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12-01 12:33

近日,一张截图在网络刷屏

话题#怪不得能上复旦#冲上热搜

据了解,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

近日迎来开馆纪念日

资料显示,复旦图书馆

由文科、理科、古籍等多个馆组成

医科馆为其一

开馆纪念日推送中

医科馆曝光了一组数据

1424次打卡

时长2323.5小时

……

很快引起了网友热议

膜拜、调侃的声音不断

不过,有人却说要“抵制内卷”

但更多网友反驳称

这是有意义的努力!

有人备受鼓舞

果然,不是我天赋不够

而是我不够努力

也有人表示

这是学校和学生间的“双向奔赴”

“打卡王”“早鸟”“医科馆夜猫”

都回应了

没有“卷王”,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

记者从复旦大学了解到,医科馆“打卡王”是来自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孔怡德。2020年暑假,孔怡德忙于研究生推免,又在医院实习,因此没有回家,医科馆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从早上8点待到晚上12点,只在吃饭时临时离开。预约制的座位让她加快赶回,往返进出图书馆则增加了她的打卡次数。

“每次家人发起视频聊天,一接通我就在图书馆,以至于万一有一次我在寝室,他们就会很意外。”孔怡德说。对于“卷王”称号,她认为,去图书馆是很平常的事情,“打卡多并没有特别之处,我只是进馆次数较多,校园里这样的同学很多。”

有高中同学向她诉说自己定力不太好,孔怡德建议,先从戒除手机做起,逐步降低使用手机的频率,把多出来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

过去一年里,2020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李海燕,168次在医科馆早8点开馆时准时踏入图书馆,被称为“早鸟”。她总是7点起床,洗漱、吃早饭,不到8点就来到图书馆门前。她表示,没有“卷王”,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

李海燕摄于医科馆六层 

医科馆的闭馆时间大概是21:50,2020级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王兰一年来有225次学到闭馆离开,被称为“医科馆夜猫”。她的课程任务和课题组任务较多,因此总是不知不觉忙到闭馆。

在医科馆地下一层,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郭然同学2020年167次学到凌晨离开。他忙于写论文,在寝室时效率较低,于是习惯在图书馆学到一两点。据郭然观察,凌晨12点左右,大厅里还有三四成人在学习。

医科馆B1自修区

过去一年,2016级基础医学专业直博生王晨语预约了单人研究室264次。

本科期间,她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思考大学教育的意义,课余泡在图书馆翻阅哲学、历史、文学等多种类书籍。她认为,大学最具意义的是博雅教育,“在四面裹挟中过完一生之前,它给了我们机会去寻找广大世界里自己人生最需要的要素。”

她在图书馆里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学习,可能是在读专业外的书,有时只是沉浸在思考中。“这些对我而言,是在现实的汹涌波涛中浑身湿透地惊恐挣扎时,可以爬上的一叶安宁小舟。”她说。

而最爱相约学习的2021级公共卫生学院硕士汤表倩,一年内137次预约多人研讨间。2020年她准备毕业论文的开题和中期答辩,与同学相约一起准备,更有动力。

汤表倩认为,热搜上的情况在医学院内并不少见,医学生课程多,平时的阅读积累很重要,去图书馆是大家都在做的较平常的事情。

还有最长情的2020级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硕士张怡然,一年来预约同一个座位159次。张怡然喜欢固定座位,喜欢在稳定熟悉的环境学习。因为做课题,她很早去图书馆,在5楼大自习室找到了“梦中情座”。那里自习室宽敞,教辅书、参考书方便参阅,她的座位面向所有座位又能看到窗外,视野好,插座方便。不过,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占到熟悉的座位了。

相信有一天

打卡王孔同学、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

风雨无阻爱学习的潘同学、早鸟李同学

……

会证明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综合: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复旦大学官微、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