿宴,届时军政各界大员都将到场祝寿。蒋介石还专门命儿子蒋经国送上寿仪礼金。

杜聿明憋了一肚子话没说出来。对老娘这么尊重,还能说啥,只能卖命。杜聿明就这样一句建议也没提,怀着上刑场的心情,去徐州上任了。

蒋介石做得高明吗?确实有点高明,一个盘外招直接制止了部下的异议,表面上取得了战略的统一。可是这种邪门小聪明,对于战局没有任何好处。压制了不同意见,就是断绝了徐州数十万大军的生路。

1949年1月,杜聿明兵败被擒,稍后被押送到北京功德林监狱,开始了十年漫漫改造之路。

蒋介石亲手葬送了自己最优秀的学生。

杜聿明一家人的悲剧就此拉开序幕。

当时,杜聿明的母亲、妻子曹秀清和儿女们都住在上海。杜聿明是个清官,官当到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也没攒下多少钱财,一家人过着一般的小康生活。

当时国民党集团颠倒黑白,明知杜聿明只是被俘,没有死,却故意骗曹秀清说杜聿明已被共产党处决。蒋介石下令,强迫曹秀清带着一家老小共赴台湾,以免成为共军的俘虏。曹秀清当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拉上飞机,到了台北。

一到台北,曹秀清一家人就傻眼了。

原想着,杜聿明是中将,徐蚌会战的副司令长官,地位显赫,就算战败了,蒋介石也得给个面子,维持像上海那样的生活总不是问题吧。

谁知全然不是这样,来之前说好的房子、工作全都没给。曹秀清气的五内如焚,丈夫没了,这边一大家子都指望着她。无奈,曹秀清去找宋美龄求情,又找杜聿明的同学和部下,到处求告,总算求告来一个台北烟酒公卖局制品厂管内部收发的差事。

堂堂中将夫人,竟然沦落到收发员,蒋介石之无情可见一斑。

杜家人的噩运还不止于此。

由于生活艰难,加之杜聿明的遭遇带来的打击,杜聿明之父忧思过度,来台湾没多久就病逝了。

杜聿明长子杜致仁不久也在美国自杀,给曹秀清带来无穷的痛苦。

原来杜致仁在美国留学,他可不像孔祥熙、宋子文、陈果夫这种大佬,子女留学有花不完的钱,他的父亲杜聿明给不了多少钱,只能自己一边上学一边打工。

蒋介石本来承诺发给学费,但是只批了一千美元,而且是分两年支付。而杜致仁在美国一年的学费就要三千元,这点钱哪够?

杜致仁一个青年学生,在海外孤苦无依,有段时间生病了,衣食无着,写信求妈妈想办法。曹秀清只能以泪洗面,毫无办法。可怜杜致仁又气又急,父亲戎马一生,对蒋介石尽了忠,到头来一家老小却是这样的下场,一时想不开,杜致仁吃了安眠药自尽了。

二、杜聿明的新生

这一切,杜聿明一点都不知道。

他正面临着自己人生中的难关:改造。

在功德林的数十名国民党战犯中,杜聿明居然还维持着方面军统帅的威严。

中国历史上的降将,历来只有两种结局,要么投降为敌所用,要么就一个字,杀。

前一种,像洪承畴,降清之后反过来率兵攻打大明,虽然仍是荣华富贵,死后却进了《贰臣传》,深为世人不齿。所以杜聿明不屑于当贰臣降将。

他做好了死的准备。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共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模式:改造。

投不投降,无所谓,都参加改造。改造的基本内容是,学习马列主义,读资本论,读中共的理论文章。

学完之后再反思,讨论,为什么国民党会失败。

黄维天天玩儿命抵抗改造,拒不参加理论学习。文强天天以文天祥自居,等着中共给他来一刀,从此名垂青史。

也有畏惧一死,像哈巴狗一样拼命拍马屁,开口闭口骂蒋介石,动不动背地里打小报告的,军统特务董益三就是此类。

这两个极端的人过得都不好,都没有理解透改造对于他们的真正意义。

杜聿明属于较早打开思维堵点的那一类。

《资本论》他通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他也看了,刚开始还觉得都是洗脑的东西,谁知越看越觉得有点意思。

就以《论持久战》为例。

从本质上说,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思想,国民党中的蒋百里、白崇禧都提出过,甚至蒋介石的抗战战略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效果呢?

大凡当时头脑清醒、见识超出常人的战略家,都能领会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但能把战略细化到战役、甚至战术层面的,没有人能超过毛泽东。

中共敢于把正规军深入到敌人后方,敢于把正规军化整为零深入到民间,和老百姓混在一起。更了不起的是,中共不急不躁,一边打仗,一边舍得投入大量干部在农村搞土改,抓基层政权,把党组织扎到了军队一线和农村一线。

提到党的组织,杜聿明更是不得不服气。

国民党也有全国性的组织,但是国民党的党部,到县以下基本就没有作用了,党部的书记、委员嫌工资少,基本上不到岗,乡村还是地主的天下。

政党政党,无党何以有政。国民党的组织力、行动力,比中共相差何止千万!

