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12-01 19:47

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五道口毗邻地铁、高校、商场、产业园、住宅区,业态复杂、人流众多,被网友戏称为“宇宙中心”,五道口路口更是名副其实的“宇宙中心”路口,常年交通流量极大,赶上高峰时段,每小时的人流量能达到1万人,“四面堵车”也是常态,市民通过12345热线投诉不断。

 

为此,海淀交警针对这一路口开展了系统的改造,分析各种交通群体出行需求,拓宽人行道、增设非机动车左转信号灯、增加机动车右转信号灯,还创新性的设置了行人信号灯全绿时段,方便通行,避免路口人流淤积。一段时间来,交通缓堵效果明显,以往高峰时段十分钟才能通过的路口,现在只需要等候一次信号灯。


五道口路口增设了非机动车左转专用信号灯。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高峰时段行人流量每小时1万人,12345投诉不断

 

五道口路口位于成府路与荷清路交叉口,成府路为双向两车道,荷清路为双向单车道,该路口为十字交叉路口。路口位于五道口城铁站西侧,涉及中关村街道(南侧)、东升镇(北侧),紧邻华清嘉园等多个住宅小区、清华科技园及清华大学,周边汇集华联商场、五道口美食城、东源大厦等大量餐饮娱乐场所。它也是名副其实的“宇宙中心”路口,但令它全市闻名的不仅因为被大家戏称“宇宙中心”,更多的还是由于这个路口拥堵的交通状况。

 

其实,五道口路口的拥堵成因并不复杂。晚高峰时段(17时至19时)清华科技园及周边企事业单位下班车流、人流集中,路口又没有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行人专用过街设施,大量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瞬间交织,导致路口行驶缓慢,“12345接诉即办”群众反映较为集中。据海淀交通支队中关村大队的民警实地统计,在晚高峰5点半到6点半的时段,行人流量能达到每小时1万人,其他时段虽没这么密集,但全天交通也往来不断。

 

2021年8月,北京启动交通文明示范路口创建专项行动。海淀交通支队中关村大队经过充分研讨,将五道口路口列为第一批参与创建的市级示范路口,要借助此次示范路口的创建工作给这里的交通状况变变样。

 

在增派值守人员、开展多种宣传、加强对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的同时,中关村大队启动了对五道口路口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路口通行时间大幅缩短,未来将继续细化配时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优化方案最终定稿。在五道口路口增设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信号灯,实现东西非机动车一次左转,如今这已经是很多路口改造时的标配。


五道口路口的人行横道宽度由6米扩宽到了8米,能容纳更多行人同时通过路口。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这里还有很多因地制宜的创新措施。其中,人行横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由原有6米拓宽至8米;增设行人过街专用信号灯,并将南北方向停止线回退,可以容纳更多的行人同时通过路口;路口信号灯的配时得到优化,高峰时段通行时间由原有55秒增至70秒;增设行人专用放行时段,每次信号灯交替后,行人信号灯都有15秒的“四面绿灯”,很多步行者就能避免在路口扎堆儿等候,缓解拥堵;结合路口的交通流量流量,增设东向西方向专用车道,提前分流右转车辆,减轻路口压力,把行人通行的时间和机动车通行的时间分开,避免人车交织。


非机动车道也进行了拓宽,左转自行车有了独立的等候空间。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据中关村大队民警的现场检测,从近一周的运行效果来看,五道口路口通行能力大幅提升,行经路口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减为1个信号灯周期通过。东西向左转机动车与同方向通行行人、非机动车的交织现象也明显减少。伴随着人行横道的拓宽、放行时间的加长及增设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信号灯等措施,早晚高峰时段行人通行安全顺畅,非机动车有序行驶,路口秩序明显改观。

 

同时,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非机动车驾驶员对新增设的非机动车左转信号灯不适应,仍按传统方式两次通过路口;二是有部分群众反映,由北向西右转弯车辆等候放行时间较长。

 

针对上述问题,中关村大队一方面将依托示范岗“一岗四员”力量对行经路口的非机动车驾驶员开展交通安全宣教,引导群众正确认知非机动车左转信号灯的通行方式,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调整该路口信号灯配时,力求做到最优配时水平,减少群众等候放行时间。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影记者 王贵彬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