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我撰写的《揭开中西百年误解》在亚马逊上正式发行。撰写并发行英文书,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很意外,也很兴奋,还有很多不解。

上周五,我撰写的China and the West – Unravelling 100 Years of Misunderstanding(《揭开中西百年误解》)在亚马逊上正式发行。

撰写并发行英文书,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很意外,也很兴奋,还有很多不解。因为此前我知道很多大出版社不直接和作者打交道,代理人是作者与出版社间的桥梁,此传统由来已久,而要找到代理人,很难。

所以今年初,当我收到英国出版机构The Bite-Sized Books Ltd主席保罗∙ 戴维斯(Paul Davies)邀请我撰写中国政治书籍的邮件时,我是很不敢相信的。尤其保罗是英语博士,其行文非常难懂,估计类似中国文言文?当时我看了几遍,将信将疑,觉得天上掉大馅饼了。因为此前我采访过已故英国著名文学代理人托比•伊迪(Toby Eady)及其夫人欣然(西方知名华裔作家),知道第一代华人在英文世界出书犹如登天,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非常难: 第一,要找到很好的翻译,能将中文意思与意境翻译成英文。似乎没有哪位华人作家是可以不经翻译,就能直接以英文写作的;换句话说,没有/很少有第一代华人作家的英文水平能精湛到可以直接打动文学代理商;第二,需要找到具有慧眼的文学代理人,这事感觉比找男朋友还难。所以,我从未动过英文写作的念头。

而与我素不相识、且从未谋面的保罗如何会主动找到我,就必须要提到凯布尔爵士(Sir Vince Cable)。2020年10月,凯布尔爵士将其新书《与中国接触:避免新冷战》(China: Engage!:Avoid the New Cold War)的PDF版本发给我,问我可否写个review?于是我写了篇专栏文章《英国自民党前党魁凯布尔爵士的新书如何看待中国?》。 如此文中所述:“凯布尔爵士是建立中英黄金关系的参与者与支持者。他曾在2010-2015年联合政府时期担任商务大臣,主张与中国合作,赞赏华为。在英国脱欧期间他是主张留欧的自民党党魁,英国民粹主义导致最终脱欧的现实令他对中国的高效治理有独到见解。他赞赏中国政府的稳定和方向控制,以及使国策不受舆论操控的能力;他亦是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内的几所大学的访问教授。作为经济学家,他受到英国民众尊敬。”

当时我正准备在国内出书,与出版社有联系,所以我问爵士是否愿意我将此书翻译成中文,并推荐给中国出版社?他很乐意,回邮件的时候,介绍了该书的出版商保罗给我认识,说相关事宜可以联系他。

此后我就进入了保罗的群发圈,每次他发新书,我就瞅一眼。有一次,他发了本讲印度民粹主义与英美民粹主义关系的书,我顺手回复了几句,他马上回复过来,于是讨论了几个来回。

之后就收到那封他问我“能否写本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书”的邮件。具体写什么?当时保罗也没概念,我也没概念,因为此前我一直以中文写英国政治与社会。突然需要以英文写中国,这是个完全倒转的角度与挑战。可这样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我怎么会不接?从前一直不敢想的事,现在主动送上门呢。

当时中美竞争已经开始明朗化,这事我正好有兴趣,于是我开始捣鼓写作框架,现在回看,最初的框架非常差,不过当时就是凭借这份非常粗陋的框架与简介,签署了与英国The Bite-Sized Books Ltd的出版合同。写的是Bite-Sized类型的书,所以文字不能超过2万字,即读者在一个小时内能读完的阅读量。这是时下英语市场的一个时髦,因为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读大部头了。

合同中两个条款令我意外:第一,该书只在亚马逊上发行。为何不进书店?我很疑惑,不过能出版就很好,我暂时压下了这疑惑。后来才知道,类似网络新闻与报纸媒体的竞争,西方已经有好几个出书的网络(如亚马逊),形成了与传统书店竞争的局面 。而且网络出书成本低,个人都可以直接出版书籍。第二,书完成后,出版前需要先交300镑。图书销售利润分成是对半分,不过在分成之前,会先返还这300镑给我。这点我也很疑惑,因为我印象中都是出版社先给作者预付稿酬,怎么现在倒是我要付费?这疑惑我也压下了,因为以我那英文水平,300镑都还不够付给专业编辑修改文字。能够不用找翻译,就能直接用英文写作,省了不知多少英镑。

合同是和朱利安 ∙ 科斯特利(Julian Costley)签的,他是热爱出版的企业家,之前也在The Bite-Sized Books Ltd出了本书,继而从保罗手里买下了The Bite-Sized Books Ltd大部分股份,成了出版社的新老板。除了能够整合他其他的商业资源,还如同把他喜爱的人生爱好变成了生意。保罗头衔不变,不过成了小股东。

于是我开始埋头查资料,那时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写作中立立场,即介于西方人权与中国主权之间,希望能够站在历史高度看问题。