聪明如杜聿明,很快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

谁是真正的人民政权,谁是打着政党之名搞军阀统治的政权,一望而知。

再回过头想想,即使1948年下半年,蒋介石按照杜聿明的设想打淮海战役,顶多延长一下失败的时间,最终结局仍是一样。

更了不起的是中共的心胸。

二百多名国民党高级军官,抓来一个不杀,而是进行思想改造,帮助他们与错误的人生道路说再见。哪个人手上没沾过解放军士兵的血!尤其是宋希濂这样的,杀过瞿秋白这样的中共高级领导。

杜聿明也曾向管理干部交待过,陈官庄被围期间,他亲口命令过,把十几名被俘的解放军士兵解决掉。尽管他不知道兵荒马乱之中,这个命令有没有真正执行下去,但这次唯一的屠杀无辜的命令,令他良心不安。

这些事,中共都不再计较了。

狱中改造数年,杜聿明心中云开雨霁,不再为降将、俘虏的身份而耿耿于怀,新中国的光明让他也受到普照。

1957年的一封信,让杜聿明对蒋介石断绝了最后一点香火之情。

三、写信召回杨振宁

这封信来自长女杜致礼。

起因是杜致礼的丈夫杨振宁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与杜致礼相识结合,颇有戏剧性。1944年杨振宁在联大附中教书,时年22岁,杜致礼是他班上的学生,当时二人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据杜致礼后来回忆:“他当时是个好害羞的大男生”。

1947年,18岁的杜致礼只身前往美国念书。1949年的一天,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一家中国饭馆吃饭,杨振宁推门进来用餐,二人不期而遇。师生见面,分外亲切,再加上年龄相仿,又同是天涯沦落人,并不由得由相见而生恋,1950年,28岁的杨振宁与21岁的杜致礼结了婚。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时震动国内外,华人同胞无不为之欢欣。周总理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知了尚在改造中的杜聿明。

杜聿明一听杨振宁这个名字有点懵,他跟我有啥关系。等到听说他竟然是大女婿,不由得喜上眉梢。周总理特意关照,杜聿明可以给杨振宁写信表示祝贺。

杨振宁与夫人杜致礼

杨振宁与夫人杜致礼

杜聿明欣然领命,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贺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聿明即草

当时中美尚未建交,美国对中国非常敌视,通信也非常艰难。能够通信,是在周总理付出很多努力之下才实现的。杜致礼多年未闻父亲消息,得知父亲尚在,不由欣喜若狂,当即给父亲回了信,详细叙述了这些年来,她如何与杨振宁结婚,如何从美国毕业回来在台湾当英语老师,如何又去美国陪杨振宁,同时也说了奶奶去世和大弟自杀之事。

杜聿明数年不闻家人消息,母亲年事已高,虽然对她的去世已有心理准备,突闻噩耗,仍然不免痛彻肺腑。更痛的是儿子的自杀,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可是,他无法接受儿子是这样的死法,这不该是他杜聿明的儿子该有的命运。数十年戎马生涯,数十年效忠于蒋介石,临了,因为自己力尽被俘,这一切功劳都抹杀掉!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道理吗?这样的领袖值得为他效忠吗?

答案是不言自喻的。

杜聿明彻底断绝了对蒋介石的所谓忠诚与感情。

从此你我歧路而行,再无瓜葛。

杜聿明对于召杨振宁回大陆起了关键作用。杨振宁这样一个大科学家,台湾当时非常想把他召回台湾,把他作为宣示正统的道具。

宋美龄找到曹秀清,询问她生活怎么样,有无困难之类。曹秀清知道,宋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果然,宋美龄接着问她,是否愿意到美国,劝说杨振宁返回台湾。

曹秀清当场表示愿意。其实愿什么意啊!长子之死,岂能忘仇。之所以答应,是想借机带着剩下的四个儿女都离开台湾。

谁料蒋介石玩的很绝。曹秀清可以走,但一个儿女也不准带走。同时还要两位身份比杜聿明还高的人连名作保人,才能让她去美国。到美国的时间,最长只能六个月,逾期不归,她的四个孩子就将受到惩罚。

曹秀清一概应允,只求能离开台湾。

曹秀清到美国后,住在女婿杨振宁家。她的第一件举动,就是把回程的飞机票退掉了。

杜致礼和杨振宁被她的举动震惊了,毕竟台湾还有家人。但曹秀清决绝地表示,女儿女婿千万不要再去那个狼窝。杨、杜夫妇忆及数年来的遭遇,也都下决心不再去台湾。

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曹秀清心动了,她十分迫切地想去北京与丈夫相会,但又牵挂台湾的四个孩子,怕他们被国民党当局刁难。但她早已超出半年返台之期,就算再回去,估计全家人也没好果子吃。思量再三,多次与杜聿明通信,等到确信新中国政府对杜聿明是真特赦、真关怀,还当上了政协成员,曹秀清终于在1963年辗转抵达北京,与失散15年的丈夫重会。

