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1-12-02 00:58

副中心出现的大鸨成为观鸟圈的“明星” 长耳鸮 翠鸟 目前,正值候鸟的秋冬季迁徙高峰。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预计今冬京城将迎来约300万只候鸟。在候鸟南迁过程中,北京将成为“中转站”,它们或四处觅食,或歇脚休息。近年来,本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兼顾候鸟等野生动物的吃、喝、住、行等需求,使野生动物的种群逐步增长,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首都之一。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出现了3只大鸨,成为观鸟圈的“明星”。据北京麋鹿苑研究员、资深观鸟爱好者郭耕介绍,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确定其为世界易危物种。大鸨与大熊猫级别一样,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据统计,大鸨在世界上的数量只有数千只,被观测到的几率非常小。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大鸨已连续6年出现在通州。资深观鸟爱好者李辉介绍,与去年拍摄的照片相比,今年发现的3只大鸨中,有2只极有可能是去年来过的,今年又新增了1只。

为减少观鸟人群对鸟类的影响,市、区园林绿化部门除密切监测外,还制作了30余块宣传标语,张贴在可能拍摄大鸨的位置,提醒市民不要惊扰、投喂、影响动物,给它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大鸨是众多过境北京的迁徙候鸟中的一种。根据以往的监测报告和目前的监测数据分析,今冬京城候鸟有300万只左右。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全球有八大候鸟迁徙通道,经过中国境内的一共有3条,其中北京处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每年过境南迁或北徙的候鸟、旅鸟达300多种,上百万只。据观测,候鸟在北京区域内主要有两条迁徙路径,一条是从密云、平谷方向进入北京,绕开中心城区,从顺义出京继续往南;另一条是从延庆官厅水库进入北京,经昌平,从房山出京往南。

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介绍,在2018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时,明确提出构建互联互通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为提高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在植物选择方面,提出了“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植物选择标准,除考虑景观和绿化效益外,植物配置还要重视动物、鸟类取食、栖息生态环境的营建。“有的候鸟贪恋北京良好的生态环境,干脆‘反客为主’,以京城为家安然过冬。还有候鸟在北京筑起了‘爱巢’,有滋有味地过起了日子。”张志明说。

此外,近年来市园林绿化局还通过保护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加强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与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等一系列工作,不断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近年来,本市包括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种群逐步增长,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首都之一。

文/本报记者 王斌 供图/北京市园林绿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