大概写了三个月,推翻了之前的框架,6月把全稿发给了保罗。我好奇自己到底写的怎么样,英文水平是否滥得无可救药?他只回复说:“谢谢,进入下一阶段了”。

我一边等着书的进展,一边继续research。因为此前的大量research,我已经马力十足,似乎要一直往前,停不下来。因为这本书,我的视野范围迅速超越了英国政治与历史,广泛观看与阅读了大量各国历史与政治沿革的纪录片与书籍,如中国、中东、俄罗斯、东欧、法国、欧洲与丝绸之路等。第二本英文书的名字我都已经想好,叫Why Can’t China has Democracy?这是几乎所有西方人的好奇,而我自认为已经能够提供答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觉得这是个几年才能完成的项目,急不来。

著名电视美籍华人厨星谭荣辉(Ken Hom)第一个为我的书写了荐言:“结合大量历史,她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做了清晰的解释,是我多年来读过的同类书籍中最有启发性的。” 谭先生还将此书推荐给了其好友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希望他能为此书写前言。布莱尔在给谭先生的邮件里说:“此书很吸引人,我很喜欢阅读它。不过我们机构的政策是除非我策划了此书的出版,否则我无法提供前言。不过,正如我所说,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Please do wish Yue He the very best of luck from me for publication(请一定代表我祝何越出版顺利)。”

最后为此书撰写序言的,是前面提到的凯布尔爵士。他写道:

任何以 “种族自豪感”作为正面意义开头(即我在书中开篇提到的“中国与美国竞争,是国际版的‘黑人命也是命’运动”,这个理解,西方人一看就懂,中国读者则可能比较难以把握)的书,要么会激起代表政治正确的自由读者群的愤怒,要么就是不依照西方规范与敏感性来写作。生活在西方并且有一位英国先生的越 •帕金森(我的英文名),从其中国记者角度出发,勇敢、成功且入木三分地解释了中西双方对彼此的态度与偏见。

无论是风格还是内容,此书都与西方作家与评论员(包括我自己)撰写的中国分析著作截然不同。它纯粹而正宗——在深度沉浸英国社会近20年后,她描述了她与中国朋友成长过程中观察民主的心智图,以及产生的原因。

显然,她的中文把握能力比英文更自在(她为 FT 中国读者撰写文章),但这并没有减损此书的新鲜度与诚实。

她解释了一些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关键概念,如 “大一统”,大致可翻译为高度的专制; “洋人”,粗译为“白种外国人”,有仇恨和羡慕的双重意思,这与半殖民主义后中国人对复仇的追求有关。中国人也拥护“人权”,但和西方定义不完全相同,如经济改善的人权与疫情安全(如实施新冠“封锁”来保护安全)的人权。

她有一些重要的观点:如中国女性“用子宫投票”反对要求她们继续努力奋斗的竞争压力,故此愿意生第三胎的愿望很小。的确,在我看来,这就能够解释为何习近平突然转变政策方向,强调“共同繁荣”。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她对中国民族自豪感的描述:即前面谈到的中国与美国竞争,是国际层面的“黑人的命也是命”。

此书没有助长我们对中西理解的乐观情绪。中西社会存在着根本的鸿沟:即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西方,和以强烈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为原则的中国。中国对“领土完整”的做法——即香港和台湾——是“即使以战争为代价也要完成的神圣使命”。敌意将被敌意回赠。中国人与美国人,将目睹这场争夺霸权的生死之争。

这是一本重要的书。

我非常感谢凯布尔爵士的支持。过去五年,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就脱欧和抗疫问题邮件访问过他。而他通过我的问题,对我一直也多有了解。但我从未想过,有一天凯布尔爵士将访问我。

上周出版社与我电话沟通,说要搞个类似电视访谈的视频新书发布会,要找合适的人采访我,问如果凯布尔爵士采访我,意下如何?我当时听了感觉哪里不对,怎么倒了个?再说老爷子已经78岁高龄了。很快出版社就发邮件给爵士问他是否愿意采访我,我心想还真发啊,老爷子怎么会同意啊?没想到几个小时后,这视频采访就确定下来了:定在12月13日(周一)英国时间上午11时,届时点击https://youtu.be/0p4ASDARjLQ就可直接进入对话现场。看来这里只有英国的平等传统,中国的尊老爱幼传统全不适用。

英国朋友Ruth很喜欢我的书,她说如果自己是凯布尔爵士,到时对话问的第一个问题会是:“你为什么会写这本书?”我回答说:“因为这是一个能把中国观念传达给西方的渠道。”中西之间误会太多,我尽可能地解开一点是一点。

此书已在亚马逊上架,Kindle电子版售价4.99英镑,平装版6.99镑。购买链接是 https://tinyurl.com/2p94k4pt

对了,合同里规定的那300镑,出版社最后根本没问我要。

(注:作者是英国社会学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