遥想1948年离别之际,杜、曹夫妇还是黑发,此时重会,都已满头白发,时光如水,命运坎坷,夫妇两人抱头痛哭。

杨振宁在岳夫杜聿明的召唤下,再加上其父杨武之的劝说,终于决定先到大陆探亲。

1971年,杨振宁携夫人到北京,周总理亲自设宴款待,杜聿明、曹秀清夫妇和女儿女婿会面。杨振宁初次与岳父见面,有点生分,下意识地用美国习惯,称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立即纠正说:“应称岳父大人。”杨振宁不好意思地改了口。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

四、杜聿明含恨留遗言

杨振宁不去台湾去大陆,蒋介石恼怒万分,杜家四个在台湾的子女成了蒋介石的出气筒。

据著名作家李敖回忆,曹秀清逾期不归后,其子女受尽了欺凌。

杜聿明另外两个儿子杜致勇、杜致严是双胞胎,杜致勇学的是土木工程,但毕业后找工作各种被拒绝,理由是父母是危险分子。杜致勇只能委屈地找一些简单的工作维持生计,后来出租自家房屋,当地警察动不动上门检查租客身份,吓得无人再敢来租。

杜致严断了经济来源,辍学去当出租车司机,生活过得很艰难。另外两个女儿杜致义、杜致廉也过得很不好。

他们去找杜聿明的一期同学,那些人个个都是高官显贵,却受尽了白眼,谁也不肯拉一把。

1971年杨振宁回大陆探亲,台湾方面对杜家四子女控制的更严,绝不让他们有任何离台的机会。

1981年5月杜聿明病危,曹秀清赶紧叫大女儿杜致礼从美国回来,她也想叫台湾的四个儿女都过来送杜聿明最后一程,可是台湾方面管得很紧,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可怜杜聿明临死时仍然无法见到自己的四个孩子,这是怎样的绝望与痛苦。临终前,杜聿明含恨对曹秀清交待:

“月富(曹秀清的乳名),你陪了我几十年,可我陪不了你了。我走以后,你哪里都不要去,不要去台湾,也不要去美国。共产党待我不薄,你要是出去,容易被人当笑柄,制造谣言!”

一代骁将,就此离世,终年77岁。

曹秀清忍住悲痛,再次向台湾方面去电报,请求蒋经国放四个儿女到北京奔丧。

人死恨灭,再说杜聿明对蒋家王朝没有犯什么错,蒋经国当局没必要还这么绝情。黄维、侯镜如等黄埔同学也给台北黄埔同学会会长、一期生黄杰发去加急电报,请他出面向蒋经国求情。

杜致勇等四人也从大姐杜致礼那里得知父亲的死讯,四人痛哭流涕,披麻戴孝,找到黄杰,请他务必在蒋经国先生那里求情。

可是黄杰也不敢触这个霉头,蒋介石对杜聿明等降将恨之入骨,他虽然死了,蒋经国在这方面也不松口,谁敢去求情。

就这样,杜致勇等四人连父亲的丧礼都无法亲临。

曹秀清找邓颖超哭诉:“蒋经国先生是大孝子,可他为什么不允许别人去尽孝呢!”

杜致勇等四人再找黄杰,说要在台北举办追悼会。黄杰传蒋经国的旨意,追悼会可以办,但是不准发讣告。言下之意,蒋当局仍然不承认杜聿明的将领身份。

国民党当局认为曹秀清在大陆再无亲人,四个儿女都在台湾,于情于理,她回台湾是很合适的事。于是又想在这位衰年老太身上做做文章,派杜家儿女去做曹秀清的工作,企图在她身上扳回一城,给大陆的改造工作抹黑。

蒋当局派杜致义、杜致勇、杜致廉三人去香港,与其母曹秀清相会,目的就是劝曹秀清去台湾定居。杜致严仍被扣留在台湾,防止杜家姐弟一去不回。

1982年,80岁的曹秀清到了香港,和阔别20多年的子女们相会,但不肯回台湾,她对几个孩子们说,这是你们的父亲的遗言,我绝不能辜负他的托付,也绝不能给他再抹黑。

1983年,台当局再派杜家子女去香港劝说,曹秀清还是没有归意。此时台湾方面已经没啥兴趣,反倒是杜家子女借这个机会,一再向当局表示可以再劝劝,其实就是想多和母亲见见。

1984年,曹秀清再度如约来到香港,但突然病危,在香港去世,去世前未及与子女见面。

此后,杜家四姐弟再未离开台湾,随着蒋经国的去世,再无人限制杜氏人物出入。然而这份自由,来得也太迟了些。

2003年10月,杜致礼女士在美国去世,享年76岁。同年年底,或许是带着妻子叶落归根的嘱托,杨振宁先生返回中国定居。

又过了一年,一位神秘的女士走入杨振宁先生的生活。

坊间纷纷传言,她的相貌,与杜致礼女士有些许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